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自然资源,让幼儿自主学习

2021-09-06陆贞珍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有形柿子树柿子

陆贞珍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更侧重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着眼于幼儿基本素质的提高,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亲近、探索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快乐地游戏、轻松地学习、自由地探索,能更好地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本文将从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生成自主学习的主题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巧用自然资源,让幼儿自主学习。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不仅提供了让人类存在并发展的环境,而且在每个人的成长中也具有较大影响。它就像一种神奇的宝藏,等着人们去挖掘和利用。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充分挖掘大自然给予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获得情感、能力、技能。

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儿童的学习应是主动的学习,是使儿童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学习,儿童应该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帮助幼儿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幼儿的学习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幼儿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大自然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它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提供有趣的学习素材、探索自然的实践场地。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身边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巧用自然资源,创造机会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以自然资源为材料,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大自然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每一个幼儿园里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然资源,它们有可能是有形的自然资源(如树、花、草、泥土等),也有可能是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风资源等)。幼儿园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自然材料创设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环境在创设中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环境在无形中向幼儿传述教育意图、让环境在展示中为教师提供了解幼儿发展的窗口。因此,幼儿教师要思考如何利用好自然资源,创设能让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幼儿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通过参与收集、制作、呈现等环节,幼儿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一)幼儿参与收集自然资源

皮亚杰说:“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幼儿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自主学习,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如在创设班级环境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参与,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如在布置区角环境时,教师可以发动幼儿一起参与收集工作,幼儿会在幼儿园里找落叶和枯树枝,会在自己的小区里捡石子和拾花瓣,在附近的公园里找芦苇或柳枝等,引导幼儿用他们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和勤劳的小手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来。在幼儿参与收集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初步认识了一些花草树木。

(二)幼儿参与改造自然资源

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和制作。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改造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来,幼儿通过设计、引導、支持,在与自然资源的互动中、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自主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动手把收集来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如用银杏叶制作花朵、柳枝编织成花环、石头堆砌成小动物等。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利用自然资源制作实用的教具,如用饮料瓶和小石块制作《乌鸦喝水》的实验器材、用树枝制作“比长短”的实验材料等。在这样的自主探索、自主制作中,幼儿通过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和互动,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不仅激发了幼儿探索自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二、以自然资源为素材,优化自主学习的材料

自然界中的每种自然资源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一)变废为宝,丰富幼儿创作材料

树叶、花瓣、石头、树枝这些常见的自然资源,便于幼儿收集,并且用处很大,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关键材料。例如,在秋天,教师可以将幼儿收集来的树叶投放到美工区作为幼儿美工创作的材料。教师通过充分利用树叶这个自然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创作的材料,让幼儿在美工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树叶进行创作,可以是树叶贴画、树叶添画,也可以是树叶花束、树叶编织等,树叶多样的颜色和形状能有效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巧妙应用,支持幼儿自主探究

自然资源除了可以作为幼儿美工创作的材料外,还可以成为幼儿探究的学具。如在一次数学活动“测量”中,幼儿想知道桌子的长度,但教师只提供了几个用于测量操作卡上树木长度的回形针,无法测量桌子这个实物。这时就有幼儿跑到美工区找到了几根长度相同的树枝,用树枝一根接一根的方式测量出了桌子长度相当于12根树枝的长度。由此可见,教师要引导幼儿巧妙应用普通的自然资源,从而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学习。

三、以自然资源为媒介,生成自主学习的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因此,教师在生成活动的主题时,要以自然界中幼儿常见的事物作为素材,这也符合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贴近幼儿生活的要求。

(一)有形的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观察、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都离不开具体实物的支持,而有形的自然资源符合幼儿这一特点。有形的自然资源是具体存在的,是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因此,教师在生成自主学习的主题时,可以以有形的自然资源为主体,鼓励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自操作、自主选择、主动探索,促进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例如,前进幼儿园的种植园地里有一棵柿子树,孩子们在日常散步时总会对这棵果树充满好奇,会提出很多有关这棵树的问题。因此,笔者抓住这个教育契机,以有形的自然资源——柿子树为主题,生成了班级的班本课程“柿子树”,并创设了科学、美术、健康、数学、音乐等领域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与有形的果树的互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如在开展科学活动“甜甜的柿子”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在种植园地开展这个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柿子树以及柿子的特点,让幼儿从各个角度直观地观察柿子树和柿子。其次,教师可以让幼儿描述柿子的特点,如颜色是红色偏橘色,形状很接近圆形但不是圆形,柿子的表面有一层白白的粉,柿子与树干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像四角形的东西……没有经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自主地通过观察了解到柿子的外形特点,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充分发挥幼儿园现有的有形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最后,教师可以直接在柿子树上采摘柿子,让幼儿通过视觉、触觉甚至味觉了解柿子的皮是滑滑的,熟的柿子软软的,吃在嘴里甜甜的,让幼儿在这样轻松自由的环境中,通过与自然资源的互动掌握有关柿子的小知识。

(二)无形的自然资源,让幼儿在游戏、探索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除了可以开发利用大自然中有形的自然资源,还可以利用大自然中无形的自然资源生成有趣的课程。幼儿对风、光这些摸不着的资源充满着好奇心,而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或者课程的形式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例如,“风”这一自然资源,它存在于每一天、每一个角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幼儿的很多游戏如放风筝、飞纸飞机等都离不开风。平时,我们也能经常听到小朋友们的谈话:“今天风好大,你看小树都被吹弯了”“看,风把花瓣吹到地上了”“门口有风会冷,我们把门关好”……在孩子的对话中,“风”无处不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环境中。于是,笔者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以“风”为主题生成一个自主学习的课程。

例如,科学活动“风的秘密”,教师就很好地利用“风”这一无形的自然资源,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风的存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操场上玩塑料袋、玩纸飞机,通过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塑料袋在扔向天空后会飘起来是因为有风,纸飞机从这头飞到那头是因为有风,树叶沙沙响是因为有风……”这种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发现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幼儿探究和认识“风”,也有利于体现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幼儿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双勤劳的双手、一个会思考的大脑,通过不断挖掘、探究,充分利用大自然给予的无限自然资源,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服务,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前进幼儿园)

猜你喜欢

有形柿子树柿子
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不断提升基层党的建设质量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长了一百年的柿子树
山里的柿子红了
未定义
柿子树
来自柿子的烦恼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
柿子树下的秋天
窗前的柿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