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个黄果西番莲品种简比试验

2021-09-02刘冬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西番莲浓香型黄化

刘冬生

(武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福建武平364300)

西番莲属于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半木质藤本常绿果树,原产南美洲的列斯群岛。目前大面积规模种植的有紫果西番莲、黄果西番莲和杂交西番莲等3个类型[1]。其中黄果西番莲按照果形分为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扁圆形,八成熟[2]以上果实采收之后室内存放1~2 d果肉香气参照乌龙茶(铁观音)国家标准大致分为清香型(香气清高)和浓香型(香气浓郁)两大类。武平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福建省西番莲核心产区,主栽类型为黄果西番莲,各个栽培品种之间产量、品质存在差异。2020年选择香气清淡的清香型地方品种1个和香气浓郁的浓香型地方品种1个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理位置多点简比试验,以期验证这2个品种在武平县的丰产性、果实经济性状、适应性和抗逆性,为下一步优化武平县黄果西番莲品种结构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园地概况

试验在5个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理位置同时进行,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地点立地条件

1.2 供试品种

供试清香型品种是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引入的地方品种,浓香型品种是从漳州市平和县引入的地方品种,均为扦插苗,5个试验点苗木平均株高清香型品种为49.65 cm、浓香型品种为47.62 cm,平均茎粗清香型品种为2.82 mm、浓香型品种为2.80 mm。

1.3 试验方法

每个试验点选择一块肥力均匀、排灌方便、面积在800 mm2以上的田块,划成面积相等的2个大区,分别种植清香型黄果西番莲(处理1)和浓香型黄果西番莲(处理2)。

1.4 棚架搭建、移栽及日常管理

试验采取平棚架式,棚高1.85~2.10 m,试验点1、试验点2、试验点3、试验点4、试验点5分别于3月23日、3月25日、3月26日、3月29日、4月1日移栽,同一地点2个处理的种植密度相同、苗木株高和茎粗相近,其他农事操作按照当地常规栽培管理方法进行。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1.5.1 成活率 移栽后15 d调查每个处理的成活株数,计算成活率。

1.5.2 生长势 各试验点每个处理在移栽当天随机选择15株挂牌作为观察对象,并分别使用直尺、电子游标卡尺量取植株新茎萌发处至顶芽的高度和距离萌发处5 cm的茎粗;移栽后第15 d、30 d、50 d分别调查主蔓高度和茎粗;移栽后第60 d调查主蔓顶芽高出棚面10 cm以上的株数,计算上棚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

1.5.3 坐果率 2级蔓盛花期,连续5 d对于当日开放的花朵每株挂牌5朵,挂牌第15天统计坐果个数,计算坐果率。

1.5.4 植物学特征 9月中旬择日调查每个处理的茎、叶、花、果等方面的植物学特征。

1.5.5 产量 大区产量的计算参照赵满亮的 “无限生长型番茄田间结果规律和测产方法研究”中的方法[3],从7月中旬开始采果至11月30日止,分批采收成熟的商品果,称量,累计大区产量,折合亩产量。

1.5.6 果实经济性状 9月8日,5个试验点处理1、处理2分别随机采摘50个八成熟的果实测定经济性状;从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均匀度、亮度、风味、香气等方面进行鉴评,单果重、可食率采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计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ATAGO PAL-1数显糖度计进行测定,果实均匀度、果皮亮度、风味、香气等通过感官审评。

1.5.7 新梢黄化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每个处理逐株调查嫩梢先端10.00~20.00 cm范围的嫩叶黄化株数,计算黄化株数占总株数的比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活率

由表2可知,在5个试验点,处理1的成活率均高于处理2,平均比处理2高6.01个百分点。

表2 黄果西番莲植株成活率调查

2.2 生长势

2.2.1 株高和上棚株数比例 由表3可知,在移栽时处理1和处理2苗木株高相近的情况下,移栽后15 d、30 d、50 d处理1的平均株高净增高分别比处理2增加3.58 cm、8.62 cm、10.81 cm; 移栽后60 d,处理1上棚株数比例比处理2高24.58个百分点。

2.2.2 茎粗 由表4可知,在移栽时处理1和处理2苗木茎粗相近的情况下,移栽后15 d、30 d、50 d处理1茎粗净增粗分别比处理2增加0.03 mm、0.12 mm、0.29 mm。

表4 黄果西番莲茎粗净增情况

2.3 坐果率

由表5可知,5个试验点,处理1的坐果率均高于处理2,比处理2高7.74~22.93个百分点,平均高16.37个百分点。

表5 黄果西番莲坐果率观察记载

2.4 植物学特征

由表6可知,处理1、处理2萼片颜色及形状、花瓣颜色及形状没有明显区别;2级蔓表皮颜色处理1为绿色,处理2为绿色带紫色纵纹;2级蔓叶柄和叶脉颜色处理1为紫红色,处理2为绿色;2级蔓叶缘锯齿处理1的较窄,处理2的较宽;卷须颜色处理1为紫红色,处理2为紫色;苞片颜色处理1为绿色,处理2基部为绿色、先端为紫色;果实形状处理1为椭圆形,处理2为长椭圆形;处理1的果皮纵向皱褶不明显,处理2的果皮具有明显纵向皱褶;处理1的果皮亮度比处理2光亮。

表6 黄果西番莲植物学特征比较

2.5 新梢黄化

由表7可知,5个试验点,处理1新梢黄化比率均低于处理2,处理1新梢黄化比率为13.75%~18.18%,平均为16.36%,处理2新梢黄化比率为20.73%~40.00%,平均30.84%;处理1新梢黄化比率比处理2低4.88~26.25个百分点,平均低14.48个百分点。

表7 黄果西番莲新梢黄化情况调查

2.6 产量

由表8可知,5个试验点,处理1平均产量为1 288.89 kg/亩,处理2平均产量为980.62 kg/亩,处理1比处理2增加308.27 kg/亩、增产31.44%。

表8 黄果西番莲产量统计

2.7 果实经济性状

2.7.1 单果重 由表9可知,平均单果重处理1为83.01 g、处理2为68.51 g,处理1比处理2增加14.50 g、增幅21.16%。

2.7.2 均匀度与亮度 由表9可知,处理1果实均匀度比处理2均匀,处理1果皮亮度比处理2光亮。

2.7.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由表9可知,3个试验点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理1高于处理2,高0.40~1.50个百分点,平均高1.07个百分点;2个试验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理1低于处理2,平均低0.75个百分点,可能是这2个试验点的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对处理2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形成比处理1更为有利。但总体平均而言,处理1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处理2。

2.7.4 可食率 由表9可知,3个试验点的处理1的可食率低于处理2,平均低3.37个百分点;2个试验点的处理1的可食率高于处理2,平均高1.64个百分点。5个试验点的平均可食率处理1为51.90%、处理2为53.26%,处理2比处理1高1.36个百分点。

表9 黄果西番莲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2.7.5 风味与香气 由表9可知,5个试验点均表现为处理1风味偏甜,处理2酸甜适口;5个试验点的处理2的香气均比处理1浓郁。

3 小结与讨论

(1)从试验结果可知,处理1的生长势比处理2强,新梢黄化比率比处理2低14.48个百分点,产量为1 288.77 kg/亩,比处理2的980.62 kg/亩增加308.27 kg/亩,增产31.44%。新梢黄化是黄果西番莲生产的突出问题,2020年4月27日武平县开始出现超过30℃的高温天气,5月、6月日最高气温超过32℃的天数分别达到6 d、15 d,且在5月18日出现暴雨,降雨量68.9 mm,5月17日到6月10日出现连续性降水,累积雨量474.4 mm,此后5个试验点、2个处理的新梢表现不同程度的黄化,黄化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花序难以形成或黄化脱落,或幼果脱落。新梢黄化是处理2产量比处理1低的主要原因,造成新梢黄化的因素可能是环境条件不适、病毒感染,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所致。

(2)处理1单果重大于处理2,果实均匀度、果皮亮度优于处理2,卖相好,适合走大众化市场。

(3)处理2可食率、风味、香气等优于处理1,内在品质好,特别适合部分高端客户。

由于本试验只进行了一年,试验结果有待进一步试验检验。

猜你喜欢

西番莲浓香型黄化
《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西番莲功能特性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西番莲不同种质资源抗寒性测定
盆栽沃柑生理型黄化现象分析
广西鹿寨县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韦忠献:流翔高钙来了,黄龙病、黄化树奇迹般的走了
康平镇西番莲栽培管理技术及产业发展对策
黄化安全性保障
对浓香型大曲白酒蒸馏智能化技术的分析
封面照片说明
八仙花黄化对CO2响应参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