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体温测量在生猪检疫中的可行性探索

2021-09-07易良杰

中国动物检疫 2021年9期
关键词:肛温体温计红外

易良杰,王 剑

(湘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湘潭 411104)

自2018年8 月我国通报首例非洲猪瘟(ASF)疫情以来,部分地区在生猪产地检疫中暂停了检疫员进入猪场养殖区域实施临床检查,但依据《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临床检查仍是生猪检疫的主要程序,这使检疫工作面临现实矛盾与困境。在当前ASF 常态防控形势下,生猪的检疫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议在生猪检疫的临床检查中,增加体温检测。

体温是反映生猪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疫病发生时,体温的变化往往比其他症状更早显现[1],因此生猪检疫应当进行体温检测。但采用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检测体温费时费力,测量1 头猪需3~5 min,且操作难度大,而红外体温计检测方便,测量1 头猪只须2~3 s,且易于操作。因此,在生猪检疫的临床检查中,探索使用红外体温计快速检测群体体温的可行性十分必要。本研究探索了红外体温计快速检测生猪体温的可行性,以期为红外体温测量在生猪检疫中应用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体温计

红外体温计(KF-HW-002),由湖南可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水银体温计,由安徽方达药械有限公司生产。两种体温计均经过温度校准。

1.2 试验设计

以某生猪定点屠宰场存栏待宰的肥猪为试验对象,在晚7 时以后(气温12~24 ℃),生猪充分休息并处于安静状态下,用红外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同时检测同一头生猪体温,共测量100 头生猪,利用得到的100 组数据统计分析红外体温与肛温数据之间的相关性[2]。

1.3 试验方法

将红外线体温计设置35~42 ℃的测量区间,在猪耳朵自然下垂的情况下(避免耳朵竖起,耳根部会形成皱纹,对测量影响很大),把红外线体温计枪头轻按在猪耳根部2~3 s[3-4],听到“嘀”的提示音即可。肛温测量方法依说明书进行。

1.4 数据采集及分析

用红外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同时测量同一头生猪,得到测量数据共100 组,筛选出38.0~40.3 ℃肛温范围内数据,使用Excel 软件对筛选出的肛温数据排序,求得每个肛温对应红外体温数据平均值,做出散点图,加入线性拟合线,舍去明显偏离拟合线的红温数据,最后选出肛温数据对应的红外体温数据,计算相关系数(R2),做出回归方程式。

2 结果与分析

对筛选出的22 个38.0~40.3 ℃肛温范围内数据使用Excel 软件排序,求得每个肛温对应的红外体温平均值,做出第一张散点图。加入线性拟合线,舍去明显偏离拟合线的红温数据,选取16 个38.1~39.7 ℃范围内肛温数据及其对应的67 个红外体温数据,做出第二张散点图。为满足R2≥0.800 0,再次舍去明显偏离拟合线的10 个红外体温数据,选定12个肛温数据以及对应的57个红外体温数据。肛温区间38.1~39.7 ℃对应红外体温区间36.3~36.7 ℃,得R2=0.858 2,回归方程式为y=4x-107.11(y为肛温,x为红外体温),做出第三张散点图(图1)。分析结果显示,红外体温与肛温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用红外体温代替肛温测量方法可行。

图1 生猪红外体温与肛温对照趋势

3 讨论

3.1 红外体温测量操作

红外体温计通过红外线感应来实现体温测量。红外线穿透力不强,不能穿透生猪被毛,故测量部位应选择耳后无毛区;目前市场上的红外线体温计是用于人体检测的,其说明书标称测量距离为3~5 cm,但实际操作中,因生猪好动,距离不好掌握,因此将红外体温计枪头轻按于耳后即可。今后如推广应用于生猪等动物体温测量,需要作适当改进。

3.2 红外体温影响因素

研究[5]表明,只有在生猪安静状态下测得的体温才能准确反映其健康情况。活动因素对生猪体温有影响,生猪经驱赶、运输后,因应激会使体温升高。在生猪屠宰场检测待卸的生猪体温时发现,运输距离越远,对体温影响越大,运输距离在50 km 以内偏差不大,50~100 km 偏差较大,大于100 km 长途运输偏差很大;试验发现,生猪装车20 min 后与装车前体温相差2 ℃,其中仔猪的温差较肥猪更大。

3.3 红外体温检疫适用环节

3.3.1 屠宰检验环节 依据《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宰前2 h 要依据生猪产地检疫的临床检查办法,对待宰生猪进行检查。驻场检疫员可在短时间内使用红外体温计在待宰圈内大批量检测待宰生猪体温,并将测得的体温数据记录在专用表格上,这样可快速发现体温升高的生猪,作为不准宰依据之一,确保准宰生猪健康。因生猪经驱赶、运输或暴晒后,体温会显著升高,所以入场验收环节不宜应用红外体温计测量。

3.3.2 产地检疫环节 生猪装车后测温虽然是最方便的,但因驱赶、日晒等应激因素,生猪体温会显著偏高,故此环节测温不可行;同理,将生猪运到申报点测温也不可行;生猪出栏时在赶猪通道旁测量虽方便准确,但守候时间过长,工作效率低。场内测温较为合适,场内技术人员利用红外体温计的记忆功能,无需当场记录数据,测量完成后只需凭记忆编号读取相应数据,然后生成记录表就可作为产地检疫的临床检查材料并存档。

3.4 局限性

本次试验表明,红外体温与肛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用红外体温测量代替肛温测量具有可行性。但本次试验检测样本只有100 头,试验气温为12~24 ℃,因此得出的数据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时的工作温度一般为25~30 ℃,且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的工作温度变化也较大,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未知,因此仍需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

3.5 应用前景

在当前ASF 常态防控形势下,生猪产地检疫的临床检查工作面临现实矛盾:一是为严控ASF疫情,应该进一步加强生猪产地检疫的临床检查;二是大型生猪养殖规模场为防控疫情,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进场检疫需要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程序,使得进入养殖区域进行临床检查不现实;三是中小型猪场防疫要求虽然相对较低,但为避免疫情传入,同样不宜进入养殖区域。

目前湘潭市产地检疫时暂停进入猪场养殖区域实施临床检查,同时采用替代方式开展相关工作:一是采用视频检查方式,由猪场养殖区域内企业工作人员对待检生猪拍摄临床检查短视频,要求重点拍摄生猪鼻盘、蹄部特写镜头,发送检疫员检查并存档;二是在待检生猪装车时,检疫员对生猪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并拍照存档。上述两种办法,仅能检查鼻蹄是否有水泡,皮肤是否发绀,是否有拉稀现象等,均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临床检查,仅能检出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疫病,不能将所有“检疫对象”全部有效排除。

而《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所有检疫对象都有“发热”或“高热”症状,所以生猪检疫的临床检查措施中,体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在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临床检查时,采用红外体温计测量生猪体温,可快速排除体温升高的生猪,从技术层面强化了出栏和准宰生猪的健康状况检查,进一步保障了上市猪肉的卫生安全。

猜你喜欢

肛温体温计红外
水银体温计打碎了别慌
“退热六法”对不同月龄幼兔退热效果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网红外卖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一例成年澳洲种用母羊驼空运途中严重受伤后的救治
缩短新生儿直肠温度测量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咬破了体温计怎么办
小小体温计 内藏大秘密
基于快速递推模糊2-划分熵图割的红外图像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