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路径研究

2021-09-05杨国志

成才之路 2021年27期
关键词:高校

杨国志

摘 要:高校安全稳定不仅关系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文章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新时期做好大学治理的保障、影响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的风险因素、安全稳定工作治理的路径几方面,探讨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路径,指出高校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发挥党政领导力,统筹安全稳定治理;增强安全制度意识,强化制度执行力;构建校园安全共同体;培养师生安全素养,提高安全治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党政领导力;制度意识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7-0013-03

高校安全稳定一直被社会所关注,高校安全稳定不仅关系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发展。新时期,一些高校校园存在着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需要高校采取依靠党政领导、抓好制度落实、强化共同治理、提升安全治理实效等对策来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一、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新时期做好大学治理的保障

高等學校“双一流”建设需要有安全稳定的校园秩序作保障。在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的历史过程中,很多高校选择了规模扩张的发展之路,以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迫切需求。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存在盲目扩张、扩招,追求学科专业设置的“大而全”的现象,结果造成本校现有的设备设施资源无法满足扩张后师生数量的需要,使得各种问题、矛盾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增加了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事业平稳发展。

大学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国家对大学治理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只有提升安全稳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解决影响本校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稳定问题,才能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断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二、影响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的风险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民主、法治、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需要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治理的水平和效能。高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校内人员构成成分复杂,治安环境形势也复杂多变,使得安全稳定工作面临多方面不安全因素的挑战。

1.安全稳定内涵增多,风险压力增大

当前,高等教育在积极参与国家的创新战略、不断深化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不仅有“防盗、防火”等传统安全,还有国家安全、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范电信诈骗、反恐防暴等非传统安全的挑战。这些相互叠加的因素,使得安全稳定工作面临更多的风险压力。

2.安全稳定制度健全,但执行规定不到位

安全稳定制度,是高校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大多数高校都能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安全稳定形势良好。但是也有部分高校没有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规定不到位,安全制度流于形式,给校园安全稳定留下隐患。一旦造成严重事故,就会打乱高校正常的教育秩序,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3.安全稳定工作创新不足,实效性不强

新时期,高校内外环境日趋复杂,面临诸多安全稳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针对出现的各种新情况,部分高校并没有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方法以适应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只在出现问题时才研究如何应对。部分高校采取“人盯人”的方法去应对,缺少“下先手棋”的安全防范工作意识。还有一些高校的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多以“文字图片”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保卫部门网站、公众号的安全内容更新频次很低,校园师生浏览相应页面内容人次数量不多,达不到应有的安全教育效果。

当前,高校从事安全稳定工作的人员主要由学校保卫处的保卫干部、保安员、二级学院的专兼职保卫人员承担。一方面,从事安保工作的人员层次参差不齐,再加上晋升机会不多、薪酬待遇偏低等问题,导致部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造成人手短缺,经常出现缺岗的现象。另一方面,保卫人员缺少必要的系统培训,造成他们缺乏安全专业知识,工作方式方法缺少创新,不适应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发展形势的需要,影响到安全稳定工作的实效。

三、安全稳定工作治理的路径

安全稳定是高校发展的基础,高校要重视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全员参与,多方协力,完善制度,构建安全稳定工作治理的工作路径。

1.发挥党政领导力,统筹安全稳定治理

加强党委对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是高校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保障。高校要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协力的工作思路。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布局谋划安全稳定工作与学院整体工作,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定期协商安全工作。要以安全问题和隐患为导向,及时化解处理各类风险矛盾,真正为师生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要落实安保人员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影响安保人员安心工作的各类问题,不断激发安全保卫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稳定工作中去。

2.增强安全制度意识,强化制度执行力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员、干部要带头提高制度执行力,逐步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安全稳定工作相关制度的执行力是否到位,决定着安全稳定工作的效果,体现着高校安全治理的效能。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执行。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