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小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2021-09-06刘亚红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班赏析游戏

刘亚红

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锻炼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帮助幼儿建构多元化的音乐想象力。教师在开展音乐赏析课程时,可以应用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升幼儿在音乐课程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本文从课程游戏化的角度出发,对小班音乐赏析活动的开展方式展开了详细探究,以期小班音乐赏析活动的趣味性和高效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音乐赏析活动的艺术启蒙作用。

音乐就其自然概念而言,可以被看作是语言的一种,它能帮助个体得到有效的思想交流与情感交流。幼儿音乐教育是我国幼儿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在于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应用到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体现出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创造能力。开展音乐赏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学会欣赏各类景色及好听的声音,让幼儿有效地倾听与分辨各类声响,让幼儿以自身的个性化方式感受音色的强、弱、快、慢。因此,音乐赏析活动对于幼儿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性作用,能让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以及相应的艺术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发展,而课程游戏化的活动方式,是开展幼儿音乐赏析活动的重要方式。

一、分析幼儿园音乐赏析活动的开展现状

幼儿园的音乐赏析活动是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分支之一,在具体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部分教师没有对音乐赏析活动予以重视。有些教师在具体的音乐赏析活动中认为只需要讲解音乐课程的材料即可。这样的音乐赏析课程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幼儿只能被动式地接受,导致幼儿在音乐赏析活动中的主观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无法体现出幼儿在音乐赏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且相应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建构幼儿对音乐赏析的兴趣,让音乐赏析课程面临无效化的现实风险。其二,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在开展音乐赏析活动时,由于其自身音乐素养水平一般,无法有效达到音乐赏析的真正目标,并且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无法细致化地构建音乐赏析的方法和途径,无法将自身的教学特点与幼儿的综合特点相互连接,导致教学活动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特征,从而无法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致使幼儿无法综合性地体会音乐中所存在的各类艺术形象。由此可见,在开展小班幼儿音乐赏析活动时,如何促使幼儿获得更加优质化的音乐体验与感受,是当今幼儿音乐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现实性问题。

二、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幼儿音乐赏析活动的方式

(一)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选择音乐作品

教师在选择音乐赏析活动中的音乐作品时,往往会选择传统歌曲,或者适合幼儿欣赏的网络歌曲以及儿歌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化地构建活动内容,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丰富活动的内容和情节。例如,在小班赏析《惊愕交响曲》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应用诸多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通过表现动物的叫声、雨声、落叶声等声音,让幼儿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声音寻找到相应的乐感,让幼儿感知到不同音色的特点,并主动探究声音的高低节奏与速度。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对熟悉的声音兴趣更高,因此教师通过幼儿熟悉的声音开展音乐鉴赏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

(二)添加游戏环节,提高音乐赏析活动的趣味性

在开展音乐赏析活动时,教师要根据相应的乐曲内容设计游戏环节,充分考虑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趣味性、综合性的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赏析音乐。例如,教师在带领小班幼儿赏析音乐《小白船》时,这首童谣拥有较为优美的旋律,并且结构相对规整,将天空的月亮比作在大海中摇曳的小白船。同时,这首童谣还具有突出的幻想性,能激发幼儿对宇宙的无限遐想,歌曲内容相对简单,并且童趣性也较强,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需要根据乐曲的特点,尽可能让音乐“说话”,尝试让幼儿与音乐有效对话,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增强幼儿的音乐表现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小羊肖恩》時,这首歌曲拥有较为鲜明的地域风格,幼儿往往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曲调。此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观看熟悉的小羊肖恩动画片,以生活情境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相应的课程内容。再比如,教师引导幼儿赏析《啄木鸟》时,这首音乐的整体特点较为欢快且充满活力,旋律优美而婉转,且乐曲中的跳音让整首音乐变得更加活泼与欢快。相应的跳音可将整体乐曲分为三个结构,因此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游戏活动时,可以重点探究钟表的乐曲节奏特点,设计啄木鸟帮助树木捉害虫的故事情节,让乐曲中的跳音能通过啄木鸟的声音更加形象化,通过幼儿熟悉的声音,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形式。

在开展幼儿音乐赏析活动时,教师应以较为形象化且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幼儿有效地理解音乐语言,让幼儿能充分了解音乐的结构及节奏的变化。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赏析《蝴蝶幻想曲》时,可将这首钢琴演奏的纯音乐分为A段与B段,其中A段较为清幽与舒缓,而B段则较为轻松与活泼,两段的风格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容易被区分和识别。小班幼儿感知音乐的能力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蝴蝶幻想曲》能让幼儿感受到一首歌中不同的音乐风格,并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音乐中各个段落的情绪变化,从而提升音乐赏析活动的有效性。在赏析《蝴蝶幻想曲》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幼儿所喜欢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让幼儿通过A段与B段音乐不同的特征感受毛毛虫慢慢爬行以及蝴蝶翩翩起舞等动作,增加音乐赏析活动的趣味性,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音乐的变化。

以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幼儿音乐赏析活动,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幼儿能更好地感知音乐;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音乐赏析活动,充分体现出音乐形象化、情景化、游戏化的特点,能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让幼儿能将现实情景与相应的音乐有效结合,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作者单位: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赏析游戏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步辇图赏析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