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与实证研究

2021-09-05柴寿升辛艳杰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柴寿升 辛艳杰

摘要:为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计划到2022年建设100个试点城市、30个示范城市。在各省(区、市)按程序申报的基础上,2020年底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通过综合考虑地域的代表性等因素,选取示范城市名单中鄂尔多斯、洛阳、青岛、杭州四个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四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可以看出: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四个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的成效和不足,可为其他城市争创示范城市提供建设规划依据和实施方案参考。

关键词:文旅消费示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AHP)

中图分类号:G124;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21)03-0092-0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是文化和旅游产业适应“双循环”大背景的有效途径。文旅产业作为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消费热点,随着各地文化和旅游逐渐复苏回暖,不断为形成“内循环”格局注入更多的新动能,已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方面,将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抓手。2016年以来,经过长达4年的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探索和实践[1],北京、天津等45个城市在试点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在推动所在地区文化消费中有效发挥了示范作用。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提出了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推动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的总体目标,并部署了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主要任务,拟在试点城市基础上,择优确定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并对其进行动态考核,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19〕41号文件精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20年10月发布了《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0〕71号),计划自202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确定若干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规模和类型城市的示范性,择优确定示范城市,到2022年,建设100个试点城市、30个示范城市,并布置启动了第一批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申报评选工作。各省(区、市)积极按程序申报并相继出台拉动文旅消费的城市建设方案。在各省(区、市)积极申报的基础上,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其中示范城市15个,试点城市60个①。示范城市为(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序):廊坊、鄂尔多斯、长春、上海徐汇区、南京、苏州、杭州、济南、青岛、洛阳、武汉、长沙、重庆渝中区、成都和昆明。借鉴先前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经验,不难发现,由于缺乏成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各试点城市未能有效制定出与国家文件相契合的建设方案和工作机制,在运行机制和建设标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国务院下发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评价参考》暂时缺乏具体量化标准,而文化和旅游部也尚未制定完备、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予以配套支持。随着国家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工作的深入推进,结合申报主体、申报程序和组织实施的具体要求,我国当前文旅消费示范工作急需在对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评价参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拓展评价体系。[2]因此,构建一套国家层面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有针对性地推進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引导文旅消费、择优筛选示范城市的目标引领下,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有助于正确引导各试点城市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方案,使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具备较强的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为开展文旅消费示范工作提供量化依据和参考标准;另一方面便于各城市政府开展评价工作,简化责任主体单位审核程序,加强国家对文旅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审核把关、指导支持和考核管理。[3]本文在借鉴国务院制定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评价参考》基础上,参考《江苏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试行)》《江苏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评价指标(试行)》等相关资料,制定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过程如下:

(一)指标体系架构

本文参照国内外常用评价指标构建方法,借鉴相关文件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确立了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同时,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的内涵和方案层的详细考核标准,以利于各申报城市对照指标体系检视自身建设完成情况,着力解决和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统一实施方案。

(二)指标选取原则

由于现阶段我国各城市文旅发展与消费水平不同,因此,结合我国总体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国情,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必须通过多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为总结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成效,促进各地政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科学评价各申报城市开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推动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在选取指标时,应严格按照客观性原则、普适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4],确保数据收集能够按照同一标准展开,评价结果直观且便于理解,以利于其他试点城市学习借鉴、查漏补缺,进行决策上的调整。

(三)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确立

本研究在充分考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城市的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紧扣国家“十四五”时期通过经济内循环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的发展规划,以此作为指标来源依据,总结并筛选相关文件的现有评价指标,去掉不符合实际国情和已经普遍达到较高水平的部分指标,并通过进一步完善指标权重和计算方法,确定了最终的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判方法(如表1所示),以便为全国试点城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二、基于AHP的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

(一)层次分析法(AHP)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这种分析方法将用来进行决策分析的指标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两两指标重要性对比的判断矩阵,以此定量分析各项指标的权重,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首先构建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再对各层的指标构造对比矩阵,

确定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

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来确定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的赋分,计算出鄂尔多斯、洛阳、青岛、杭州四个典型示范城市各项指标的具体得分,以此作为这四个城市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的依据,同时为其他试点城市下一步申报评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提供具体的衡量标准。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构造对比矩阵

由于模型中不同经验赋值会影响指标权重的大小,因此,需要广泛征求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意见,以提高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5]

本研究共发放2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包括相关政府管理人员6人,相关研究学者8人,其他相关专家6人),利用层次分析法的1~9标度比较法,对每一层次内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将20份调查问卷的每项数值取算术平均,从而得到每一层级的指标权重对比矩阵。

再将Mi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A级指标权重Wi:

W1=M1∑ni=1Mi=0.555;W2=M2

∑ni=1Mi=0.240;W3=M3∑ni=1Mi=0.129;W4=M4∑ni=1Mi=0.076

3.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

AW=13.204.355.250.3112.353.450.230.4312.150.190.290.471×0.5550.2400.1290.076=

2.2830.9770.5230.312

λmax=∑ni=1Awinwi=4.086

根据CI=λmax-nn-1可得CI=0.029,经查询四阶矩阵的RI值为0.9,根据公式CR=CI/RI可得CR=0.032<0.1,因此,通过一致性检验。

4.指标权重确定

参照上述方法,构造方案层中24个C级指标的4个判断矩阵,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出各C级指标权重。各对比判断矩阵及各权重如表2~6,求得的24个C级指标的合成权重结果见表7。

(三)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由于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了来自不同领域的20位专家,同时本文对判断矩阵取了算术平均导致各层元素产生差异,因此,判断矩阵虽然通过了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但总排序上可能会存在不同准则下随层次总排序计算累加而导致的认知偏差。[6]由此,需要进一步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假设第k-1层第j个因素为比较准则,第k层各因素两两比较的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k-1)j,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k-1)j,则第k层的一致性检验指标为

CI(k)=CI(k-1)·W(k-1)

其中,W(k-1)表示第k-1层对总目标的总排序向量。另有

RI(k)=RI(k-1)·W(k-1),

CR(k)=CR(k-1)+CI(k)RI(k)(3≤k≤n)

当CR(k)<0.1時,可判定评价模型在第k层水平上整个达到局部满意一致性。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及前文计算出的数据得出

CI(2)=(CI(2)1,CI(2)2,CI(2)3,CI(2)4)

=(0.077,0.074,0.066,0.041)

RI(2)=(RI(2)1,RI(2)2,RI(2)3,RI(2)4)=(1.45,1.32,0.90,0.90)

因此,CI(3)=CI(2)·w(2)=(0.077,0.074,0.066,0.041)(0.555,0.240,0.129,0.076)T=0.072

RI(3)=RI(2)·w(2)=(1.45,1.32,0.90,0.90)(0.555,0.240,0.129,0.076)T=1.306

CR(3)=CR(2)+CI(3)RI(3)=0.032+0.0721.306=0.087,可知CR(3)<0.1,因此,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实证研究

(一)四个典型城市综合得分计算

为验证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本文从第一批试点名单中选取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四个示范城市鄂尔多斯、洛阳、青岛、杭州作为考察对象,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本文所选取的C级指标中,20项指标的数据可以通过《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9》获得,还有4项指标无法直接获得数据支持,因此,这4项仍然采取上述方法进行专家赋分,求取算数平均值,最终分别计算出鄂尔多斯、洛阳、青岛、杭州四个第一批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的综合得分,具体得分见表8。

(二)总体分析

从表8计算结果来看,所选取的四个典型示范城市鄂尔多斯、洛阳、青岛、杭州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综合得分分别为81.06、86.22、87.29和91.24,杭州排名第1,为优秀等级,青岛、洛阳、鄂尔多斯排名依次降低,均为良好等级。可见,四个城市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三)单项分析

通过对四个典型城市的A级指标得分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四个城市在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上各有优势和劣势(如图1所示)。

1.消费环境

该指标鄂尔多斯、洛阳、青岛、杭州得分分别为82.30、86.25、88.25和91.53,均达到了良好以上,充分体现了四个典型城市较高的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反映出这些城市具有良好的政策保障、组织基础,这与实际建设情况吻合度较高。2020年,杭州新修订了《杭州文旅消费示范点创建实施办法》,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消费惠民活动拉动文旅产业消费,旅游收入实现3 335亿元,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2 285亿元②,使杭州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并肩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城市的鄂尔多斯,也充分利用政府扶持、项目带动等方式,积极为文旅企业争取信贷支持,争取到金融信贷、政策补贴、税费减免等共计3 340.6万元③,增加文化旅游惠民卡的发放量,努力刺激文旅市场消费尽快回暖并释放巨大潜力。青岛2020年共筹集文化和旅游消费专项补贴资金106 518.51万元④,以实现省、市、区、企业四级联动惠民。洛阳承办“一带一路”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并通过入境游奖励政策,带动入境旅游人次实现正增长。

2.供给与需求

该指标鄂尔多斯、洛阳、青岛、杭州得分分别为79.30、84.36、85.56和91.49,杭州达到了优秀,鄂尔多斯为一般,洛阳、青岛两市为良好。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GDP排名结果显示,浙江、山东和河南分列第2、第3和第6名,内蒙古为第22名,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四个示范城市建设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杭州自2017年入选国家文化消費试点城市后,借力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在“互联网+文旅消费”的新商业模式中表现突出。

青岛近几年积极实行新旧动能转换,在现代旅游方面加快推进文旅融合,

推进95个在建重点旅游项目,引进10万吨级以上豪华邮轮在青运营⑤。连续举办了30届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国家级节庆活动。洛阳持续打造“古都夜八点”文旅促消费品牌,致力于培育高新品质夜间和假日文旅项目,努力将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成省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7]鄂尔多斯的文化产业相对于其他三个城市起步较晚,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小,增加值占GDP比重小于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假日和夜间经济盈利也相对薄弱;但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近年来接待国内跨省游客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文旅消费已然成为其城市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3.产业融合发展

该指标鄂尔多斯、洛阳、青岛、杭州得分分别为78.99、90.27、85.87和87.84,洛阳达到了优秀,鄂尔多斯为一般,杭州、青岛为良好。洛阳作为河南省唯一上榜的示范城市,证明了自身在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中的实力,虽然在四个城市中洛阳的GDP不是最高,但其文旅消费总值占经济发展比重较大。洛阳致力于文旅新业态融合提升,建设了“数字龙门石窟”“数字隋唐”“数字博物馆”等一批数字化景区,同时与超过200家文旅企事业单位共建洛阳市文化消费联盟,招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拉动消费超30亿元。青岛市政府与青岛银行合作建立了首个文创支行;“青岛上合·国际马文化产业园”也成为首批“山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之一;青岛影视旅游异军突起,“东方影都”已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标志性建筑和具有引领性的重要文化场所。

鄂尔多斯市文旅集团不断丰富本地文旅业态,大力开展“农旅融合”模式,与深圳文交所合作,努力提高鄂尔多斯文旅品牌的知名度。杭州一直在打造全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城市大脑”文旅系统和数字文旅专线等建设成果显著。[8]

4.管理与服务

该指标鄂尔多斯、洛阳、青岛、杭州得分分别为81.49、84.98、88.01和94.14,均达到了良好以上,说明四个典型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普遍较好。杭州在管理模式与服务理念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推出了数字旅游管理平台、数字旅行社监管服务平台等6大运行平台,城市配套功能体系建设完善。[9]洛阳一直秉持平台思维,组建“享游洛阳”等大数据平台,以期尽快推广移动支付、实现景区安全即时监测和文旅资源一网通。鄂尔多斯在文旅休闲场所严格执行预约开放、景区接待量小于核定人数75%的规定,不断提升管理机构内部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网络治理监管体系。青岛凭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精准的调查能力和高效的应急处置,完成三天核酸检测882万余人的壮举⑥,以最大程度保障外地游客占青岛文旅市场的消费群体数量比例不减;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卡奥斯共建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了文旅消费数据监测、文旅信息推送、智慧文旅管理、文旅数据搜集等功能。[10]

四、结语与启示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的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的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对鄂尔多斯、洛阳、青岛和杭州四市的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直观的评价结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四个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的成效和不足。

这为第一批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为其他试点城市下一步评选示范城市提供了启示。

第一,在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中,四个典型城市政府均把消费环境的优化置于重要、突出地位,这与消费环境在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地位相关。文旅产业的集聚,使城市文旅消费更加依赖于新冠疫情后消费环境的复苏。因此,各试点城市应紧紧围绕优化文旅消费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文化消费热点”

[11],参考文旅消费标杆地杭州,多措并举推出消费惠民措施,进一步提高消费便捷程度;同时可以以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逐步改善入境旅游环境,稳步扩大入境消费规模。

第二,四个典型城市的供给与需求和产业融合发展两类单项得分较低,说明这些城市在此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可通过供需两端发力,引导有条件的景区开展夜间服务、鼓励延长开放时间,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同时可丰富产品供给,深入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12],

创新文旅融合产品,发展数字文旅消费业态,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扩大国内文旅消费市场,使文旅消费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第三,四个典型城市的管理与服务得分均在良好以上,说明这些城市均意识到管理运营、配套服务标准化在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可通过规范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秩序,提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着眼数字化提供科技支撑,健全覆盖城市的可持续文旅消费保障体系,使消费者在高标准的公共文旅设施中享受高水平的智慧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注释:

① 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共60个,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序):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延庆区;天津市和平区、滨海新区、西青区;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沈阳市、盘锦市;吉林省吉林市、通化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上海市黄浦区、静安区;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宁波市、温州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铜陵市;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三明市;江西省南昌市、新余市;山东省烟台市、淄博市;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株洲市、郴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佛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桂林市;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北碚区;四川省泸州市、南充市;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云南省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张掖市;青海省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出自《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0〕97号),参见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30/content_5575120.htm。

② 数据来源于《杭州捧回“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参见http://zj.people.com.cn/n2/2021/0402/c186327-34655958.html。

③ 数据来源于《我市多举措促进文旅市场回暖》,参见http://www.ordos.gov.cn/xw_127672/jreeds/202007/t20200729_2721710.htmll。

④ 數据来源于《青岛市入围首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参见http://travel.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21-04/02/content_22649274.htm。

⑤ 数据来源于《2019年青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发布:做强9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6大传统支柱产业》,参见http://news.bandao.cn/a/249796.html。

⑥ 数据来源于《3天核酸检测采样超882万人,“青岛速度”燃爆朋友圈》,参见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20-10/15/content_22393113.htm。

参考文献:

[1] 马凌.旅游中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J].旅游学刊,2020,35(3):9-11.

[2] 王灵恩,成升魁.基于旅游“六要素”分析的拉萨市旅游消费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3,29(6):27-30.

[3] 马振涛. 文旅消费试点示范在新发展格局中应有更大作为[N]. 中国旅游报,2020-11-12(3).

[4] 何琴.基于AHP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9,35(19):64-67.

[5] 陈梅花,石培基.基于AHP法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以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6):196-200.

[6] 石丹,包倍增.基于AHP-模糊数学法的崇明岛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9,39(3):774-779.

[7] 左惠.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论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47-58.

[8] 张凤莲,靳雪.消费文化治理及其多维路径探析[J].东岳论丛,2020,41(11):127-134.

[9] 刘士林.以消费城市为中心促进文旅融合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50-55.

[10] 毕绪龙.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和路径思考[J].文化艺术研究,2020,13(4):1-7.

[11]  徐翠蓉,张广海,卢飞.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4):85-92.

[12] 张胜冰.文旅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基本模式与产业开发逻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5):94-99.

责任编辑:赵 玲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of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Model City Based on Four Typical Cities

CHAI Shousheng, XIN Yanjie

(College of Management,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Shandong 266100,China)

Abstract: To adapt to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jointly issued a document to carry out pilot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n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with a plan to build 100 pilot cities and 30 model cities by 2022. The list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model cities and nat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pilot cities was announced at the end of 2020 on the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By considering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factors, four typical cities, Ordos, Luoyang, Qingdao and Hangzhou,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o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model city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four cities is carried out to calculate the total score of the four citi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dex system can reflect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of the four model cities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scheme implementation for other cities striving to be a model city.

Key words: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model citi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