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变式对比 理解定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教学及思考

2021-09-03申武广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先求乘法分配律分配律

○申武广

(作者单位:涉县新北关小学)

众所周知,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运算领域的教学难点。学生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一般会通过反复讲、重复练等措施努力纠错,但往往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分配律呢?根据个人积累的实践与思考,特分享以下教学策略。

一、设计不同模型,建构定律意义

要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乘法分配律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展现乘法分配律的不同模型,利用图式对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分配律的共同特征,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的本质。

1.现实模型。

现实生活情境接近学生生活,便于唤起生活经验,大大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例如:学校要购买春季校服,一件上衣45元,一条裤子30元,全班55人,共需多少元?

第一种方法:总价=(45+30)×55,先求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乘数量;

第二种方法:总价=45×55+30×55,先求全部上衣的价钱,再加上全部裤子的价钱。

小结:(45+30)×55=45×55+30×55。

2.面积模型。

学生对面积计算非常熟悉,利用面积模型来引出乘法分配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求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

第一种方法:S1+S2=6×3+4×3,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第二种方法:S1+S2=(6+4)×3,先求出大长方形的长,再乘宽。

小结:(6+4)×3=6×3+4×3。

3.行程问题模型。

从行程问题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定律模型,而且反过来可以更好地理解行程问题。

例如:甲车从A城开往B城,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从B城开往A城,每小时行100千米。两车同时开出,2小时相遇,那么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种方法:总路程=(110+100)×2,先求两车1小时共行的路程,再求2小时共行的路程;

第二种方法:总路程=110×2+100×2,分别求出两车2小时各行的路程,再求总和。

小结:(110+100)×2=110×2+100×2。

二、对比多种变化,突破变式难点

学生之所以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出现错误,不仅在于未能掌握定律的意义和结构,更重要的是定律之多变,让人难以捉摸。我们可以分类辨别,对比变化,寻找“变中不变”,让学生看透本质。

1.正逆之别。

例:25×(200+4)

=25×200+25×4

=5000+100

=5100

265×105-265×5

=265×(105-5)

=265×100

=26500

针对定律(a+b)×c=a×c+b×c,学生多习惯于从左边推到右边,而遇到从右边往左边推的情况就容易出错。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左右算式表示的是两种图式,而且要在练习中加强从右边推到左边的训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共同的因数。为便于记忆,笔者在教学中把左边推右边的过程称为“分”,把右边推左边的过程称为“配”。

2.拆分之用。

例: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56×99

=56×(100-1)

=56×100-56

=5600-56

=5544

为简便计算,103可以拆分成(100+3),99可以拆分为(100-1)。根据分配律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加或减的方式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从而灵活应用定律解决问题。

3.数量之变。

例:167×20+167×30+167×50

=167×(20+30+50)

=167×100

=16700

39×8+6×39-39×4

=39×(8+6-4)

=39×10

=390

当学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时,教师可以拓展到三个以及若干个因数相加或相减的情况,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定律的结构特点。

三、引领错误归因,深化本质理解

由于乘法分配律的复杂性,尤其是涉及两种运算(乘加或乘减),容易出现各种错误,教师要搜集错例,对于典型错误中易混淆之处,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区分不同,寻找错误根源。

例如以下两种经常出现的错误:

①35×(100+2)=35×100+2

②25×(4×10)=25×4+25×10

错误原因在于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分辨不清。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鉴别,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乘法结合律只有乘法一种运算,而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的运算,从而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猜你喜欢

先求乘法分配律分配律
数形结合 突破难点——“乘法分配律”教学新探索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求油和壶的重量
灯笼填数
应该从第几页看起
基于学情,把握本质,深层建构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