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的重生

2021-09-05杨琼琼

雨露风 2021年7期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回家

接完母亲的电话,总觉得她今天说话有些不同寻常,话语中不时流露出对我的感谢与抱歉之情。这不是母亲的风格,以前她从不说这些话。

洗漱完坐到床上,我拿起一本书正准备读时,忽然手机又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上依然是家中的固定电话号码,我不慌不忙地接通来电,以为母亲又要和我说一些体己的话。

“喂!小妹,你妈喝农药了!你赶快准备一下,现在急救车正在往市区赶。”电话那头却传来了大嫂急切与恐慌的声音。

“啊?怎么可能?”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十分钟前母亲还好好地和我通话呀!

我知道她的胆总管结石又犯了,很痛苦。两年前的那场手术,现在看来是失败的,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虽然胆囊已被切除,但胆总管处的结石又聚集了很多。

我和弟弟中午的时候已经商量好了,准备让她明天去弟弟所在的城市看病,那边有认识的专家医生,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可是一切都谈好的此刻,母亲这是干什么?她为什么要舍我们而去?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挂断电话后,我已经泣不成声,没有和先生做过多解释,就撒腿往医院跑去(市区最好的医院离我们家只有200米的距离)。

肚子中的二宝已经5个多月,不适合剧烈运动。但那时的我,已经顾不了,只想快点看到母亲,把她救过来。

我到医院时,救护车还没有到。坐在急诊大厅的椅子上,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那一刻,肚子在悠悠往下坠,双手无法抑制的颤抖。想给弟弟打电话,手机却在不断地向下滑落,根本拿不住。

紧随而来的先生,看我的状态如此激动,默默地拿过手机,帮我给弟弟打去了电话。

10分钟后,救护车终于到了。看到母亲从救护车上被抬下来,我伤心欲绝地走向前去,一边哭一边大喊道:“妈……妈……你这是干什么呀?”

母亲已昏迷不醒,失去了知觉,根本听不到我的呼唤声。

医生们慌忙地把母亲推到急诊室抢救,我们只能在门外等候。那一刻,虽然我和母亲只有一门之隔,却感觉咫尺天涯。那是我人生中最害怕的时间段,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是什么?也许,我很快就要失去我最亲爱的母亲了。

一个小时后,急诊室的门终于开了。经过医生们的大力抢救,母亲暂时脱离了危险,但却还是没有苏醒过来。

医生说她喝下的农药毒性很大,幸亏发现得早,抢救及时,否则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不过后期的发展,还要看她自己的求生信念。至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医生也不好下结论。

母亲被推到了住院部,那一夜,我守在她的床前,一直没有合眼。半夜时分,母亲终于醒了过来,但神志不清,眼前总会出现一些臆象,胡言乱语。

不过,她却还能认得我。我哭着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她目光呆滞地望着天花板,有气无力地说:“活着没有意思,反正你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我死了也就放心了。”

事实上那时,弟弟才刚刚结婚一个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亲的苦,我懂。绝不是因为她不够坚强,害怕和病魔抗争,而是她已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母亲五官清秀,中等身材,皮肤细白,年轻的时候留着两条大辫子,形象气质非同一般。她初中毕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当属“文化人”。她做事有思想,能言善辩,在兄弟姐妹5人之中,最受外公的喜爱。

母亲学习成绩优异,本可以继续读高中,甚至上大学。但无奈,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不得不为父母分担,给弟弟妹妹们让出上学的机会。

母亲与父亲的结合也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高中毕业,谈吐有度,虽然家境一般,却很受外公的赏识。母亲那时也相信外公的眼光,心想只要有文化,两人一起努力,再穷的家庭也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按照母亲的想法向前推进。父亲虽然有文化,但性格内向,脾气怪异,不善与人交流。家中的几亩田地只够温饱,想要改善生活,必须外出做工。而父亲由于自己性格所致,打工处处受阻,一直没有一份安稳的工作。

母亲生性好强,总想把生活过出一番名堂。特别是生了我和弟弟后,这种想法更加强烈。她努力赚钱,改变家境,想让我们都能学有所成,早日告别农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她做过很多小本生意,比如烙煎饼,做豆腐、豆芽,贩卖鸡蛋等,还曾经种过几亩地的芹菜。总之什么能赚钱她就做什么。

有一年,母亲不知从哪里听说养鸡可以赚钱,于是她在家里办起了“养鸡场”。她特意把自己住的那间屋子腾出来,在里面养起鸡来。

一开始红红火火,一切都很顺利,鸡苗长得也非常健壮。然而等到鸡成熟开始出售时,买鸡的人却只要公鸡,不要母鸡。正当母亲准备对剩下的鸡廉价销售时,却突如其来地生了一场鸡瘟。家中的母鸡几乎死光,最后养鸡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不知怎么了,母亲做生意总是不顺。没办法,她最后只能去厂里打工。她先后在板材厂、电瓶厂、塑料厂打过零工。

记得去电瓶厂打工的地方,距离我们家有30里路。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带上一天的干粮,骑着自行车前往,只为能赚上十几块钱。

那时候,我在距家100多里路的外地读中专。有一年冬天,母亲为了省下十幾元的路费,竟然骑着6个小时的自行车去看望我。而我后来也模仿母亲骑着车回家。母亲送我走时,正是沿着那条去电瓶厂的近路,一送就是40里。

我们一路交谈甚欢,我也对母亲的人生与过往有了更深的了解。

后来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市区工作,进而结婚生子。母亲也转到我们村里的一家塑料厂做工。

每次我回家时,总是会到塑料厂去找她。厂里机器轰隆,我远远地看见母亲坐在那里,低着头认真工作的样子,鼻子总是酸酸的。

我在她的身后大声地呼喊她。她慌忙地转过头,满脸灰尘。那一刻,我的泪水总是抑制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

母亲就是这样不思疲倦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供着我和弟弟上学读书。或许,那时她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母亲对我和弟弟的教育非常重视。从言行举止,到做人处事,她一点都不放松。

可是小的时候,我却不理解母亲。总觉得她管教太严,似乎根本就不疼爱我。我不管站着、坐着、躺着,她总能找出毛病来批评。特别是有了弟弟后,我觉得她更加不喜欢我。以致于我在心理上一直和她很疏远。

直到小学四年级。那一年暑假,我跟随二姨的货船出去游玩了一个月。那时候没有固定电话,更没有手机。记得我下船的那天,二姨首先把我送到了外婆家。

一到外婆家,就听她说母亲在家担心我,思念我,哭了好几场,甚至想让父亲沿着河道,一路去寻找我。

那天雷电轰鸣,风雨交加,我偏要跑回家看望母亲,外婆怎么劝我都劝不住。一路上,雨伞不知道被打翻了多少次,依然无法阻止我回家的决心。

也许在那一刻,我才真正地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爱。

母亲看到我的一刹那,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抱着我哭了好久。那是我和母亲第一次分别那么长的时间。

从此,我和母亲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竟然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己”。

母亲对我和弟弟的学习最为重视,只要我们有作业,她就不会让我们做任何家务或农活。

没事的时候,她总是会讲一些名人轶事给我们听,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

虽然小时候家境贫寒,读的书不多。但我从母亲的谆谆教导中,吸取了很多学习的力量与做人的道理。

中学在镇上读书,每周末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亲总是会做上我最喜欢吃的菜肴,而我却是桌前锅后地围着她谈论学校里发生的有趣事情。

中专在外地读书,几个月才回家一次,母亲更舍不得让我干一点家务活。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和我睡在一张床上,那一夜,总有讲不完的话,直至眼睛完全睁不开。

读中专期间,国家推出对口单招考试政策。我也蠢蠢欲动,加入其中,想要进入大学深造。然而当我拼尽全力,考上大学,拿着通知书回到家时,家中却拿不出一分钱供我读书。

那段时间,母亲陪着我流了很多的眼泪。记得那时,她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没用!妈是心有余,力不足呀!”

而父亲却坐在旁边,吸着他的烟,一声也不吭。

那一刻,我真的伤透了心。后来我想,母亲那时候应该比我更伤心吧!

她这么要强的一个人,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怎么会看着女儿辛苦考上大学,而无动于衷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残酷的。她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也唯有陪着我默默流泪与深深叹息。

后来我不得不放弃读大学的念头,拿着中专文凭,通过考试,在市区里找了一份还算不错的事业单位工作。

再后来,我结婚生子,生活过得也算如意。

我有了新的家庭做坚强的后盾,几年后,在与母亲的配合下,终于供弟弟读完了大学。

但我知道,母亲一直对我心存内疚,总是想方设法地通过她微薄的力量来弥补我。

母亲被查出患有胆总管结石时,我的女儿已经4岁。

医生化验的结果是由于体内蛔虫钙化所引起的结石。母亲突然想起在她十几岁的时候,的确有一段时间肚子疼得很厉害。

初步判断就是那个时候的蛔虫,跑到了胆总管里,才留下了病根。

结石越聚越多,胆总管充得肥大。母亲痛得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忍耐,最后不得不选择用手术来解决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医生建议切除胆囊,防止结石流落到胆囊里,还要再受一次罪。

那段时间母亲受了很多苦,不仅动了一个大手术,还要承受着没有胆囊,胆汁反流到胃内的痛苦。

但坚强的母亲都勇敢地挺了过来。直到胆总管结石又一次复发,母亲的精神彻底地崩溃了。

也许人在最痛苦、最孤独的时候,更容易回忆起自己一生中的悲伤过往。

父亲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两人一冷一热,感情一直不和。再加上经济与生活压力,一辈子吵吵闹闹,父亲甚至还动手打过母亲。

我不知道一向理性又好强的母亲,那天晚上到底想到了什么?她后来只是说活着没有希望和意义。

我说:“我和弟弟都已经离开了农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不正是你想看到的吗?”

她却面无表情地叹息道:“那是你们的生活,不是我的。对你们两个,我已经完成了任务,了无牵挂。”

多么绝望的话语呀!

那天晚上,她一直埋怨我们不该把她救过来。我说:“即便你对我和弟弟已经尽到了责任,那还有萌萌,你就不想看着她长大成人吗?还有我肚子里的二宝,难道你也不想看看他长什么样吗?”

母亲的眼神突然有了光彩,泪水竟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萌萌是我女儿的小名,从四个月开始到两岁期间,都是母亲在照顾,所以她们祖孙俩感情很深。

不知是否是因为药物的作用,母亲一度感觉身体僵硬,认为自己很快就要离开了人世。她不断地催促我回家把萌萌带来让她看最后一眼。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女兒是母亲在人世间最后的牵挂。为了树立她求生的欲望,我狠心地说:“要想看到萌萌,你就要好好地坚持度过今晚,明天早上我保证你能看到她。”

母亲的眼神里明显充满了愤怒,我却不为所动。

第二天一早,先生就把女儿带了过来。母亲脸上竟然有了笑容,状态也好多了。

母亲住院期间,我正好预约到医院做四维彩超。我把彩超图拿给她看时,她满面春风,看得非常投入,竟能指出孩子哪些地方长得像我。

我笑着对她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看,老天都不愿意带你走,好好过日子,看二宝是不是如你说的那样长得像我。”

果然,母亲重生后,在住院期间就迎来了第一件喜事。

母亲在医院整整住了十三天,由于用药量大,竟然把聚在一起的结石冲散了。

医生说回家后多喝水,结石就可以自动排出来。回家一段时间后,母亲再到医院复查,结石真的消失了。

从此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受过结石的折磨。

出院后,我没有让母亲立刻回家,而是留她在我家小住了一段时间。

因为,我对她一直还是不放心,害怕她再有轻生的念头。

有一天中午,下班回家后,我没有看到母亲。婆婆说母亲出去散步了,我竟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外出寻她。

我慌张地在小区门口不断张望,终于看到了母亲踽踽的身影。我走上前一把抱住她,呜呜地哭了起来。

“不用担心,我只是出去转转。”母亲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后背,继续说道,“这段时间我也想了很多,放心!我不會再轻生了!那样是懦弱的表现。不管怎么样,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我要好好地活着,过好自己的后半生,看着你的孩子们长大,将来还要给你弟弟家带孩子呢……”

没过几年,可爱的小侄女出生了,母亲被接到了弟弟生活的城市,帮他照看孩子。

父亲在外面又做了几年工,后来也跟随着弟弟一起生活。

现在,两个人除了做家务就是带孩子,不用再为生计所困,也少了许多争吵。

母亲还经常把小侄女的照片或视频转发给我,甚至不定期地用微信视频和我闲聊当下的生活或新闻中的奇闻怪事。母亲的脸上时常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她坚持户外锻炼,每天都要步行几公里,还积极参加老年活动,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她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

前不久,弟媳妇怀上了二胎,母亲高兴地向我报喜。在她的眼神里,我又一次看到了如小时候所见,那份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神采。

母亲的一生平平淡淡,没有做出惊人的成就。却在我们贫困的家庭中,培养出两个走向城市的孩子。

她的一生有艰难,有痛苦,也有幸福时刻。

她是我们村上那个时代为数不多识字的女性;她几乎是我们村上第一个做生意的女人;她的孩子也是那个年代里为数不多通过学习,走出农村的人。

同时,她也闯过两次鬼门关,身心受到过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母亲的一生对我影响很大,无论是坚强、自信、乐观、远见,还是痛苦、无奈、绝望、轻生,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伴随着我的生活。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想到母亲的言语与经历,总能让我更透彻地领悟人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时常在想,人活一世到底是为了什么?为自己的当下?为孩子的前程?还是为了心中的希望?

后来,我慢慢明白,这三者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首先,人活着,必须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有活着的意义与动力。而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与美好的未来,养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第一要务。

然而人不能不关注自己,只是一味地追求与付出,要时常看看当下,关心自己的身心感受,由内而外地激发出对生活的希望,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

我很庆幸,母亲终于看透了这一切,不再执着于人生的得与失,爱与恨,而是把重心更偏注于自身,然后再用她的力量去关心与帮助儿孙们。

这才是生命最好的呈现。

愿母亲能一直活得通透,让老年生活多姿多彩,活出最美的样子。

作者简介:杨琼琼,江苏宿迁市作协会员。文章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参花》《老同志之友》《青少年与法》《中国水运报》《中国人口报》《精神文明报》等报刊。

猜你喜欢

胆总管结石回家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对比研究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
得了胃结石千万不能随便喝可乐
海金沙+金钱草治好了尿道结石
常吃黑木耳化解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