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粳稻新品种赛粳6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1-09-02马晓春张俊江刘宏宇高前宝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粳稻区域试验稻瘟病

马晓春 李 飞 范 凌 张俊江 刘宏宇 高前宝

(1.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 合肥230088;2.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 合肥230088)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2019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2 969.4万hm2,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58%,产量20 961.4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31.58%。安徽省水稻种植面积250.9万hm2,总产1 630.0万t,分别约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4.43%和总产的40.21%[1]。粳稻作为安徽稻区重要的水稻种植类型之一,其种植面积约近70万hm2,总产约500万t。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工业制造业越发强大,农业机械用具持续开发应用,为水稻机械化种植提供有力保障[2]。顺应麦后直播模式需求,从近几年多点示范种植综合表现来看,赛粳618具有生育期较短、后期灌浆落黄快、分蘖力强、成穗率也高、亩有效穗较高、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等特点,易于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种植。

1 选育经过

赛粳618是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选用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粳稻品种豫粳6号与江苏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镇稻11杂交,其后代经7代系谱选择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安徽省中粳组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安徽省中粳组生产试验,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皖审稻20201054)。具体选育过程见附图。

附图 赛粳618的选育过程

2 产量表现

2017年参加安徽省中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90.19 kg/亩,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7增产7.59%;2018年续试,平均产量为642.73 kg/亩,比对照武运粳27增产8.3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00.75 kg/亩,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7增产4.74%(表1)。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赛粳618作为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45.7 d,比对照武运粳27早熟1.7 d。株高92.2 cm,有效穗数21.2万穗/亩,每穗总粒数126.1粒,结实率89.4%,千粒重27.3 g(表1)。

表1 赛粳618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

3.2 抗性

2017-2018年参加安徽省中粳组区域试验,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7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指数3.8),中感稻曲病(病穗率10.0%),中感白叶枯病;2018年中感稻瘟病(综合指数4.8),感稻曲病(病穗率22.0%),中抗白叶枯病(表2)。

表2 赛粳618的抗性表现

3.3 品质

2017-2018年参加安徽省中粳组区域试验,经原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武汉)检测,2017年米质为部标普通,2018年米质为部标普通(表3)。

表3 赛粳618的米质表现

4 主要栽培技术

4.1 适时直播,培育壮秧

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种植,小麦收割后在5月中下旬可直播,大田播种量为5~10 kg/亩。育秧移栽,在5月上旬播种,秧田播种量为15~20 kg/亩,播前晒种、用药剂浸种,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出芽率,防治恶苗病。秧田施足基肥,施复合肥(NPK比例为15∶15∶15)30 kg/亩,播种后7 d追施断奶肥尿素10 kg,移栽前3 d施送嫁肥尿素5 kg。秧苗期间注意防治稻蓟马、恶苗病、叶瘟等[3]。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35 d时移栽,一般在6月中旬。移栽前大田机耙2次,深耙翻耕放水浸泡,让麦茬压底腐烂。栽插密度16.6 cm×20.0 cm,每穴插2~3株苗,保证4万~6万株苗/亩。

4.3 科学肥水,综合防治

大田平整后,移栽前2~3 d施基肥,每亩施复合肥(NPK比例为15∶15∶15)40 kg,保持浅层水,准备插秧。插秧后保持寸水活苗,移栽后5~7 d待活苗返青后,每亩追施分蘖肥尿素15 kg,保持浅水,促使分蘖长苗。分蘖后期放水晒田控制分蘖,促进有效穗形成,晒到表面土层干裂后复水灌深水,再追施拔节肥,每亩施尿素10 kg、钾肥5 kg,促使幼穗分化。孕穗期到抽穗期保持浅水,灌浆期到成熟期干湿交替,成熟收割前7~10 d停止灌水、放水自然晾干[4]。整个大田期间,在分蘖长苗期要喷药1次,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在破口抽穗前喷药1次,重点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等;其他期间根据田间情况着重防治。

4.4 适时收获、丰产丰收

赛粳618在10月中下旬基本成熟,达到90%成熟度时即可收割,关注天气预报选择一段晴朗天气,收割时待到上午露水晾干后开机收割,安全运输、方便晾晒。

5 应用前景

安徽省是南方粳稻适宜生态区,且被作为重点扩大粳稻种植地区之一[5]。目前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的粳稻品种大多是从江苏、浙江等地引进的常规品种,安徽省自主选育的粳稻品种很少。有研究显示,2008-2019年安徽省通过审定的粳稻品种仅57个,占整个审定水稻品种数的18.2%,且审定的粳稻品种中大部分还是引种于江苏和浙江等省[6]。在安徽粳稻生产上品种多且乱,缺乏主导品种,引种的品种潜在缺乏适宜性,且鲜有适合当地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7]。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粳稻育种力度。作为本地企业,自主选育适宜本省推广种植的粳稻品种是当下的主要工作。赛粳618是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其全生育期145.7 d,比武运粳27早熟1.7 d,生育期较短,在安徽作早熟中粳推广种植。另外,利用其生育期较短的优势,可将其应用于稻麦轮作模式中,作麦茬稻直播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粳稻区域试验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稻瘟病抗性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种群抗性的影响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