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午睡 筑梦成长

2021-09-06马海燕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朋友教室习惯

马海燕

幼儿午睡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进行了一上午的活动后,身体会感到疲倦。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午睡环境,让幼儿在适当的休息后能以充沛的精力参与下午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因此,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要提高对幼儿午睡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本文将针对如何能让幼儿安静午睡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幼儿午睡环节出现的问题

班上的辰辰喜欢上幼儿园,但不喜欢午睡,甚至告诉笔者:“幼儿园什么都好,如果能不午睡就更好了。”在现阶段,幼儿的午睡问题越来越多,逐渐引起了教师的关注。下文将对幼儿的午睡现状进行探讨。

(一)午睡前的“吵”

午睡音乐响了,在操场上散步的小朋友们纷纷回到教室,准备睡前的工作。有些幼儿有序地完成上厕所、脱衣、铺被子、入睡的流程,可有些幼儿却不急不慢,等音乐结束后才慢悠悠地回到教室。还有些幼儿为了晚点入睡,在厕所里待了很久才出来。有些幼儿进入午睡室还要和同伴聊一些和午睡无关的话题。一名教师要观察幼儿的午睡情况,提醒他们保持安静。另一名教师要指导幼儿脱衣服,并提醒幼儿加快动作。还有一名教师要检查幼儿的如厕情况,整个场面非常吵闹。最后教师要大声倒数“五、四、三、二、一”,幼儿才会匆匆躺下,但还會偷偷地轻声说话。同时,教师发现有几个幼儿动作较慢是因为不愿意午睡而故意动作很慢,需要教师的多次督促才会加快动作。

(二)午睡时的“难”

午睡是幼儿园的统一活动,对于入睡难或不爱午睡的幼儿来说,午睡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变成了一段难熬的时间。在午睡时,有些幼儿的小手会时不时地偷偷做手指游戏;还有些幼儿会忍不住摸床边的小木棍,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下铺幼儿的小脚会在上铺的床板下做踢腿运动;女孩子会悄悄地把头上的发饰扯下来,躲在被窝里玩弄自己的发饰;有些幼儿会趁着教师不注意,偷偷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讲悄悄话;还有一些小朋友嘴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曲,不仅自己不午睡,还影响了其他的小朋友。教师需要多次提醒幼儿不要讲话,闭上眼睛,安静入睡,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一会儿幼儿还是会忍不住睁开眼睛东张西望,不得消停。

(三)午睡后的“乱”

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午睡结束后,场面会十分混乱。比如有些幼儿找不到自己的衣服就坐着发呆,还有些幼儿已经穿好衣服,但不知道要做什么。有些幼儿在教室里乱走,还有些幼儿衣服没穿好就开始吃点心。教师在监督的过程中,会听到一阵阵呼喊:“老师,我要梳头。”教室里也会洋溢着教师亲切的问候声:“你有没有整理衣服、你有没有吃小点心、你有没有去喝水……”其中还夹杂着小朋友们的聊天声。午睡后的整理活动在吵吵闹闹中延续了很久,这甚至影响了整个下午的活动。

(四)家长思想的“错”

很多幼儿不愿意午睡的原因来自家长。有些家长没有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甚至觉得午睡不重要,还有些家长认为幼儿不午睡,晚上就可以早点入睡。还有的家长会跟教师说:“我们家小孩不喜欢午睡,你就不要让他午睡了吧!就让他在座位上玩一会吧!”不睡觉真的都是幼儿的问题吗?

二、优化幼儿园午睡环节的有效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个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每天按时午睡和起床,逐步让幼儿养成习惯。”因此,幼儿的午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让幼儿喜欢午睡,激起幼儿的午睡欲望,让幼儿安静、有序的午睡呢?对于以上出现的午睡问题,笔者在多次实践中找到了一些好方法。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如何优化幼儿的午睡环节。

(一)睡前——养成习惯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入睡前的准备活动亦是如此。北庄幼儿园会定时播放午睡音乐,刚刚散步完准备回教室的幼儿可能会比较亢奋。于是,笔者将午睡音乐换成了排队的音乐,让幼儿自觉地在教室排好队。在这段音乐播放的过程中,笔者会与幼儿进行谈话:“午睡时间到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需要遵守什么规则呢?”在反复几次交谈后,幼儿能清楚地知道午睡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和规则。

每日笔者会推选出一位值日生。首先,在幼儿们完成如厕进入午睡室时,值日生会检查幼儿的口袋里有没有小玩具,并要求女孩子将发饰取下放入小篮子。完成检查的幼儿,值日生会对他们进行“盖章”服务,以示通过,以此减少幼儿午睡时的干扰因素。其次,笔者会播放两个睡前故事,要求幼儿在第一个故事播完之前,能快速、有序地完成入睡前的准备活动。最后,笔者会播放第二个睡前故事,让幼儿在语言环境的渲染下放松身心,帮助幼儿轻松入眠。对于不愿意午睡的幼儿,笔者会帮助其调整午睡时间,让他延迟半小时入睡。在这段时间内,笔者会让他当小老师,检查其他幼儿的午睡情况,同时给予奖励,告知他今天睡着了,明天才能继续当小老师。在这种语言强化和物质奖励的作用下,激起幼儿的午睡欲望,让其慢慢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二)睡时——游戏助眠

为了让幼儿能尽快入睡,笔者会和幼儿玩“充电”游戏,让小朋友们扮演充电宝宝。笔者会跟幼儿说:“上午玩累了需要充电,不然下午会没电。宝宝们请注意,我们充电的时候,头需要睡在枕头上,被子盖好,不能乱动,不然宝宝们会充不上电。还有充电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眼睛也不能睁开,如果犯规了就会漏电,导致无法充满电。充满电后,我会在你们身上贴上好看的贴纸。”孩子们都很喜欢玩这个游戏,都希望得到贴纸,不一会儿大多数幼儿都睡着了。对于部分还没有睡着的幼儿,笔者也会用语言游戏激励他们,“你看童童小朋友已经睡着了呢,老师很喜欢睡着的小朋友哦,老师还会为他们贴上好看的贴纸,你们也要加油哦!”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午睡的积极性,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游戏活动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和需求及时改变和调整游戏方式。

(三)睡后——自我管理

为了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午睡环境,笔者会提前3分钟播放一段午睡起床的轻音乐。在音乐的氛围中,幼儿可以放松身心。对于还没睡醒的幼儿,轻音乐可以起到唤醒幼儿的作用,让幼儿准备起床活动。笔者还会在每个幼儿的柜子里都放一个小本子记录幼儿起床活动的完成情况,这种方式得到了幼儿的喜爱。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参与起床活动,提升了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幼儿自我独立的意识。动作快的幼儿可以帮助动作慢的幼儿,幼儿之间相互帮忙,并监督同伴起床活动的完成情况,从而提高幼儿的完成效率,帮助幼儿树立服务他人的意识。

(四)家园配合——筑梦成长

幼儿园教师最怕的就是“2>5”,幼儿在园五天养成的良好习惯很容易被两天的周末所打破,因此家长的督促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QQ群或家校通的形式告知家长午睡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幼儿的午睡,纠正家长思想认知上的错误。对于那些不爱午睡的幼儿,教师可以与其家长面谈,了解幼儿不爱午睡的原因。据了解,大部分幼儿不愿意午睡是因为在家没有养成午睡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想要改正某种不良习惯,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据专家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行为会形成习惯。于是,笔者制定了“21天习惯养成记”,要求幼儿在园和家中都要午睡,并制作纸质表格。如果幼儿在园午睡,教师会奖励一个贴纸;在家午睡时,家长可以和教师反馈,教师也会奖励贴纸。一周集齐7张贴纸的幼儿,将会评为本周的“午睡之星”。通过家园配合,有效地提升了幼儿的午睡积极性。

生活即教育,生活将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贯穿终生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同时,这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教师要和家长一起努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北庄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朋友教室习惯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上课好习惯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找茬儿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