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6周龄北京油鸡新配套系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1-09-06耿爱莲王海宏晏志勋张小月刘华贵

动物营养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油鸡代谢能粗蛋白质

耿爱莲 王海宏 张 帆 初 芹 张 剑 晏志勋 曹 婧 张小月 刘华贵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097)

北京油鸡是北京地区特有的一种优良地方鸡种,其肉蛋美味可供食用,外观独特可用来观赏,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首批《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2年被北京市特需农产品委员会列入特需农产品;2005年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首批9个“北京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之一;2020年7月“北京油鸡”品种正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充分表明了国家和北京市对北京油鸡的认可和重视。北京油鸡新配套系(尚未确定正式名称,本文简称为油鸡新配套系)是采用四系配套(K、G、W、M)而成的肉蛋兼用配套系,在保持北京油鸡典型外貌特征的基础上提高生长性能和肉蛋品质,主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油鸡新配套系种蛋已于2017年12月送往国家家禽测定中心(北京)进行性能测定,目前已完成父母代的测定,正在开展商品代性能测定。该配套系的选育研究和推广将极大丰富地方特色产品,预期进行大规模示范推广。

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是保证饲粮营养水平、促进家禽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不同品种、阶段家禽的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推荐水平不同。王鹏飞等[1]推荐1~6周龄凌云乌鸡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73 MJ/kg和19%,陈彩文[2]推荐1~5周龄麒麟鸡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 MJ/kg和20.5%。石天虹等[3]推荐1~56日龄芦花公鸡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92 MJ/kg和18%。本课题组开展了北京油鸡产蛋期适宜粗蛋白质水平的研究[4-5]。因此,本试验目的是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6周龄油鸡新配套系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今后制定油鸡新配套系的饲养标准提供重要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动物

试验在北京顺义区张镇的北京油鸡饲养基地的笼养育雏舍进行。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92、12.12和12.32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19%和20%。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设置根据《北京油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11/T 1378—2016)[6]推荐水平值调整。选择油鸡新配套系商品代1日龄混合雏鸡1 296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9个重复,每重复为1笼,每笼16只鸡,公母各占1/2。1日龄雏鸡平均体重为33.22 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随机饲喂所配制的9种粉状试验饲粮,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2 饲养管理

试验鸡采用3层全阶梯式笼养,各组均匀分布在各层。试验鸡自由采食、充足饮水,按正常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饲养管理按照《北京油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11/T 1378—2016)[6]中有关雏鸡饲养管理规定进行。试验期1~6周。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试验期间以重复笼为单位,每天观察鸡群,剔除死淘鸡只,记录存栏数。每周末测定各组采食量、体增重,计算1~3周龄、4~6周龄和1~6周龄期间周平均采食量(AFI)、体增重(BWG)、料重比(F/G)和死淘率。

6周末每重复笼取2只鸡翼静脉采促凝血3~5 mL,在4 ℃、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20 ℃保存,待测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溶菌酶含量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分光光度计[Evolution 60,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和酶标仪[Multiskan FC,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进行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多变量来分析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以Duncan氏法多重比较检验,LSD检验各组间差异显著性,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生长性能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结果采用平均值和组间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油鸡新配套系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以及二者互作对1~3周龄雏鸡平均采食量、体增重、料重比和死淘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从主效应分析,随代谢能水平的升高,平均采食量有下降的趋势,代谢能12.12 MJ/kg组的平均体增重最高(145.09 g),料重比(1.80)要低于代谢能11.92和12.32 MJ/kg组;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平均采食量也有下降的趋势,粗蛋白质19%组的平均体增重最高(145.30 g),料重比(1.77)低于粗蛋白质18%和20%组。

表2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3周龄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以及二者互作对4~6周龄雏鸡生长性能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从主效应分析,代谢能12.12和12.32 MJ/kg组的体增重均高于代谢能11.92 MJ/kg组(>206.32 g),料重比均低于代谢能11.92 MJ/kg组(<2.81),粗蛋白质18%和19%组的体增重均高于20%组(>208.50 g)。代谢能12.12 MJ/kg和粗蛋白质19%的组合其料重比最低(2.42)。

表3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4~6周龄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6周龄雏鸡生长性能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尽管主效应分析代谢能12.12 MJ/kg组的料重比(2.19)、粗蛋白质19%组的料重比(2.20)数值低于其他2组,但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互作显著影响1~6周龄雏鸡的料重比(P=0.020),其中代谢能12.12 MJ/kg和粗蛋白质19%组的料重比(2.0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体增重数值上高于其他组(P>0.05),表明代谢能12.12%和粗蛋白质19%的组合相对优于其他各组。死淘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6周龄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雏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可知,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雏鸡血清白蛋白含量,其中代谢能11.92 MJ/kg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代谢能12.12 MJ/kg组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数值上大于其他2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其中蛋白质20%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粗蛋白质18%组(P<0.05),而粗蛋白质19%组与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以及二者互作对血清溶菌酶、尿素氮含量和AST、ALT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表5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6周龄雏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6可知,饲粮代谢能水平不影响油鸡新配套系雏鸡的血清抗氧化指标,但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血清T-AOC(P<0.05),其中粗蛋白质20%组显著高于18%组(P<0.05),19%组与其他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主效应分析表明,随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血清T-AOC、GSH-Px和SOD活性均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代谢能12.12 MJ/kg组的血清POD活性最高,MDA含量最高,但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血清GSH-Px活性表现出升高的趋势,粗蛋白质19%组血清POD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但统计差异均不显著(P>0.05)。总体上,血清GSH-Px、SOD、POD活性及MDA含量不受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以及二者互作的显著影响(P>0.05)。

表6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6周龄雏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讨 论

3.1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是饲粮中最为关键的2个营养参数,对家禽生长性能具有影响,如代谢能水平可影响采食量,随代谢能水平提高,鸡只采食量下降,料重比下降[2,7]。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有显著影响[8]。代谢能和粗蛋白质对家禽生长性能的影响程度,一方面与品种、阶段有关,一方面与设置的营养水平有关。张蒙等[9]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01、12.51、13.01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81%、20.81%、21.81%对1~4周龄大午粉1号蛋雏鸡的影响,发现代谢能水平对雏鸡体重、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但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互作对雏鸡平均日采食量和体增重有显著影响;陈玉芹等[10]研究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0、12.6、13.2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18%、19%、20%、21%对1~42日龄武定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卢建等[11]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11、11.51、11.92、12.34和12.78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0%、19.00%和20.50%对15~56日龄如皋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质、代谢能水平均显著影响15~35日龄和15~56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同一品种同一阶段的鸡只,不同饲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也不同,如王珊等[12]研究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75、12.15、12.55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1%、17.6%、19.1%对1~6周龄太行鸡育肥公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能水平对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粗蛋白质水平对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在生长性能上表现出显著互作效果。冯焯等[13]研究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70、12.00、12.30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0%、18.5%、20.0%对育雏期太行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能水平对育雏期太行鸡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性能的影响不显著,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互作效应显著。

以上文献中饲粮代谢能水平设置间距均在0.3 MJ/kg或以上,粗蛋白质水平设置间距在1%或以上。本试验研究中采用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92、12.12和12.32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19%和20%,结果发现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3周龄、4~6周龄和1~6周龄的周平均采食量、体增重、料重比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原因可能与本试验中3个代谢能水平设置间距比较小(3个水平只相差0.2 MJ/kg),粗蛋白质水平设置间距为1%,从而各组间蛋白质能量比差距小有关。采用GLM分析1~6周龄雏鸡在代谢能水平为12.12MJ/kg时体增重数值上最高(357.28 g),在粗蛋白质水平19%时体增重数值上最高(356.36 g)。二者互作组体增重在9个组中也表现最高(363.54 g)。这一趋势在1~3周龄也是如此,而在4~6周龄没有表现。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互作显著影响了1~6周龄雏鸡的料重比,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12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9%的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更适合其生长需求。这可能是由于该组合的蛋白质能量比更适合家禽发挥生长性能的缘故。因此,今后在研究鸡只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时也应该关注二者的适宜比例。

3.2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雏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生化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禽的营养代谢水平,尤其是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的含量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蛋白质的代谢状况,而血清球蛋白、溶菌酶含量的高低与机体的免疫水平有密切关系。王鹏飞等[1]研究代谢能水平(11.51、12.12和12.73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9%、20%和21%)对1~6周龄凌云乌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2.73 MJ/kg水平饲粮显著降低了血清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张倩雲等[14]探索凌云乌鸡7~12周龄饲粮中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吴亮等[15]研究饲粮3个代谢能和3个粗蛋白质水平对8~11周龄东兰乌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1周龄东兰乌鸡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白蛋白含量影响显著。柳迪等[16]研究育成期坝上长尾鸡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发现,12.0 MJ/kg代谢能水平能够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而初欢欢等[17]研究22~56日龄爱拔益加×罗曼肉杂鸡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对AA×罗曼肉杂鸡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由此看来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也与品种、阶段和营养水平的设置有关。

本试验研究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对1~6周龄油鸡新配套系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发现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雏鸡血清白蛋白含量,其中11.92 MJ/kg组显著高于12.12和12.32 MJ/kg组,也就是低代谢能水平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较高,与王鹏飞等[1]、张倩雲等[14]结果相似;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含量,其中20%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8%组,与吴亮等[15]结果相似。而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溶菌酶、尿素氮含量等影响不显著。

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内,二者均可以反映机体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和肝脏的功能状况。刘珊珊等[18]研究代谢能、可消化赖氨酸水平(DLys)及其互作效应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能水平对血清ALT活性及尿素氮含量有极显著和显著的影响,饲粮代谢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血清AST活性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杨桂芹等[19]研究饲粮代谢能、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及其互作效应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血清尿素氮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对血清AST活性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本试验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AST和ALT活性影响均不显著,这也可能与品种和营养水平有关。

有关雏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研究还很少。本试验研究发现各组鸡只血清MD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各组营养水平均没有对机体产生氧化应激。饲粮代谢能水平不影响1~6周龄油鸡新配套系血清的抗氧化指标,但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血清的T-AOC,其中20%组显著高于18%组,说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较高时有助于提高鸡体的抗氧化能力。

4 结 论

①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油鸡新配套系雏鸡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二者互作显著影响雏鸡1~6周龄的生长性能以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

② 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建议1~6周龄油鸡新配套系饲粮中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12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9%。

猜你喜欢

油鸡代谢能粗蛋白质
不同性别竹丝鸡育肥期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不同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对1~4周龄泰和乌鸡( ♂ )╳隐性白羽肉鸡( ♀ )肉杂母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家禽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基于绿色消费理念的特色油鸡网络营销策略*
禁食条件下代谢能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和产热的影响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切四块
吉林白鹅对不同日粮纤维的消化率及代谢能
北京油鸡咽型鸡痘和新城疫混合感染并发脂肪肝综合症的诊治
夏秋喂牛不宜添加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