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盛言宜不逾矩

2021-09-06刘跃兵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元气国画

摘 要:王继平的国画是对宇宙自然生生不息之“元气”的生动显现,是他的人格修养之“清气”的审美结晶,他的国画艺术充分体现了“壮气”充溢的阳刚风格,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自由审美境界,总体上表现出气盛言宜而不逾矩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王继平;国画;元气;清气;壮气;气盛言宜

崇道重气,是中国哲学的特征;以气论艺,是中国美学的传统。从曹丕的“文气”说到谢赫的“气韵生动”说,再到韩愈的“气盛言宜”说,气化哲学始终支撑着中国古典美学。

三国时期,曹丕最早以“文气”解释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曹丕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气”的体现,“气”分为清、浊两种,前者指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后者指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正是主体天赋的清浊之气决定了艺术作品不同的审美风格。

在南朝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中,“气韵生动”位居其首,此后“气韵”便成为衡量绘画作品的最高标准,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目标。

唐代文论家韩愈是儒家美学的代表,他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言宜”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以“水”与“浮物”比喻文学创作中“气”与“言”的关系,强调“气”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在韩愈看来,要创作出好作品,就要求创作主体具备充足的“气”。“气”是儒家的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后在精神气质上的一种体现,它是艺术家活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精神风貌。如果将“言”不仅仅理解为语言文字,而看作是广义的艺术语言,那么,“气盛言宜”就从一个文艺学命题转化成为一个艺术学命题,它表明,艺术创作只有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才能使艺术技巧和艺术语言运用得当,形成完美的艺术品。

概言之,在中国美学的范畴中,“气”是对艺术本源、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艺术生命等几个方面的精炼概括,可以说,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如绘画、书法、诗歌、戏曲、音乐之中,成为解开艺术家审美创造深层奥秘的一个关键点。

艺术理论是对艺术实践的归纳和总结,因此,中国古代的美学范畴和命题必然存在其现实对应者,如吴道子、颜真卿、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艺术创作就充分体现出气盛言宜的审美特征。在当代文艺界,生动诠释了韩愈“气盛言宜”说的作家不乏其人,其他各门类的艺术家也数不胜数,比如,王继平就是国画领域中个性鲜明、气盛言宜的优秀代表。

中国美学认为,丰富多样的宇宙自然是一个气化流行、阴阳对待、虚实相生的生命世界,“气”虽然是虚的,却是万物存在的根本,也是审美对象的核心。王继平的国画是对宇宙自然生生不息之“元气”的生动显现。王继平似乎很少选择人物题材作画,他更加关注的是自然景观。他热爱大自然,经常外出写生,与山川树木、花草虫鱼为友,对于自然景物的“理”“事”“情”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身即山川,心师造化,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是他的绘画创作的基本思路。王继平决不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冥思苦想,依靠灵感来创作,而是一位扎根大地、善于从自然客观世界中吸收养料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家。

培根认为,哲学家有的像只收集材料的蚂蚁,有的像只顾吐丝的蜘蛛,而真正的哲学家应该像蜜蜂,既采集材料又归纳整理。其实,艺术家的类型也可作如是观。如此看来,王继平更像是既师造化又得心源、既采粉又酿蜜的蜜蜂。一旦得闲,他便以一颗澄明净透的“林泉之心”融合于自然万物中,用感官和心灵对“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的自然事物进行仰观俯察,以独特的审美意趣“删拨大要,凝想形物”,“以形似之外求其画”,酝酿、构思并创造出活泼泼的形象,对大自然“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最终体现出作為大自然本源的生生不息的“元气”。通过他创造的“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的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人们可以体味到自然万物蓬勃的生命力和自然本真的纯粹美,而这种自然美对于惯用功利眼光来考量事物的常人来说,往往是被遮蔽和忽视的。王继平用绘画的方式照亮了本然存在的自然万物(图1、2、3)。

“气”不仅是运行于天地万物之中的本体之“道”,而且也是凝结贯通于人身之内的重要生命元素。孟子就非常重视“养气”,尤其是“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这是一种道德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所产生的主观精神力量。“养气”不仅是立志成为圣贤的士人的必修课,也是审美创造中主体方面的重要条件。王继平的国画是他的人格修养之“清气”的审美结晶。

王继平不是消极避世的隐士,而是积极进取的儒者,“三不朽”的古训是他笃信的人生哲学,因此,他非常重视“养气”以砥砺德行,涵养谦和温润的君子人格和正大气象。虽遇困厄,亦且引以为磨炼身心之药石而不以挫其志,仍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敢前行,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去谋划自己的事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精神。正是这种坚毅勇敢的品格培育了他丰沛充盈的“清气”,它不但体现在他的工作生活中,而且也体现在他的艺术创造中。他是一个虔诚执着、勤奋高产的艺术家。妙笔丹青,翰墨人生,是他独特的“立言”方式。走进他的画室或家中,到处都是琳琅满目、气势雄浑的精彩图画,仿佛置身于一个绘画艺术博物馆。数不胜数的艺术成果,正是王继平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痴情于绘画的他已经使艺术成为信仰,他已经将艺术融入生命和血液之中,将绘画变成了一种生存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爱好和职业。

艺术史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他只有投身艺术创作中,才能确证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和人生意义。在常人看来枯燥乏味又耗费体力的描画渲染之事,也许正是艺术家的幸福快乐的源泉。虽然已经进入花甲之年,但王继平的生命力仍旧旺盛,激情依旧澎湃,每日提笔作画,就如同日常饮食睡眠,没有片刻的停顿和懈怠,就像李商隐笔下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春蚕,这种虔诚和执着体现的是艺术家为艺术而献身的“欲罢不能”的精神。

艺术家主体人格之“气”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便是生动的“气韵”。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气韵”是一个偏义复词,有“气韵”的作品分为重“气”与重“韵”两种类型,重“气”的作品追求阳刚的审美风格,以“韵”为主的作品体现的则是阴柔的审美风格,按照曹丕的说法,它们分别是艺术家“清气”和“浊气”的审美体现。由于重视“清气”的涵养和道德修为,王继平的国画呈现出“壮气”充溢的阳刚风格。

王继平深谙中国画“以笔取气,以墨取韵”的特点,在创作中善于融通笔墨,追求画面阴阳兼备的“气韵”。不过,他描绘的大多是如太行山之类的北方风景。相对于南方风景的清秀绵延而言,北方景观本身具有更大的高度、体积和气势,呈现出高大、险峻、雄伟的特点,因此,他的许多画作尺寸非常大。此外,他善于用重墨、重彩对景物进行集中描绘,造成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阔大气势,以突出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由此,其画作整体上充溢着饱含力度的“壮气”。显然,王继平国画的“气韵”体现为一种以“气”为主的阳刚的审美风格。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懈的探索,王继平已经形成了自己成熟而鲜明的创作个性,并归纳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而适宜的形式语言,比如色彩浓厚、构图饱满、运笔刚健等等,正是各种主客观因素交叉叠加在一起,共同凝聚成与他人格精神之“清气”相对应的独具个性的壮美的绘画风格。王继平绘画充分印证了韩愈所说的“气盛”与“言宜”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因果关系。

古人云:“气韵不可学。”这是说不可舍本求末,一味追求气韵而忽视修养。王继平的模仿者众多,但由“形”而达其“神”者寥寥无几,因为王继平的绘画作品不仅仅是笔墨技法层面的图画营构,而且是他的主体人格修为以及“清气”充盈的产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艺品出于人品”。

得益于严格系统的学院训练,王继平对国画笔墨程式和构图规则有精深透彻的理解,因此,他具有熟练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笔墨功夫,能够自由穿梭于各种题材和形式之中。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写实的具象绘画,其中既有山水,又有花鸟,既有寄托情思的写意画,又有关注现实的风俗画,既有对自然山水的讴歌,也有对美丽乡村的赞颂,还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总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论语》中记载晚年的孔子“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句话本来是说明一种圆满透彻的人生境界,但也可以借用到艺术领域,用来指向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在绘画技法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王继平已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自由境界,笔墨材料等工具不再是需要被掌控和操作运用的外在对象,而转换成他的身心延展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就是一种“从心所欲”而又“不逾矩”的自由审美境界。

在当代艺术已进入丹托所说的“后历史”阶段的语境下,艺术家们纷纷背弃传统,突破法则,采用抽象、象征、怪异、荒诞等前卫先锋的手法寻找出路。而王继平并不盲目从众,仍旧不忘初心,不走极端,以符合规范的传统笔墨语言坚定不移地守护着中国绘画艺术的美丽精神,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情怀。绘画艺术的难度不在于标新立异,而是在规则的束缚下仍能获得高度自由,优秀的艺术家常常是即使带着脚镣也能跳出优美舞姿的舞者。当然,选择传统道路并不意味着将绘画语言变成僵化的程式,王继平的绘画遵循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原则,虽然对艺术规范的遵守和对传统美学精神的传承在他的国画作品中占有主导地位,但自省意识很强的王继平深谙“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艺术辩证法,对于笔墨技巧的过于熟练他又是高度警惕的,因此他有时又自觉地去追求“生”的感觉,避免由于过度熟练而导致的“匠气”和“俗气”。必要的谨慎使得他在画熟悉事物的同时,又探索新的题材、形式和风格,寻找新的突破,让自己的绘画充满生机与活力,避免走到技术主义的歪路上去。

畫家的成功,往往有赖于天赋、造化和古人三个方面的结合:天赋中包含有气韵的主体因素,造化是指对现实世界的探索,古人是指传统笔墨程式的习得。从主体的角度来说,重视养气,以艺立言;从共时的角度来说,尊重自然,关切现实;从历时的角度来说,继承传统,守正创新。王继平把这几个方面完美地统一在他的艺术创造过程中。美国艺术批评家唐纳德·库斯比(Donald Kuspit)曾经将艺术区分为“老大师”(Old Master)的艺术和“新大师”(New Master)的艺术,前者推崇人文和审美,后者崇尚批判和创新,然而,库斯比心目中理想的未来艺术家是结合二者的“新老大师”(New Old Master),他们应该精心锤炼艺术语言,找回那些被抛弃已久的艺术创作真本领。与对“气韵”的区分理解相似,所谓“新老大师”还可以细分为侧重“新”和侧重“老”两种类型。不难看出,王继平比较接近库斯比所说的“新老大师”,更准确地说,他更像是那种具有明显的偏“老”倾向的“新老大师”。在当今画坛各种“新大师”群星闪耀争奇斗艳的情况下,王继平的绘画或许显得有些陈旧、过时和保守,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中规中矩的“老”有时也能成为一种优势,因为在许多人将胡乱创新发挥到极致而走进死胡同时,适度的复古反而更能引领新的艺术潮流。

综上所述,王继平的国画艺术总体上表现出气盛言宜而不逾矩的审美特征。他所营构的意象世界逼真生动地显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万象,展现了他充盈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是他的“才、胆、识、力”的审美体现,呈现出鲜明的刚健壮美的阳刚风格。王继平用独特的绘画语言描摹万象自然,抒发美好情思,弘扬真善美爱,表达家国情怀,展现时代风貌,其俊爽雄健的艺术风格是对儒家文质模式“艺道观”的生动诠释。在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昂扬奋进共筑文艺高峰的语境下,王继平创造的阳刚大气的民族绘画风格尤其契合时代精神,他用充沛的生命所创造的具有充实之美的国画艺术是一道永恒的壮丽景观。

作者简介:

刘跃兵,文学博士,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哲学、美学理论。

猜你喜欢

元气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新年开局,元气出发
延寿重在保元气
《难忘岁月》(国画)
移动数字
延寿重在保元气
献给猫主子的秋の珍味
《幽深》
扮嫩高手“元气裸妆”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