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旱地小麦新品种紫麦855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21-09-02张文云马小飞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旱地农业大学区域试验

张文云 王 敏 马小飞

(1.临汾市农业种子站 山西临汾041000;2.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临汾041000)

小麦是山西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口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人类越来越关注谷物中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及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营养和健康的作用[1-2]。彩色小麦紫麦8555籽粒中的花青苷、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非黑色小麦[3-4]。它不仅具有普通小麦的一般特征,还具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属于黑色谷物[5]。在生产上推广种植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营养结构具有广泛的意义。

紫麦8555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2006年以科紫606为母本、汾1833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水旱交叉生态选择、多年多点鉴定试验选育而成的抗旱、紫色籽粒小麦新品种。汾1883是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用北京842为母本、黑麦76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抗寒、抗病小麦新品种系,籽粒黑色。科紫606属节水抗旱品种,是山西农业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济麦20为母本、中麦3-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中间材料,籽粒紫色。紫麦8555于2017-2019年参加山西南部旱地特殊冬小麦区域试验,202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200012)。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

紫麦8555为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51 d左右,成熟期与对照品种晋麦99相当。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叶宽,旗叶上举,苗期长势壮,生长健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成穗数较多,两极分化较快,株型紧凑,株高75~85 cm,株高中等,抗倒性好,秆硬抗倒,穗长形,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紫粒、角质,亩穗数25万~28万穗,穗粒数35~42粒,千粒重38~42 g。田间自然发病均较轻,抗冻性较好。

1.2 抗病性表现

2019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接种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

1.3 品质分析

2019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 (哈尔滨),容重818 g/L,蛋白质14.93%,湿面筋32.4%,沉淀指数22.8 mL,面团形成时间1.9 min,稳定时间1.0 min,弱化度181 F.U.,粉质质量指数26 mm,硒含量0.035 mg/kg,锌含量22.8 mg/kg,铁含量38.5 mg/kg。2018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物品质研究室),容重805 g/L,蛋白质16.29%,湿面筋35.2%,沉淀指数33 mL,面团形成时间2.5 min,稳定时间1.3 min,硒含量0.085 mg/kg,锌含量23.2 mg/kg。

2 产量表现

2017-2018年参加山西南部旱地特殊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 060.5 kg/hm2,比对照晋麦99增产3.9%,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为100%(表1)。

2018-2019年参加山西南部旱地特殊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单产3 931.5 kg/hm2,比对照晋麦99增产2.5%,5点汇总,5点增产,增产点率为100%(表2)。

表2 2018-2019年参加山西南部旱地特殊冬小麦区域试验产量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紫麦8555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及黄淮北部同类生态条件的旱地推广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去杂,去除穗粒不饱满、霉烂的种子,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对于地下害虫为害较重和病害发生较重的田块,可选择粉锈宁、多菌灵、辛硫磷等对靶标活性强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可有效地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蛴螬、蝼蛄等病虫害。

3.2 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雨后耙耱、精细整地。整地要做到土壤疏松、土碎平整、无漏耕漏耙、上松下实。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松35 cm以上或8月上中旬深耕翻25~30 cm,连续2年深翻耕播种的麦田应深松1次。9月上中旬雨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70%时耙耱保墒。播种时旋耕1遍,旋耕深度12~15 cm。

3.3 适时抢墒播种

旱地麦在无灌水的条件下,应抓住雨季尚未结束、土壤潮湿、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播种。丘陵旱地最适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2日,平川旱地最适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4日。每公顷播量为112.5~187.5 kg。0~1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以上时播深3~4 cm;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70%时播深4~5 cm。行距18~20 cm。为保证成穗数,可综合考虑播期、茬口、天气、肥力水平等各项因素,将其作适当调整。

3.4 重施底肥和种肥

旱地灌溉条件差,除施足底肥外,施用种肥尤为重要。一般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22.5 t、纯氮120~135 kg、P2O575~90 kg。播种前施有机肥22.5~30.0 t/hm2和普通过磷钙450~750 kg/hm2作底肥,用尿素120~150 kg/hm2作种肥,随播施入。

3.5 中耕除草和药剂防治病虫害

中耕除草时在晴天尽量不要松土,减少水分的蒸发;如遇降水,及时深松土壤,蓄水促根。根据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综合防治。灌浆中后期 “一喷三防”1~2次。每公顷叶面喷施尿素15 kg、磷酸二氢钾1.5 kg,增加小麦叶片活性,延缓衰老,预防干热风,每公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600 g防治蚜虫、吸浆虫和红蜘蛛;每公顷用20%三唑酮乳油600~675 mL对水450~675 kg混合喷施防治白粉病和锈病。

3.6 适期收获

收获掌握在蜡熟末期,小麦颗粒饱满时及时收获,不宜过晚。避免遇雨,否则颜色变淡,影响营养品质。留种田做到单收、单贮,严防机械混杂,收获后及时晾晒。

猜你喜欢

旱地农业大学区域试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少林功夫拳(二)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