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岳全真道教经韵音乐特色分析

2021-09-05李刚PanyaRoongruang

雨露风 2021年7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

李刚 Panya Roongruang

摘要:中国道教音乐,因其宗教属性与特殊传承方式,保证了其音乐传承的统一性与连贯性,被称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论文以南岳道教协会1997年编撰的《湖南全真正韵谱》为研究对象,对南岳道教课诵科仪经韵进行音乐学分析,对48首经韵的旋律形态、旋律发展方法、曲体结构特点、经韵美学特点进行分析与归纳,认为南岳道教课诵科仪音乐材料以十方韵为基础,略带地方特色音调。其旋律中体现的音调悠长,旋律清扬,优雅平和等特征均体现出宗教音樂细雅静柔的审美特色。

关键词:南岳道教; 经韵; 音乐分析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宗教音乐传承和体现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之精髓。道教科仪活动中的经韵,为道教科仪活动中声乐部分,源于古代祭祀必以歌咏,用赞明德之义,在斋醮中歌咏赞颂神功圣德,抒情申愿,以达神聪。在北宋时期,已有记载《玉音法事》等经韵谱例。道教分为全真与正一二脉,正一道教多为民间伙居的非职业道士,其科仪音乐以器乐见长,音乐材料多受当地音乐影响,体现出明显的地方韵色彩。全真道教为住观的职业道士,早晚课诵科仪非常完备,其经韵也相对稳定,各地道观与十方丛林课诵科仪经韵体现出相似性,称为十方韵。

一、《湖南全真正韵谱》基本情况

《湖南全真正韵谱》为南岳道教协会1996年根据罗永曦、李圆益两位道长传唱录音,整理与记谱编撰而成。收录南岳全真道教课颂科仪经韵48首。包括较为著名的《步虚韵》《举天尊》《早皈依》《小赞》等经韵。记谱规范,内容丰富,尤其是对法器对演奏进行了准确的记谱,较为真实地体现出南岳全真道教课诵科仪音乐的基本面貌。

二、南岳道教课诵音乐特点分析

(一)构成经韵的各种要素分析

1. 悠远绵长的唱腔特征

对《湖南全真正韵谱》[1]48经韵进行统计,发现每首经韵都大量加入了衬词,从旋律要素上来看,装饰音、散拍、自由延长音等能使得旋律悠长环绕,以表达道教音乐的飘渺。(见表1)

2. 五声性调式特征

《湖南全真正韵谱》记录经韵,以五声性民族调式为主。在48首经韵当中,只有3首曲目是六声加变角,其余全部都为五声调式。(见表2)

在调式上,宫终止在整本书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半数之多,大量宫终止成为调式的特色之一。其余以徵、羽终止次之,所占比例较少的是角、商终止。

3. 旋律进行方式

纵观所有谱例,发现旋律进行以级进进行为主,跳进很少,旋律呈现环绕型发展旋律。使得曲子难度下降,适合更多人群,节奏平稳,大跳较少歌曲起伏不大,如《南岳韵》《单吊挂》等。

4. 节奏节拍

对《湖南全真正韵》48首经韵进行了统计,发现全部都为2 / 4拍子,二拍子是最基本的节拍形式。它的强弱拍均匀交替,具有成双性,符合人们的生理(呼吸、心脏律动以及进行等)和心理的自然感受和要求。每首曲子很多强拍上都出现了附点节奏,打破了节奏自然均衡,产生弹性和动力感。

5. 速度变化

“南岳韵”中的速度以中速、慢速为主,没有出现快速。在曲目当中,结尾大部分开始节奏稀疏,结尾放慢,例如谱例《单吊挂》等。速度以慢速和中速为主,较慢的速度更适合吟唱型歌曲,速度处于变化中,例如谱例《卫灵咒》等。

6. 旋律发展手法

(1)核心音调贯穿。核心音调贯穿即一首曲体中相对固定的“典型音调”在整曲中反复出现。在《单吊挂》当中,歌词不断变化,但是反复围绕6165四个音。

(2)主题的贯穿发展。如固定动机旋律在《接驾赞》《救苦大赞》《梅花引》《叹骷髅》《孤魂赞》《八仙赞》《七宝赞》《报思赞》《慈尊赞》《三宝香》《小赞》《焚大赞》《单吊挂》等都是出现过多次,有的甚至在一首曲子中达到十次以上,该旋律有的出现在曲目中间,有的出现在开始,有的出现在结尾。该旋律同时运用变化重复出现在《三宝香》《八仙赞》《报恩赞》《单吊挂》。

(3)鱼咬尾式旋律发展。该旋律在《弥罗浩拜韵》《道姥诰》中间相同,同时发现,旋律在进行时运用顶针的手法发展,使得旋律更加朗朗顺口。不仅仅是在这个曲子中,整本书大量运用顶针的手法发展旋律。

(4)完全重复。《八仙赞》中,相同旋律重复多次吟唱,两个旋律交错出现,在乐曲中不断运用重复手法,使得主题不断深化,主旋律更加突出,贯穿全曲。《接驾赞》中反复同一旋律,整个曲子不断重复相同旋律。

(5)同头换尾。如旋律在《下水船》《慈尊赞》等第一句相同,同头换尾在该曲子得到运用。在整本书中有非常多这样的例子。

(6)递和式固定乐句结尾。《救苦大赞》《梅花引》等以固定乐句结尾,书中有大量曲子以相同的旋律作为曲子的结束句,运用了旋律发展手法中的同尾换头。

(二)歌词特点

1. 押韵

《卫灵咒》中,观察歌词会发现其韵律的和谐,讲究押韵、对仗工整,第五小节的“传”“轩”“扬”押韵(ang),第三行的第一小节中的“前”“天”押韵(an)韵脚朗朗上口,易唱好记。

2. 衬词多

在《步虚韵》歌词“超度超度三(啊)(哎)界难(哎),地狱五(啊)(哎)苦(啊)解(啊)(哎)。悉皈悉皈太(啊)(哎)上经(哎),静念稽首礼”中,我们观察发现有大量的衬词出现。大量的衬词有助于地方色彩表达,更具有地方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情绪的表达。

3. 一字对多音

在《步虚韵》中,一字对多音的现象比较明显,有的甚至达到了一字对十几个音。一字对多音口语化更强,利于学唱,同时利于表达道教的空灵。

(三)韵美学特点

南岳道乐在音乐形态和运用场合上的特殊性。音乐形态和运用场合上的特殊性,音乐形式也构成了相应的稳态风格,即强烈的民间性和通俗性。

1.细雅静柔的审美风格

乐句结构较悠长,加上器乐伴奏和间奏的加花处理,使音乐进行连绵不断,旋律材料较丰富,变化重复形式也较多样。有音调悠长,旋律清扬,优雅平和的曲风特点。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得到大量运用,使得曲子动感加强,48首谱例均为2 / 4拍子,强弱交换的拍子更加增加了曲子的弹性和动力感。运用了大量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等将同一旋律在不同的曲子中运用,装饰音、散拍、自由延长音等更突出了道教音乐的悠长环绕和缥缈,如此等等,都构成一种细雅静柔的审美体验,靠近民间音乐。

2.趋时性与乡土性的时空风格

每个地方的道乐都具有独树一帜的形态风格,不同于另一地域。南岳道士多在特定地域土生土长,其游历范围狭窄,故其从小就熟悉当地民间音乐,同时,其实行仪的对象也多是当地一般民众。从中国音乐发展史来看,民间音乐是最具有创新的音乐品种,道教音乐积极接受民间音乐。音乐史上凡新形式的创造多源于民间,其音乐紧跟时代,主动接受时代思潮的变化。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地域文化视野下南岳佛教、道教科仪音乐的对比研究”(XSP20YBC120)

作者简介:李刚(1981—),男,汉,甘肃庆阳人,副教授,音乐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哦,天又黑了>的分析与演唱演绎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古筝组曲《云山》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