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

2021-09-02

道路交通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德兴西柏坡苏东坡

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

文图︱白晋华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宛若一颗镶嵌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畔的璀璨明珠,20世纪40年代后期这个普通而又静谧的小山村,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走进西柏坡,便走进了历史的长卷,在湖光山色、青山翠柏间,踏寻那段浩荡激情的岁月。当年鲜为人知的小山村为何能在危难之时担当重任?聂荣臻元帅曾把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赞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此处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地理位置又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又便于顺利时向城市进军,正因如此,“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使命,就历史性地落到了西柏坡的肩上。

1948年3月,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东渡黄河,辗转进驻西柏坡村。在这里,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召开了“九月会议”,确定了由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过渡;胜利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西柏坡纪念馆依自然山势而建,步入展览大厅,迎面看到的就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4 4位中央委员和33位候补委员的大型铜雕,背景是雄伟绵延的太行山山脉和西柏坡中央大院,下方是深沉而有力的八个大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整个展览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以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大决战”“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活动为主线,运用了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历史资料,辅之以绘画、雕塑、景观、幻影成像等,系统形象地反映了中共中央和领袖们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最后一个展室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个大字格外的醒目。纪念馆后的山顶上,“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巍然高耸,碑下“赶考”两个大字醒目亮眼,碑顶的红五星宛若指引革命航程的明星,闪耀夺目。纪念馆广场中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大书记”的青铜铸像,目光如炬,凝视远方,艺术地再现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情景。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所在的小院里绿树成荫花开正盛,几间低矮狭小的民房,是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居以及中央军委作战室、新华社总编室等机构所在地。所有房舍大多为四合院式小平房,均为土坯垒筑,墙面用白灰粉刷,显得洁净而雅致。

旧址大院原来位于西柏坡村东头,1955年因修建岗南水库,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村一起搬迁。在复原过程中,屋里的陈设布置依据原样,展品也是当年领袖们的办公和生活用品。穿梭在这些低矮的、土砌的房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形,不禁为领袖艰苦朴素的作风所打动。著名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就是毛主席于西柏坡亲自撰写的1949年新年贺词,向全国、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

回望那个历史重大转折时刻,仿佛就在昨天。1949年3月5日至13日,也是在这个不大的院子里,召开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旧址在大院西侧,由机关伙房临时改成,会场正面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画像和两面红旗,主席台是一张普通的长条桌,整洁、朴素而庄严。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于3月25日进驻北京香山。同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为核心而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如同启明星一般升起在胜利的黎明前,照亮了新中国发展的新征程。

江南名楼——聚远楼

文图︱钟玮

江西省德兴市的凤凰湖景区周边植被茂盛、绿树成荫、山水掩映下的亭台楼榭灵动雅致,很适合户外骑行、健身、散步,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地方。而在凤凰湖景区里最核心的景点就要数聚远楼建筑群了,它由聚远楼主楼、景苏堂、归心亭、雕像、冠江东牌坊等建筑组成,是德兴的地标建筑。

聚远楼始建于公元1069年,因苏东坡登临游览聚远楼留下了《题咏聚远楼诗》而扬名天下,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元丰七年,因“乌台诗案”蒙冤被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任团练副使的苏东坡,转任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市)任团练副使。苏东坡谪居黄州的5年间,长子苏迈一直陪伴左右。当时年25岁的苏迈受命赴任德兴县尉时,苏东坡为送子赴任,特转道江西,莅高安,上匡庐,访石钟山,过鄱湖,溯乐安河抵达德兴。他一路行来,赏山品水,寻奇探幽,吟诗作记,留下了《题西林壁》《石钟山记》《题咏聚远楼》等名篇佳句。在离开德兴时,苏东坡送给苏迈一方砚台,并作铭文教他为官之道:“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亦不负厚望,未废家学,康熙版《德兴县志》载其“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德兴旧志也将苏迈列入名宦之列,宋时在银城枕山西麓建景苏堂,以示怀念。

聚远楼后因历史变迁,毁于战乱。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扩大,德兴市政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掘文化底蕴,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旅游经济发展,于2003年重建聚远楼。重建后的聚远楼主楼根据宋朝建筑风格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碧瓦丹柱,斗拱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总占地面积640平方米,通高39米。主楼外观为三重檐,第一层匾额题字为“惟德乃兴”,为“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德兴的市名也源自此句。第二层匾额题字为“云山烟水”,来源于苏东坡的“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第三层匾额题字为“聚远楼”乃宋高宗御笔。

远远望去,聚远楼端庄地肃立在城区的东南边,在青山绿水间静静遥望着德兴日新月异的变化。入夜,聚远楼的明灯流光溢彩,让人流连忘返,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远方游子的归家之路。

从山下出发到聚远楼,有两条路,一条是沿着山路开出的环山公路,可供汽车行驶。另一条路由666级台阶形成,叫“进士阶”,从山脚直通到山顶的景苏堂。在周末的清晨,伴随着初升的阳光,我和妻子会沿着环山公路一路缓步而上,来到聚远楼,也就20分钟左右的行程,路上经常能遇上一些正在健身的朋友,见面点头相互问好,空气清新中人与自然是那么融洽、和谐。山顶上,十大名雕像、苏东坡及子苏迈书僮三人的雕像静静地伫立在那,见证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在聚远楼外,看着“聚远楼”三个苍劲镀金大字,瞬间将人们带到北宋年间,苏东坡、佛印、黄庭坚、马廷鸾、越孟頫等一代文豪在此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进入楼内,会发现虽然此楼外观三层,但其实内设为六层。沿楼梯而上,楼内置四幅大型德兴风情浮雕壁画,内容分别为“盛世建楼”“群豪聚远”“高皇御匾”和“古楼新韵”,用材考究,工艺精良,精彩美奂,甚是赏心悦目,是聚远楼之精华所在。来到楼顶,登楼眺望德兴山灵水秀,俯瞰德兴全貌,原来的高楼大厦此刻仿佛都变成了层层堆砌的“积木”,山风吹来,山中的云雾缭绕,雾在山间游动,像画家泼墨,宛若仙境,尤其是在夕阳的余晖下,站在聚远楼上,人与建筑都被光晕围绕着。一年四季,这里的风景各有不同,聚远楼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

猜你喜欢

德兴西柏坡苏东坡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麦香——一『厅级农民』赵德兴
江西铜业集团(德兴)铸造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集团(德兴)铸造有限公司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与佛印
GLOBAL EXISTENCE OF CLASSICAL SOLUTIONS TO THE HYPERBOLIC GEOMETRY FLOW WITH TIME-DEPENDENT DISSIPATION∗
苏东坡学无止境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