APP下载

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1-09-08刘寿彭

上海商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产学校

刘寿彭

一、引言

资产管理是促进大学教学、科研等任务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资产管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并面临许多挑战。民办高校需要在深刻理解自身资产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找到解决各种问题并加强资产管理的方法。

二、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特征

民办高校的资产性质与公立大学不同,资产管理也有其特殊性。只有正确掌握民办高校独特的资产管理特征,才能建立有针对性的资产管理机制,实现民办高校资产管理质量的切实提升。它的特征体现在下面几点:

1.资产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由于政府缺乏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支持,民办高校的大部分资产仅来自学校赞助商的出资。同时,学校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也是购买资产所需资金的来源之一。

2.资产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购买民办高校资产的决策通常由投资者作出,他的合作伙伴负责购买资产。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对大型资产投资项目(如大型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等)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在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过程中,民主决策的重要性被很大程度地忽略了,导致了不科学和随意购买资产决策的出现,造成资金浪费。

3.资产性质呈现多样化

民办高校的资产既有运营资产,也有非运营资产,大学负责人有权力确定资产的性质。当资产闲置时,民办高校可以将部分资产出租给别的机构,例如教材、教师、闲置建筑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得到一些经济收入。因此,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还要顾及资产增值的情况,其资产管理更为复杂。

4.资产产权不够清晰

民办高校的住房和学校场地的财产权并非全部归学校所有,而是以投资者的名义列出的,这阻止了民办高校行使学校的产权。在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资产实际上是由投资者持有,对学校资产的管理有很多限制。

三、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在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中,由于民办高校管理体制、资产特性和校外竞争的影响,很多民办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质量低下,管理效率也不高。此现象的原因如下:

1.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组织,资产管理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水平松懈、凌乱、宽泛。具体表现为:一些民办高校没有充分意识到资产管理对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没有设立专职的资产管理机构,没有部署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管理人员,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资产管理的成效。有些学校将资产管理的职能分配到财务、后勤等不同部门,但是由于没有专门负责统一管理和协调的组织,每个部门仅经历了资产管理的某一个发展阶段,效率不高。一些学校习惯于在资产管理中采用多头管理模式。例如,设备部门负责管理学校中的所有设备,财务部门负责记录固定资产的价值。尽管各部门各司其职,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自身的治理及资产核查工作执行不力,严重制约了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2.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固定资产占民办高校资产的很大一部分。由于这些资产是大学的基础,因此对其管理有更严格的要求。它不仅需要专门的管理组织,还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资产管理人员。同时,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适当发展。但是,从目前国家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来看,普遍缺乏管理制度,没有可遵循的规则,也没有可依靠的制度,一些民办高校甚至都没有制定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尽管一些民办高校已经制定了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但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这些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执行效果非常不好,对实施情况缺乏监督,更谈不上按照规则和规章制度进行检查了。另外,一些民办高校开发的资本管理系统使用时间太长,有些规定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

3.资产投资过于随意

由于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机制相对灵活,因此它们在购买各种资产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但是,当自主权扩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资产的随机购买。换句话说,过度的自治可能会让资产投资充满随意性。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民办高校的发展受到了鼓励。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学校的各个学院和专业开始购置资产,尽管多样化的资产购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但也存在资产随意购买和重复购买等现象,导致学校的大量资金浪费。购入部分资产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期资产使用计划,很多资产没有投入使用,导致资产利用率降低。

四、加强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策略

1.健全资产管理组织机构

民办高校应充分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学校发展过程中资产管理的关键作用,从而加强资产管理组织的建设,并实现整体监督。民办高校在设立资产管理机构时,应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建立资产管理的专门部门,由学校的第一负责人统一指导开展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要承担以下职责:制定规章制度,规范资产管理;统一领导和协调学校的所有资产;负责监督和管理资产的采买、验收、安装、使用和处置,确保资产的经济效益;分析资产收益情况,制定保护和增值资产计划;负责大宗物资、教育物资和基础设施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分析并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负责资产的日常记录、统计、库存和变更批准工作,并确保资产管理系统部署到位。

2.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民办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经营性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充分协调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权限,实现责权统一。有必要完善资产购置和验收制度,资产管理实行责任制,健全资产清查的相关制度,完善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减少和消除资产损失问题。

3.强化资产投资管理

目前,民办高校的资产利用率普遍较低。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有必要加强资产投资的管理,消除随意购买和重复购买资产带来的浪费问题,加强对资产投资的管理和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资产投资决策程序

资产管理部门应证明资产投资计划的可行性,特别是购买有价值的设备和设施,要进行充分的研究,收集相关信息并合理预测资产投资对学校的教育和研究收益的计划,在制定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民办高校需要改进资产投资的相关决策程序,具体的程序可以是:明确决策目标,制订各种替代计划,收集决策信息,优化最佳计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决策的作用,避免个人主观臆断。

(2)建立资产投资审计机制

在民办高校的审计工作中,要加强资产投资的审计,进一步规范资产投资的管理,实现资产投资收益的目的。资产投资审计主要包括:对资产投资的绩效进行审计,并对资产的经济性、效率和收益进行审计和评估,以便委托人能够掌握资产投资的情况;对资产投资的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实施投资项目的整个过程,以确保有效利用资金。

(3)合理规划闲置资产

经过对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可以让学校闲置资产的数量变小,提高资产使用率,充分发挥各类资产的优势,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闲置资产计划,通过出售、转让等方式实现长期闲置资产的变现,如计算机、空调、办公设备等常用固定资产若闲置的话,都应该及时进行合理的处置,以避免因频繁移动而损坏资产。

五、结语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要将资产管理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发展的根基。民办高校应当结合自身资产管理的性质和特点,针对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资产来源渠道过于单一、资产管理权利过于集中、资产性质多样化、资产产权不够清晰等问题,成立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组织,完善资产管理规范,确保资产管理各个环节都有规可循。同时,民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资产投资的相关管理工作,以防投资的盲目性给民办高校造成经济损失,以科学规范的运作促进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资产学校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学校推介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