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的应用研究

2021-09-07甘露

收藏与投资 2021年8期
关键词:吉祥图案明清时期

摘要:具有吉祥寓意的文字在我国历史悠久,其常以图案的形式配以绚烂的色彩,在各朝各代的服饰、瓷器、书画、乐器等文物上出现。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的搭配形式和出现规模处于鼎盛阶段。传统艺术审美下的文字形成了图案,与带有分级属性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彰显出我国传统文化对规制的敬意和对吉祥寓意的崇尚。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的应用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了该艺术形态展现的意蕴内涵,对新时期背景下塑造民族艺术之魂的道路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吉祥图案;色彩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世界范围内一个极其独特的人类意识集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吉祥寓意的追求极具代表性,甚至发展出了吉祥文化。从吉祥文化的形式上看,常以代表吉祥意义的文字符号以及由吉祥文字嬗变而成的图案或是单纯的有吉祥象征的平面图案装饰等作为艺术呈现载体,其内核是华夏民族将儒、释、道宗教信仰和文化精神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吉祥文化是一种官方与民间一致的、独特且美好的生活化意识形态,其发端于华夏大地本土,影响范围广,存续时间久。

一、明清时期文字图案、色彩的运用

(一)明清时期文字图案的运用

在华夏民族的发展史中,作为华夏文明诞生以及汉文化绵延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汉语言文字与汉民族的审美趋向和情趣之间发生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对于文化审美意趣来说,汉字亦字亦图的独特外形不仅承载着千年以来的民族文化意识信息,还可以作为民族艺术的代表,拓展和丰富艺术的表达方式。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审美造就了其本身的情趣,使其成为语言文字品类中为数不多、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体系,它既可以用文字的形态来表达直观意思,又可以用文字的公约性意识来传达语言信息。文字既是工具,又是艺术;既是语言媒介,又是文化载体;既是信息的集合,又是意识共同体。相对于非华夏文明体系的文字,汉文字的独特属性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审美意识和历史痕迹。

从历代出土和流传至今的文物来看,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就将文字图案装饰在织物之上。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至明清时期,文字图案这一装饰手法已成为皇室贵胄和平民百姓都广泛应用的一种艺术。此时文字图案的发展已然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有学者称此时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阶段。可见,明清时期对美好生活的寄愿是当时运用装饰图案最直接的表达。

吉祥文字图案,一般直接利用我国文字吉祥祝语的含义来表达祝福。比如过寿时贴寿字,婚礼洞房贴喜字,祝贺时常以百寿图、百福图作贺礼等,将文字图案化可以增添字的美感和神韵。在书法中,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感,通过调整笔画的起笔、落笔、笔锋、转折,笔画之间的疏密与结构关系及笔画的长短、粗细等细节,将字体结构调至一种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状态,在视觉上能呈现排列的有序性和装饰的神韵。

(二)明清色彩的运用

因古汉语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明清时期对颜色的命名规则今人熟知者甚少。我国传统文化受儒、释、道等影响颇深,万事万物都要贴合某种象征性意义。在传统语境下,建筑、服装、器皿陈设等都自有其独立又统一的配色原则。

从流传下来的古代典籍、詩词歌赋和小说笔记等文字记载中,我们能够发现古人喜爱文学经典,比如青玉案、如梦令、水龙吟、风入松等,这些既是词牌名,也是古人根据灵感而给颜色起的名字。动植物、建筑、自然景色、矿石、中草药、服饰等器物也能用来给颜色命名,比如石榴裙、老僧衣、郁金裙、紫花布等。

总体而言,明清时期古人对色彩的应用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从保存至今的各种用色丰富而艳丽的器皿中可见一斑。留存至今的文物更多的是皇家和贵族使用的空间、物件、服饰等,平民百姓的物品因历史原因不易留存。人们今天看到的更多是带有规制等级的建筑装饰、服饰和工艺品。

从这些物件上看,古人极喜爱“装饰”,而且“装饰”非常讲究象征意味。比如用色数量最多的绛色,搭配相应的吉祥文字和图案,可视为对吉庆、盛典、庄重的崇尚。绛色即是现代汉语中所称的中国红,是三原色中的正红色,从名称上就能看出绛色几乎是被视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颜色,可见其数量之多、分量之重。但绛色在古时很难染出,所谓“绛,工也,染之难得色,以得色为工也”“大红难染,染成者即为巧工”。在明清时期,当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绛色才变得相对容易染成。红色系的颜色一般都是在最重要、规制最高的场合、事物中使用,比如皇帝的“朱批”、结婚时的“喜服”、节庆之日的“红灯笼”,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出古人对红色的重视。

另外,明清时期黄色、蓝色、绿色使用也较多。因为红色服饰的庆典性氛围浓厚和黄色服饰的等级规制严格,所以这两种颜色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被经常用到,反而蓝色织绣物品较为常见,且更多的是蓝色做底,辅以黄色图案的组合。比如:品月缎平金银绣菱形藕节万字金团寿纹夹氅衣、蓝色金字双喜纹织金缎等。蓝色的工艺品和物件众多,比如驰名海外的青花瓷,其器物造型优美、配色典雅,彰显了我国古人的审美喜好。又如帝王喜爱的青金石矿物,做成的首饰也被现代人所喜爱。另外,点翠工艺在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这种蓝绿色饰品富有光泽、色彩鲜艳,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备受皇家贵族们青睐。

二、明清文字图案、色彩的意蕴内涵

(一)权力等级的象征

自从唐代开始,黄色被视为皇家的颜色,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色彩具有标示等级规制的特殊作用。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等级规制更加清晰。黄色明度较高,视觉明艳,在服饰方面,明黄是最高等级的颜色,专属皇帝使用,如果旁人用了就是僭越,有杀头之罪,但得到特殊荣誉的人,可被皇帝赐予“黄马褂”,以表示皇帝的嘉许。比皇帝稍次一等的皇妃、贵族可使用金黄色,而最末等的平民,能用到杏黄色就非常不错了。

不仅单色能够标志等级的划分,色彩的组合运用也能够用于区分等级规制。故宫和颐和园的建筑装饰就是用彩画来雕梁画栋。其中,等级最高的是和玺彩画,这种彩画借鉴了明代晚期的官式旋子彩画,因明代的旋子彩画成熟且完善,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彰显皇族权力,将明代旋子彩画发展出更高规制的新类型—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最大的特点是在额枋中间画不同的龙凤图案,意指皇族。龙凤图案中间穿插着各种花卉图案,构图饱满,呈现出一种既威严又活泼的感觉,表面沥粉贴金,看起来极其奢华。和玺彩画只用在等级最高的宫殿之上,比如北京故宫紫禁城中的太和殿用的就是金龙和玺彩画,太后居住的慈宁宫用的是龙凤和玺彩画,殿宇弘义阁次之,使用的是龙草和玺彩画。和玺彩画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结合在一起,远远看去十分壮丽。

等级比和玺彩画低一级的是旋子彩画。旋子彩画主要使用抽象化、简约化的涡卷瓣旋花来填充主体画面,花纹与色彩搭配在不同的建筑中,呈现相似且统一的规格,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弧形线条、规律的几何图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有时也可以画龙凤,有时洒金粉,有时不洒。旋子彩画一般出现在次等宫殿与寺庙中。

比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等级低的是苏式彩画。因为其规制低,所以约束少。苏式彩画的画法呈现出非常灵活且生动的状态,其取材广泛,底色以暖色系的铁红、土黄色为基调。在乾隆时期,苏式彩画色彩更加艳丽,正如这一时期其他工艺品呈现出来的繁复审美情趣一样。苏式彩画常在园林建筑—亭、台、廊、榭等处出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背景,正是因为明清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生产力强大,艺术领域才能处处开花,形成繁盛局面。反过来,艺术也必须服务于统治阶级意志,色彩与图案的应用标示着使用者社会阶层的高低。

(二)吉祥象征内涵

古人对吉祥内涵的诉求很大一部分见诸其将文字图案化的吉祥文字图案纹样。比如由“寿”字演化出来的寿字纹,其种类颇多,有团寿纹、长寿纹和方寿纹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寿字纹既可以作为文字单独用于器皿、服饰、家居装饰物等方面的装饰,又可以通过创造性变体,逐渐演化成一系列有规律的图案。比如,在或方或圆的几何形外轮廓里,填充适合的“寿”字纹样,这样字形结构就不再遵循原体,而是将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笔画进行构图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讲求对称式的构图原则,对笔画进行抽象的创造,如解构、挪移、变形、重组等,但即便是脱离了原本人们熟知的形态,其图形纹样和适当的留白也能传递给人以饱满且充足的感受。将不同的寿字体组合起来形成万寿图样,从纹样布局的形态来看,能呈现一种百态共存、热闹兴盛的场景。深挖其背后的寓意和图的谐音,便可理解其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能量十足。

文字与自然植物花草纹、动物等形象的组合更丰富。比如中国传统名花牡丹,自唐朝起就备受青睐。古人认为牡丹是百花之王,是繁荣昌盛、富貴吉祥的象征,所以牡丹备受帝王喜爱。在器皿、室内陈设、服饰中,常能见到将牡丹图样与文字图案互相搭配的装饰手法。民间对吉祥寓意的追求也纷繁多样。比如古人认为椿树是长寿之树,多用以比喻父亲;萱草被认为是忘忧之草,用以比喻母亲。因此,父母生辰日友人所赠的匾额多以“椿萱并茂”作为标准语,另也有用仙鹤、青松等动植物意象来祝福人长寿。这些用文字移情、做装饰,辅以动植物形象的装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古人的生活,增添了日常审美和欣赏事物的情趣。

三、结语

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之所以蓬勃发展,与当时社会稳定及统治阶级对工艺美术的热爱分不开。明清两代在历史上属于封建社会发展完善与成熟的阶段,商业贸易繁荣,社会经济昌盛,文学、艺术、手工业等工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达而达到了鼎盛时期。正是在经济繁荣的社会环境下,文字图案、色彩、纹样图案等被应用在更多事物上,成为彰显统治阶级的诉求和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载体。

今天,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普遍较为刻板,回顾并传播吉祥文化这一文化剪影有助于使中国的形象立体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不仅应该了解建筑、器皿、服饰、绘画等载体中艺术元素的运用,更要挖掘其内在的核心意识和精髓,因为中国文化不仅是历经沧桑后的积淀,还是华夏民族文化之魂,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为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道路上不忘本心,建立更加良好的民族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甘露,1989年生,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设计。

参考文献

[1]郭浩,李健明.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2]常颖,靳埭强.吉祥文字的图形化研究[J].美术大观,2006(9):106-107.

[3]李栋良.探源溯流,五色弥新—“2020年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综述[J].美术观察,2020(12):29-31.

猜你喜欢

吉祥图案明清时期
传统吉祥图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传统吉祥图案在烹饪工艺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风格研究
民间吉祥图案对现代汉字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