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合理有效地投放小班益智区自主性游戏的材料

2021-09-06朱俊兰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益智小班水果

朱俊兰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的形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兒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自主性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方式,是幼儿通过和游戏材料互动自发进行的无意性学习。皮亚杰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即儿童是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了其教育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采取不同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环境和材料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充分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益智区是幼儿园的常规区域,是指可供幼儿活动操作,着力于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活动区角。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区域游戏能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兴趣,同时还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游戏中得到充分活动和发展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本文将针对如何合理有效地投放小班益智区自主性游戏的材料进行探究。

一、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赖真实的材料进行游戏。并且小班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较弱,满足于对材料的单独操作和摆弄,而益智区正是小班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自由天地,满足小班幼儿的兴趣需求。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适时地投放各种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地更换材料。如“水果棋”是匹配图案与水果的棋类游戏;“给小动物喂饼干”是将不同颜色、形状的“饼干”送到小动物的嘴巴里;“小动物排队”是将高低不同的动物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列;“给动物宝宝喂饭”是将各种食物分别喂给不同的动物吃,这个过程需要幼儿对动物与食物进行正确匹配。诸如此类的材料本身就具有直观、形象、有趣的特点,具有情节性和趣味性,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益智区成了小班幼儿的欢乐小天地。

小班幼儿的自主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非常容易因为物品的数量与人数的不均等而发生幼儿之间争夺游戏材料的现象。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投放益智区材料时,应准备比进入益智区游戏的幼儿人数更多的材料。如操作高低排序材料的幼儿若有四人,那材料最好准备六份,以保证材料的充足,才能让幼儿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操作、观察和探索材料上。

二、根据主题活动和教学活动延伸投放材料

教师要有目的地将主题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在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预设想让幼儿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在“秋天的水果”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小班幼儿了解秋天的各种水果,让幼儿知道其形状、颜色、气味、大小、内部构造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预设的材料有真实的各色水果、水果切面图片、立体水果组合玩具、水果拼图等。幼儿在操作和摆弄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探索和学习,促使师幼互动能更加有效。幼儿的“生成”也同样重要,如在主题活动“秋天的水果”中,数学活动“给娃娃送水果”是让幼儿比较3以内的数量。在主题活动中,幼儿除了送水果,还提出要给娃娃送帽子、衣服、食物等,于是这些要求就被当做各种不同的延伸材料投放到益智区中,供幼儿进行再次游戏。

材料的投放与集体教学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多种技能。在集体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到区域活动中操作、感知有关材料,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以便于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问题。如在数学活动“大大小小的树叶”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塑封的树叶图片,让幼儿认识“大标记”和“小标记”,比较树叶的大小并进行分类。有时幼儿还会自动分类“不大也不小”的树叶。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和操作益智区的树叶图片材料,不仅让幼儿掌握了大小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投放益智区材料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将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材料投放到各个区域中,让幼儿自主操作和探索,从而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有所不同。益智区内投放的材料如果难度相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可能过于简单,比较容易完成;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可能过于困难,难以完成,从而导致他们都失去了参与区域游戏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投放益智区游戏材料时,应为不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的小班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活动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产生操作的欲望,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实践和发展。

教师应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根据幼儿能力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教师在投放同一个活动中的材料时,要根据各组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目标要求逐步提高、操作难易程度逐步加大,将操作材料分为几个小层次,并制订出投放材料的时机和步骤,让能力较弱的幼儿从最低层次的材料开始操作,能力稍高的幼儿操作目标要求、难易程度高一层次的材料,能力较强的幼儿直接操作最高层次的材料。

比如,在小班拼图游戏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四块、九块、十六块、二十块等各种不同片数的拼图,同时将有难度的拼图用照片记录完整的图案悬挂于益智区内。教师要随时观察、了解材料是否符合各组幼儿的能力水平、是否被不同能力的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是否需要更换下一层次的材料。通过观察、了解、分析,发现问题,掌握动态,从而为各组幼儿有针对性地更换材料。教师在投放小班益智区材料时要体现出个体差异性,要充分分析、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将材料“细化”,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近阶段益智区活动的目标将材料分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

四、利用家园共育让材料更加生活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大自然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幼儿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和良好的情感体验。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的限制较少,提供给幼儿自主操作和创作的空间更大,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和兴趣充分地进行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投放小班幼儿益智区自主性游戏材料时,应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自然。这就需要幼儿、家长、教师共同配合,收集并整理自然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将之投放到区域游戏中,供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如用枯枝可以制作美丽的树花;用小树叶可以变出可爱的小动物;捡来的小石头可以变成好看的图案等。这些自然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幼儿能用相同的材料创新出多种游戏,由此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街道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益智小班水果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益智故事会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益智大比拼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