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幼儿园科学区纸活动的开展与实践

2021-09-06严茜茜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纸花纸筒积木

严茜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纸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更不能缺少纸。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只知道平时常见纸的名称和用途,但对纸的特性、由来等知识了解较少。本文阐述了大班幼儿开展的一系列关于纸的活动,让他们探究更多关于纸的秘密,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求,而且还培养了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探究纸的吸水性

在区域游戏中,我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纸,幼儿在观察后问我:“老师,为什么有的纸很软,有的纸很硬呢?”我说:“那是因为造纸的时候使用的材料不同呀。”幼儿又说:“我发现纸越硬,就越不容易融化在水里。”我说:“那你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幼儿兴奋地说:“我可以把这些不同的纸分别放在水里,看看哪种纸融化得快。”说完他就去拿水盆准备做实验。他先把宣纸撕了一小块扔进了水里,不一会儿宣纸就吸满了水。他又撕了一块牛皮纸放入水中,牛皮纸很明显没有宣纸吸水快。接着,他又拿了卫生纸放入水中,发现卫生纸吸水也很快。于是,他总结道:“我发现餐巾纸和宣纸吸水都很快呀。”我问他:“那你觉得怎样判断哪种纸的吸水性更好呢?”他想了会儿说:“可以都撕成纸条,然后把它们同时放进水里。”于是他开始了继续探索……将各种纸撕成同样大小的纸条后,同时放进了水里。这时他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纸条同时放入水里,好像也分不清楚哪个吸水更快。”我问他:“那你有想到什么办法吗?”他挠头想了一会儿,一时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我问他:“我们科学区以前是不是投放过卡纸做的纸花呀?”他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我可以用不同的纸做出纸花。”说完他就开始行动起来。他说:“上次游戏的时候发现用卡纸做的纸花很难开放,这次试试别的纸花能不能开放。”做完后,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些纸花同时放入了水中,“哇,老师你看纸花开啦,这是彩纸做的纸花。”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吸水快的纸,它开放得就快,比如卡纸,吸水吸得很慢它就很难开放。”他又说:“老师,怎么纸花放在水里都慢慢沉下去了?”我说:“你想想是什么原因?”他说:“肯定是因为纸花吸满了水。”我告诉他:“纸花放在水里,水会慢慢地跑进纸里,等到纸花吸饱水之后,就会沉下去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原因呀。”

分析:该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每种纸的特性不一样,软的纸很容易融化在水里。于是他开始了实验探索。他选择了不同材料的纸撕成小块放在水里,发现有些纸吸水速度很快,但是却不好区分。在我的引導下,他想出了要纸的大小一样,还要同时把它们放入水里。在游戏中,幼儿能动手动脑主动探索,自主寻找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大班幼儿的特点。在发现了问题:如何才能更直观地比较纸的吸水性后,他通过我的引导,发现了可以用制作纸花的方法比较纸的吸水性,知道了吸水性好的纸,纸花开放得就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6岁年龄段的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探索中有所发现时会感到兴奋和满足。”在课后,教师可以在科学区多投放一些新颖、丰富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案例二:探究纸的承重能力

区域游戏时,一名幼儿在科学区玩纸张大力士的游戏,他发现原来投放的一些纸筒变软了,于是就跑来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重新拿纸做呀。”得到了我的允许后,他自己制作了一个圆柱体。旁边的幼儿也加入了游戏,拿着纸卷啊卷,可总是卷不成功,他说:“老师,你看我卷出来的不是大就是小,这个纸好滑呀。”我说:“没关系的,不一定非要做成圆柱体,你可以把纸做成你喜欢的形状。”于是,他把纸在手里捣鼓了几下,折成了喜欢的三角体。该幼儿对同伴说:“要不我们两个比赛吧,看看哪种形状的纸筒能承受的积木多。”于是,他们分别开始了操作。一开始两个孩子都是没搭几块积木,纸就承受不住了,后来慢慢熟悉了方法。其中一个幼儿兴奋地说:“老师,你快看,我的圆柱体能承受这么多积木,它都不会倒。”说完还在继续往上放积木。而一旁的孩子也在努力尝试,他说:“我的纸筒好像太软了,怎么积木总是掉下来?”于是,他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三角体,将三角体变得更稳固后又继续放积木,放了大概6层积木后,他的三角体承受不住了。而旁边幼儿的圆柱体居然能承重17层的积木,他非常激动地说:“你看吧,我就说我能赢。”另一个幼儿说:“下次我重新做个纸筒我们再比赛。”

分析:这次游戏,孩子们能自己想出来制作不同形状的纸筒。在一名幼儿提出比赛建议后,我也让孩子们进行了猜想,两个孩子都认为自己做的纸筒承重能力更好一些。操作后发现,圆柱体的纸筒承重能力比三角体的更强一点。

二、纸活动实践后的思考

(一)材料的投放

科学区一直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个区域,尤其是投入了新颖、丰富的活动材料后,幼儿的兴趣也会极大地提高。但是在操作中,幼儿常常会在探究材料时遇到问题,如:新颖的材料接触较少而不会使用、材料投放不够充足导致幼儿发生争抢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游戏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求的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

同伴之间越熟悉越容易产生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合作,彼此之间也更容易交流和沟通,相互间的配合也较为默契。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和同伴的交往合作,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增添游戏的趣味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不仅在探究纸的一系列活动中,幼儿需要和同伴交往合作、一起探究,在日常的一日生活中,幼儿通过游戏、教学活动等,也能体会到交往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注重幼儿科学探索的过程

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实质就是幼儿探索的过程。在科学游戏中,幼儿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游戏进行不下去了、对游戏失去兴趣等。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共同拓展思路,启发联想,将自己的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回应,进一步支持及指导策略

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或是一些好的游戏方式、精彩的游戏瞬间等,教师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评价回应,给予幼儿恰当、适宜的指导,为他们下一步的游戏计划提供帮助。教师的评价和指导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品分析法:在游戏中将幼儿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种作品和实验保留下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以作品记录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幼儿的发展过程。

2.录像作品:通过视频拍摄,对幼儿在探索活动时某一情境或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提高讲评环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记录作品:让幼儿养成科学记录的良好习惯,运用科学记录本,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师幼共同解读评价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活动开始前,我也进行了思考:所选择的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是幼儿所需要的。这次我们选择了纸作为探索活动的主要材料,因为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们对于纸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常见的纸出发,让幼儿认识纸的功能、纸的特性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纸的神奇之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通过这次关于纸的一系列活动后,我知道了,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的、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探索的活动就是成功的科学活动。在这次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他们收获了很多知识。虽然在探索活动中难免会有一些孩子最终没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是他们主动尝试和思考,学会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科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即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处处都有科学,科学无处不在。作为教师,我們应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选择密切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合理选择可以探索和开发的资源,把科学教育活动自然地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通过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探索活动,同时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一日生活皆课程,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快乐的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探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及探索精神。

(作者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纸花纸筒积木
巧手纸花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纸筒
星钻积木
纸花一朵朵
结实的纸筒
结实的纸筒
纸筒
漂亮的纸花
有趣的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