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希腊悲剧艺术

2021-09-05周帅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2期

【摘要】悲剧是一种美学门类,产生于古希腊,是古希腊美学家在古希腊文学、戏剧作品的理性考察中建立起来,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都有涉及的一种艺术体裁。尼采第一部作品《悲剧的诞生》主题是希腊悲剧,在书中尼采同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认为悲剧起源于酒神讼音乐,并且认为希腊悲剧的本质是酒神艺术,由此展开详细的论证。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歌队,但关于希腊悲剧为什么而存在即希腊悲剧的本质,笔者认为可以有三种解释:第一,希腊悲剧因祭祀仪式的需要存在;第二,希腊悲剧会给观赏者产生一种形而上的快感;第三,希腊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政治,维护城邦秩序、公民的身份。

【关键词】希腊悲剧;狄奥尼索斯;歌队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69-03

【本文著录格式】周帅.浅谈古希腊悲剧艺术[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69-171.

一、古希腊悲剧艺术的起源

悲剧是一种美学门类,产生于古希腊,是古希腊美学家在古希腊文学、戏剧作品的理性考察中建立起来,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都有涉及的一种艺术体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是悲剧构成的条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四章中对悲剧的起源有两点重要的提示:第一,“悲剧起源于酒神讼(Dithurambos)歌队领队的即兴口诵”;第二,悲剧的前身是萨提尔剧。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宙斯曾与凡人希姆莱公主育有一个儿子,即狄奥尼索斯,相传宙斯的妻子赫拉嫉妒心很强,凡是宙斯与他人相爱都会从中阻挠,她伪装成希姆莱的保姆,怂恿其探视宙斯真身。宙斯迫不得已显出真身,却误将希姆莱劈死。宙斯从死后的希姆莱腹中取出胎儿缝入自己腿中,孩子出世后取名为狄奥尼索斯,即“瘸腿的宙斯”之意。狄奥尼索斯是葡萄酒与狂欢之神,他的表征是一个由常春藤、葡萄蔓围绕而成的花环,一支松果状图尔索斯杖和名为坎撒洛斯的双柄大酒杯。在绘画形状中常被表述成蓄须的强壮男子,之后在卡拉瓦乔著名的《年轻的酒神》中被描述成经典的带有女性气质的年轻男子形象,并且周围往往有被称作萨提尔原始歌队围绕。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便有狄奥尼索斯节来表达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敬意。宴席中会有希腊人伪装的萨提尔舞蹈歌唱、即兴表演。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原始萨提尔歌队组成的合唱队伍逐渐发展,慢慢发展形成几十人的合唱队,这便是希腊悲剧的雏形。萨提尔歌队和近代牧歌中的牧人一样,两者都是怀恋原始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产生,酒神的信徒结对游荡狂欢,沉浸在某种心情和认识之中,正是这种沉浸情绪使他同现实世界隔绝,保留理想中的天地和诗意的自由,达到一种理想的境地。在原始萨提尔的基础上,加入舞蹈、声音、言辞等象征手法,经过艺术加工合唱变为戏剧,悲剧便从民俗的萨提尔合唱队诞生,逐渐形成戏剧这一艺术体裁。

悲剧这一艺术体裁是从酒神狄奥尼索斯节中演变产生,但古希臘人民的悲剧意识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产生之初。希腊神话早期一直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形成系统是在荷马整理的《荷马史诗》与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诗歌、戏剧等著作中,并分为神话传说与英雄传说两大部分。关于古希腊人尊崇的多神教,让-皮埃尔·韦尔认为古希腊的多神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神圣”,其核心支柱就是希腊神话体系。在原始社会,古希腊人对周围世界、宇宙自然充满未知,同时衍生对未知的恐惧,正是这种未知的恐惧感,促使古希腊人民产生“悲剧意识”,从而创造出希腊众神以此慰籍心中的不安。总的来说,古希腊悲剧这一艺术体裁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节的萨提尔歌队,但古希腊人的悲剧意识产生于希腊神话的诞生之初。

二、从尼采《悲剧的诞生》解读古希腊悲剧艺术

尼采第一部作品《悲剧的诞生》主题是希腊悲剧。在书中尼采同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认为悲剧起源于酒神讼音乐,并且认为希腊悲剧的本质是酒神艺术,由此展开详细的论证。尼采继承叔本华对音乐的见解,认同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是一切形象的内在核心,“世界的象征语言”“太一的摹本”“世界的意志”。尼采在作品中首次引出日神和酒神两个概念,认为在日神的造型艺术和酒神的音乐艺术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对立。日神代表着的“梦”,是一种外观的外观,是一种对外观原始欲望的更高满足,伟大的雕刻家在梦中看见优美的四肢结构,同时希腊人需要日神造型艺术外观的“美”作为生存的需求,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创做出完美的建筑与雕塑作品,日神的造型艺术是对于个人界限的遵守,即“适度”。而酒神的“醉”相对则是冲动的,“泰坦的”和“蛮夷的”,他的整个生存及其全部的美和适度,都建立在某种隐蔽的痛苦和知识的根基之上,他的“魔力”驱使人们汇集成群,结成歌队,载歌载舞,酒神的“醉”本质上是非理想的。日神与酒神对立存在,但凭借希腊“意志”一种形而上的奇迹行为,使他们彼此结合起来,从而产生阿提卡悲剧这种既是酒神又是日神的艺术,即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与酒神的相互碰撞中产生的,日神离开酒神不能独立存在,酒神离开日神也不能独立存在,两者彼此衔接,相互提高。

在悲剧的起源问题上,尼采认为解决悲剧起源问题的关键是对歌队进行解释。尼采首先否决歌队代表着平民对抗舞台上的贵族势力这种政治解释,又否决A.W.施莱格尔的观点“即在一定条件下,歌队成为观众的典范,即‘理想观众”。肯定了席勒认为歌队是悲剧把自己同现实世界完全隔离的媒介,替自己保存理想的自然与诗意的自由这一观点,是围在悲剧四周的活城墙,萨提尔歌队在这种高踞于浮生朝生暮死之上的“理想型”的境界中,表现出人的本真形象,人的最高最强烈冲动的表达。由此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必须脱离现实的世界,所以悲剧歌队的结构就是对萨提尔歌队纵情狂欢,沉浸在某种情绪之中这一现象的模仿。尼采引出致魅(Verzauberung)这一概念,认为致魅是一切戏剧艺术的前提。在这种状态中,酒神的信徒把自己看成萨提尔,“萨提尔”又看见了神,而这一系列的幻觉表达,即舞台布景与情节,需要日神造型艺术进行表达。在早期悲剧中,角色、舞台并非真的在场,而是想象在场,悲剧只是“合唱”而非“戏剧”,随着悲剧的成熟,舞台、角色的出现,一方面进入日神的舞台梦境,一方面进入酒神的合唱抒情,两者缺一不可。

对希腊悲剧的衰亡,普遍认为是由于欧里庇德斯把观众和世俗生活带上舞台所导致,尼采将其与苏格拉底的理性精神相联系,认为希腊悲剧毁灭于苏格拉底的理性精神。欧里庇德斯把观众和世俗生活带上舞台,使观众第一次真正有能力评判戏剧,并且产生新的艺术种类“阿提卡喜剧”,但希腊悲剧却由此走向灭亡。欧里庇德斯致力于将酒神因素从悲剧中排除,却没有达到史诗的日神效果,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悲剧与史诗的不同,即“史诗纯粹用‘韵文且用叙述体,且悲剧力图以太阳一周为限,史诗则不受时间限制,并且悲剧在摹仿形式上高于史诗”。酒神精神是强烈的、非理性的,而苏格拉底信奉“知识即美德”,是理性的,苏格拉底辩证法本质上是乐观主义,两者从根本上对立,正是因此,希腊悲剧毁灭于苏格拉底精神。

三、希腊悲剧的本质

第一,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歌队,但关于希腊悲剧为什么而存在即希腊悲剧的本质,笔者认为可以有三种解释。首先,希腊悲剧因祭祀仪式的需要存在,在简·艾伦·哈里森的《古代的艺术与仪式》第一章中有这样的记载:“艺术和仪式有着同样的开端和同样的动力能将人们带进剧院和教堂……庆祝狄奥尼索斯庆典那天……穿过位于卫城南面的剧场入口,雅典公民立即会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个神圣的所在,他处于一个temenos或专区中,这是一个与普通地方‘分割开来专门奉献给神的区域……戏剧表演只在春秋两季的酒神节中才举行……”以及第五章“在雅典,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的悲剧在一个叫大酒神节的庆典中上演……”从两段文字中可以了解,希腊悲剧与酒神庆典仪式有极大的关联,而这种仪式目的是向酒神祈祷粮食与丰收。第二,希腊悲剧会给观赏者产生一种形而上的快感,在这种形而上的快感方面不同哲学家有不同解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悲剧引起观赏者的恐惧与怜悯”。黑格尔认为悲剧产生于两种不相容的力量冲突,即悲剧造成观者心理上的愉快和兴奋。尼采认为悲剧快感是通过个体的毁灭带来人与宇宙结合为一体的神秘陶醉,实质是一种形而上的慰籍,虽然不同哲学家有不同解释,但都肯定悲剧会带给观赏者形而上的快感。第三,希腊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政治,维护城邦秩序、公民的身份。首先,希腊悲剧多数取材于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以希腊城邦为基础不断发展,人神同形同性,形成一个想象共同体,增强了希腊民族的凝聚力。其次,希腊神话为政治家利用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例如公元前6世纪对提修斯神话的改造,诗人、戏剧作家都有参与。希腊神话表达了性别的传统观念,维护父权社会的霸权位置。而希腊悲剧取材于希腊神话,无疑使这种教化作用潜移默化带给观赏者。《古代艺术与仪式》描写过这样的场景:“剧场是向所有雅典公民開放的。但是,一个普通人是不会想要坐在前排的……每个座位上都刻有拥有者的名字,中间的座位是专区之神‘厄琉西斯的狄奥尼索斯的祭祀的……”希腊公民按不同地位坐不同位置,奴隶与女人不得入内,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地位以及城邦秩序。

四、总结

在希腊早期社会,神作为绝对力量象征着宇宙、自然等不可抗力,但希腊人在这种威压之中并不是一味的屈服,而是奋起反抗。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就是反对不可抗力命运的悲剧角色,通过对这些英雄故事的悲剧创作,释放人们对抗宇宙、自然以及短暂人生的恐惧,从而有了活下去的力量。包括希腊建筑、雕塑,都是在用美的、崇高的力量来对抗宇宙、虚无,以此从中得到慰籍。虽然希腊悲剧在当时的功用有维护城邦秩序、公民的地位,残忍的一面。但抛开这些,以艺术的眼光作为衡量,她就像天上的星一样,永远熠熠生辉,给后世带来无穷的灵感来源。

参考文献:

[1][古希腊]赫西俄德.神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3][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 2019.

[4][英]简·艾伦·哈里森.古代的艺术与仪式[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周帅(1997-),男,山东菏泽,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铜版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