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工区低结构材料的妙用

2021-09-06胡丽娜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幼儿结构材料

胡丽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改革,区域游戏作为重要的游戏形式之一,不仅是集体活动的延伸,还是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而美工区作为幼儿重要的区域活动之一,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工区的材料投放中,低结构材料具有安全、易获得、可塑性强等特征,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是,在美工区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与运用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材料投放种类单一、材料投放后无法长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出现幼儿争抢材料的现象等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投放材料的主体、投放材料的方式、投放材料的内容以及使用材料的空间位置、材料生成后的作品处理方式等多方面探讨美工区低结构材料投放与运用的有效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活动的有效展开。

一、投放材料主体的多元化

(一)投放材料的主体——教师

教师是材料投放的主体,通常会根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活动的展开与进行、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等各方面,为幼儿综合性地投放多种材料,对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也存在有些材料无法满足幼儿需求等问题,导致一些材料的使用率较低。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参与到投放材料的过程中。

(二)投放材料的主体——幼儿

教师让幼儿通过分享讨论或在区域游戏中发现问题等方式确定投放的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材料玩法的积极性。如在创意拼搭低结构材料的活动中,几个幼儿正在拼搭自己好朋友的样子,但是对于好朋友的手和脚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因此,我抓住时机适当介入并询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适合充当手和脚的材料呢?”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想到了树枝等多种材料。于是我引导幼儿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材料,并将其投放到美工区中。

(三)投放材料的主体——家长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资源是幼儿熟悉的材料。家庭中废旧的报纸、塑料瓶、毛线等多种材料都可以作为低结构材料投入美工区,让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

二、投放材料方式的层次性

(一)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这种材料投放的方式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理解:第一种是材料的种类以少到多。教师在投放美工区材料时,如果一次性投放太多种材料,幼儿往往不知该如何选择或者对某些材料的经验不足而不能较好地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先以一种材料为主要材料,让幼儿充分思考并发挥想象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一物多玩,然后再递进式地投放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新的经验;另一种是难度的递增。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以先选择一些比较简单、幼儿易理解易使用的材料,让幼儿能利用已有经验创意使用材料后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加幼儿对较难材料的兴趣与信心。教师在选择较难材料时要注意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二)兼顾个体差异,分难易程度投放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教师在投放美工区材料时,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差异,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投放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

(三)适当分类投放

低结构材料一般按材质可以分为自然类、纸类、塑料类、木类、棉布类、生活类和其它类这七大类材料。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总能快速地找到熟悉材料的位置。因此,我们与幼儿共同对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将自然类材料如圆木片、树枝、棉花等放在一起;生活类材料如塑料瓶、毛线等放在一起;纸类材料如废旧报纸、卡纸、纸杯等放在一起,便于幼儿快速地寻找材料,不仅能帮助幼儿节省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活动中,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分类整理的习惯与能力。

三、投放材料内容的多样性

(一)贴近幼儿的生活

教师应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材料,让幼儿能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地开展活动。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活动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让材料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更新与补充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二)结合幼儿的需要与兴趣

兴趣是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应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熟悉幼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在一次区域游戏中,几个幼儿将报纸撕成小片在白纸上贴画,嘴里还嘟囔着,“我在制作我的小包包”。于是,我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将废旧纸袋投放到了美工区中,孩子们都积极地利用纸袋进行着贴画。

(三)结合主题、季节、气候等因素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还要结合多种因素,让材料的投放具有时效性,体现出材料的特点。例如,在“秋天真快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收集秋天各种各样的种子,如花生、大豆、玉米粒等,了解了不同种子的特点,还通过规律地摆放不同的种子,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种子画;又如,秋天是个树叶凋零的季节,地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叶子,而叶子作为一种自然产物,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低结构材料。幼儿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了解了不同种类叶子的名称、形状和多样的叶脉,对叶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叶子进行着互动,在叶子上涂色,用叶子做毛毛虫、蜗牛等,充分地发挥了材料的应用价值。

四、有效利用低结构材料的生成作品

幼儿年龄较小,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但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喜欢模仿同伴的作品,因此幼儿之间的作品常常会出现雷同现象,这也可能与幼儿自身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有关。那么幼儿通过利用各种低结构材料进行创造活动后生成的作品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成作品通过实物或者拍照的形式以多样化的作品呈现给所有的幼儿看,让幼儿在感受与欣赏他人作品时,激发自身的审美体验,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感受美的乐趣,同时也为幼儿自身的创造活动奠定了基础。

五、充分发挥低结构材料玩法的多变性

与幼儿园美工区内的其它材料不同,低结构材料的可变性较强,具有多样的玩法,幼儿可以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低结构材料玩法的多变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一种低结构材料,可以带给课堂无限的可能。如教师在美工区投放瓶子,幼儿可以玩出多种花样,有的幼儿将瓶子当作画板,用笔在瓶身上绘画;有的幼儿用剪刀裁剪瓶子,制作成不同的工艺品;还有的幼儿合作使用几个瓶子制成了汽车模型。

六、利用多个低结构材料表现同一知识点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不是让幼儿掌握多少文化知识,而是要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在以往的幼儿教学中,部分教师走入了教学误区,只是一味地给幼儿灌输知识,以幼儿的识字数量等作为评价幼儿学习的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美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应当革新教学观念,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低结构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各個材料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低结构材料表现同一知识点,让幼儿在表现知识点的过程中自由发挥,如让幼儿表现“花”时,有的幼儿会利用蜡笔在牛皮纸上绘画,有的幼儿则会用橡皮泥粘贴成花的形状。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用多个低结构材料表现同一知识点,发散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工区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对幼儿创造性的启发、幼儿的观察能力、专注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与运用则是创造活动有效开展的条件。通过不同主体对各种低结构材料的选择,有层次地投放,并结合多种因素与教师的支持,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利用低结构材料、发现低结构材料的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锻炼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悦丰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结构材料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论结构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论《日出》的结构
材料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