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美佳禾511的选育与产量分析

2021-09-02白向历高洪敏郑君海陈得义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先玉中熟父本

白向历 刘 波 高洪敏 郑君海 陈得义

(丹东农业科学院 辽宁凤城118109)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生产对维护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满足工业原料需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在综合增产措施中,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在玉米增产总额中的贡献占35%左右,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支撑玉米生产的核心技术[2-3]。因此,只有品种不断的更新换代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玉米产业的发展。市场需要区域特色强、宜机收、抗性强、市场综合表现稳定的品种。抗倒伏玉米新品种美佳禾511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选育而成的,其具有中熟、抗性好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等优良特性。笔者结合辽宁省东裕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分析该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及丰产稳产性,为该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品种来源

1.1 母本来源

母本丹L1905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丹L658×PH6WC选系为基础试材,连续自交7代,经穗行择优、测配、优中选优,最终入选的穗行于2014年表现整齐一致,命名为丹L1905。丹L1905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2 d。该品系株型半紧凑,株高210 cm左右,穗位高115 cm左右,成株约20片叶。果穗筒形,穗长17.0 cm左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穗中部籽粒类形为半马齿形,百粒重约32.5 g。

1.2 父本来源

父本丹L1906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丹340×先玉696选系为基础试材,连续自交7代,经过南北连续多代自交、穗行择优、多代测配,于2013年选育出的抗性好、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命名为丹L1906。丹L1906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7 d。该系株型半紧凑,株高210 cm左右,穗位高95 cm左右,成株大约19片叶。果穗锥形,穗长大约15.5 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穗中部籽粒类型为半马齿形,百粒重约33.2 g。

1.3 杂交种来源

美佳禾511是2016年冬以丹L1905为母本、以丹L190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该品种于2017-2018年参加丹东农业科学院组织的品比试验,2年产量分别比对照先玉335增产11.6%、12.1%。2018年参加辽宁省东裕联合体区域试验,表现良好。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美佳禾511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9 d,与对照先玉335相同。株型半紧凑,株高307 cm左右,穗位高119 cm左右,成株约20片叶。果穗筒形,穗长约20.9 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籽粒类型为马齿形,百粒重约38.7 g。

2.2 品质分析

经测定,籽粒容重743 g/L,粗蛋白含量10.89%,粗脂肪含量3.16%,粗淀粉含量73.38%。

2.3 抗逆性分析

经2019-2020年抗病鉴定综合分析(表1),美佳禾511抗病性较好,感大斑病、灰斑病,抗穗腐病,中抗茎腐病,高抗丝黑穗病。

在2019-2020年的区域试验中(表1),美佳禾511的倒伏率、倒折率为分别为1.8%和3.9%,在不同试验点倒伏倒折率均未超过10%;生产试验中倒伏倒折率为2.5%,同组品种的倒伏倒折率为2.7%。由此可见,该品种的抗倒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

表1 美佳禾511的抗病性及抗倒性

2.4 产量分析

2019-2020年参加辽宁省东裕联合体普通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通过方差分析表明,2年区组间和品种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2)。在2019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790.8 kg/亩,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8%,达到显著水平,居第8位,在参试的8个点中有6个点增产,增产点比率为75%;在2020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837.0 kg/亩,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9%,达到极显著水平,居第3位,参试的6个点均增产,增产点比率为100%(表3)。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84.8 kg/亩,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综合分析可知,美佳禾511的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宜在辽宁中熟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表2 2019年、2020年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方差分析

表3 2019年、2020年区域试验品种的产量分析

3 杂交种栽培技术要点

美佳禾51适合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适宜清种或比空种植。保苗约4 000株/亩。基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 500 kg以上,施复合肥15 kg/亩作底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 kg/亩,或播种前施一次性玉米长效复合肥50 kg/亩作底肥。抗病虫性强,一般不需要防治病虫害,建议在病虫害发病区,采用种子包衣技术或药剂拌种来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用颗粒剂或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4 杂交种制种技术

选择隔离距离在300 m以上的中上等肥力平地或岗地。北方春玉米区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种。先播母本,母本出苗后播父本,父母本行比以1∶5或1∶6为宜。 母本种植密度为5 000~6 000株/亩,父本种植密度为4 500~5 500株/亩。底肥施优质农家肥2 000 kg/亩、硫酸钾10 kg/亩、磷酸二铵15 kg/亩。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30 kg/亩。建议在病虫害发病区,采用种子包衣技术或药剂拌种方法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用颗粒剂或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中耕或药剂除草。在定苗期、拔节期、抽雄前、收获后和脱粒前严格去杂去劣。杂交种生产要及时去雄,母本在抽雄前带1~2片叶抽去雄穗。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降水。

5 结论与讨论

美佳禾511在2019-2020年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年度和地区间表现非常稳定,稳产性好、丰产性突出,抗倒性强、抗病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适宜在辽宁省中熟玉米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先玉中熟父本
孟津区2021 年玉米品种试验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化控剂对不同玉米品种倒伏性及产量影响
干旱山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翔安区中熟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