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区域 大社会

2021-09-06徐瑷云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金币钱币金钱

徐瑷云

幼儿教育阶段中,区域游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丰富化、新颖化的形式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区域游戏在满足幼儿兴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幼儿学习知识、养成习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区域游戏中加深幼儿对钱币知识的理解十分必要。而通过“代金币”在班级内的各个区角进行投放流通,可以有效地丰富区域游戏的多样性,让幼儿对认识和使用钱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代金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探究出区域游戏中金钱教育的策略,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幼儿发散思维,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当前,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提升的主要方式,是幼儿积极探索、主动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活动形式,对幼儿建立新图式、获取新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区域游戏中,常常会涉及模拟银行、模拟商店、模拟餐馆等场景,幼儿在扮演各种各样的游戏角色时,通过钱币来交换物品必不可少。为此,在区域游戏中进行正确的金钱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认识、理解钱币的能力,在无形中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区域游戏中金钱教育的意义及作用

由于幼儿阶段已具备学习经济概念的能力,幼儿园可以将金钱教育渗透到区域游戏中,以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货币使用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时在幼儿使用钱币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幼儿对数字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笔者在日常区域游戏活动中观察到,班内的幼儿对社会性区角游戏中的买卖行为非常感兴趣。但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涉及的金钱教育较少,导致大部分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对金钱没有概念,不会正确使用金钱,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区域游戏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更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为此,笔者根据幼儿对游戏发展的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自制了虚拟货币——“代金币”,主要包括卡通纸币、点卡、圆卡等,并结合“代金币”在区域游戏中的使用现状,从中总结出幼儿金钱教育的创新策略和方法,力求将区域游戏和幼儿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金钱教育取得实效。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中金钱教育的创新策略

幼儿通常比较喜欢一些社会区域模拟类游戏,通过在游戏过程中设置角色扮演任务,模仿大人的社会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融入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魅力。教师将金钱教育融入区域游戏中,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金钱的概念,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金钱。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进程较慢,缺乏对金钱的认识,对金钱的概念和作用不够了解。因此,幼儿教师在设置区域游戏时,必须要优化教学策略,让幼儿明确钱币的意义,掌握钱币的基本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勤俭节约的品质,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金钱观念,让幼儿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开启材料投放三阶段,培养幼儿正确的金钱观念

在众多的区域游戏中,银行游戏是颇受幼儿欢迎的角色体验项目。在银行游戏中,幼儿不仅学习了存钱、取钱、兑换钱的方式,在数与物匹配、分类、比较、换算的能力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同时,还在与人交流、互换钱币的过程中,丰富了社会经验,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并逐渐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念,学会了合理地使用金钱。然而,由于幼儿年龄条件的限制,投放真实的钱币具有一定的弊端。因此,笔者在设置银行时,基于班级幼儿对银行窗口都比较熟悉的特点,通过投放塑料圆片、点卡等“代金币”游戏道具,分成三个阶段教授给幼儿金钱的概念和使用流程。

阶段一:设置班级小银行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具备必要的金钱概念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区域游戏初期,笔者根据班级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表达能力,简单地投放了“代金币”。首先,笔者用一些塑料圆片代替钱币,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数量交换概念。然后,笔者开始使用一个个点卡代表钱币,在银行交易时也把取款方式设置成了窗口取钱,引导幼儿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了解钱币的使用方法和概念。最后,笔者在游戏过程中投放了银行自动柜员机以及银行卡,以加深幼儿对钱币概念的理解。在游戏过程中,笔者规定:幼儿在每次交易时,都会消耗相应的圆点数,直到累计一定数量的圆点时,才会获得取钱、还钱的资格,从而获得新的消费权利。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使用“代金币”进行银行交易,在无形中学会了简单的钱币计算方法。

阶段二:银行业务范围升级

等到幼儿具备一定的换算理解能力时,教师便可以开始设计第二阶段的游戏。在这一阶段中,笔者之前投放的点卡和圆片等“代金币”依然要继续投入使用,但还要在接下来的阶段投放带有数字的纸币,一步一步地提高幼儿对金钱的认识和理解。从“代金币”延伸到纸币的过程,教师除了要通过语言讲解外,还应给予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引导幼儿说出对钱币的自我理解,从而帮助幼儿更深入地感知金钱的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加入银行存折、带有数量贴纸的存取记录册等游戏材料,以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钱币间的数量关系,让幼儿初步了解存钱、取钱的过程和概念。这一阶段,笔者给班内的每一个幼儿都发放了一本存折,要求其在班级银行内定期存放一定数量的钱币,当幼儿取钱时,记录册上的贴纸数量就会相应减少。并且,笔者还在班内的存取记录册上分别保留了存和取字样的小贴纸,由班级银行的小工作人员统计整理记录。通过这个阶段的游戏,提高幼儿以币换物的能力。

阶段三:按劳取酬

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游戏锻炼幼儿识别和使用钱币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中,幼儿需要通过付出劳动获取相应的工作报酬。经过前两个階段的游戏实践,幼儿的内心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买卖游戏了,希望进行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游戏,来满足自己获得钱币的愿望。为此,在这一阶段中,笔者引导幼儿开始了银行工作人员角色扮演任务,将区域游戏场所当作幼儿的办公地点,投放一定数量的“代金币”、纸币等道具,为幼儿设置不同数额的工资,让幼儿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劳付出才能获得金币的奖励。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巩固了已经学习过的钱币知识,还形成了热爱劳动、付出才有回报的意识。

(二)优化游戏区角设置,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要想让金钱教育在班级内的区域游戏中取得实效,单纯地依靠班级银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从区域游戏的场所入手,进行充满社会化的装饰和布置,从而更好地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其一,区角游戏的名字要体现生活化。例如,教师可以小小宠物园、小小科学馆为区角游戏的名字,通过设置门票的方式让幼儿使用“代金币”购票,让幼儿能更好地体会消费的乐趣。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下,其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自身的社会性也会有所提高。其二,游戏环境要体现生活化。无论在布置区域环境或是投放区域材料方面,教师都应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特点恰当地选取合适的投放材料,为幼儿营造充满生活化的游戏环境,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更好地掌握钱币的使用技巧,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和判断力。

(三)实施劳动奖惩制度,规范幼儿行为

在区域游戏中,环境、道具的设置是基础阶段,科学的评价奖励能促使区域游戏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为此,教师可自行购买、制作一些奖票、小红花等奖励道具,在幼儿表现良好时对其进行鼓励嘉奖,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评比与表扬。同时,对于一些违反游戏纪律、浪费金钱的行为,教师也要给予金币扣除的惩罚。以此,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幼儿意识到合理使用金钱的重要性,从而在无形中规范幼儿的行为。

(四)探究多样化游戏内容,树立幼儿正确的金钱观

在探究和实施金钱教育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游戏设置和金币换算,能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和感知金钱。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思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计算“代金币”的数量和存取钱的过程,还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计算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游戏内容设置方面,教师除了开展一些银行区角活动外,还可以添加类似于超市、医院、服装小店等十分贴合幼儿现实生活的区域游戏内容,让钱币在这些区域内也能使用和流通,并给予幼儿体验上班和服务他人的机会,让幼儿在体验丰富多彩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让幼儿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区域游戏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丰富多彩的游戏在展现趣味性、互动性的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对于钱币的正确认识,也是学前教育阶段所要学习的关键内容之一。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游戏活动,在区域游戏中渗透金钱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参与游戲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钱币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让幼儿感知用劳动获取报酬的概念,从而树立幼儿正确的金钱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光大幼儿园)

猜你喜欢

金币钱币金钱
哗啦啦,下金币啦
钱币翻倍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水中的金币
比金钱更值钱的
谁偷了我的金币
二则
组合钱币
找金币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