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作模式对设施大棚哈密瓜产量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2021-09-02谢小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菌肥哈密瓜土壤水分

谢小莉

(光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光泽354100)

南方丘陵山区地少人多,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与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福安、福清、连江分别利用设施大棚种植葡萄、辣椒、西瓜等,都取得成功。2016年起光泽开始探索利用设施大棚种植哈密瓜(Cucumis melo L.),当年获得丰收。春季和秋季两季重茬种植后,哈密瓜产量、品质和商品果比例均明显下降,总产值下降20%~40%,同时春季种植洪涝灾害发生率高、成熟期遇低温高湿的倒春寒或梅雨季节,收益难以覆盖成本,影响年度总收益。前人对哈密瓜连作障碍的研究结果显示,大规模的设施栽培和连年种植导致哈密瓜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先降低后增加,电导率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逐年降低。2019年11月对哈密瓜根部取样测定发现,根部线虫密度达每100 g土3.3条。防治根部线虫的方法有土壤消毒剂闷棚法、生物菌剂调控法、水旱轮作法等,科技人员也探索了蔬菜—哈密瓜轮作、嫁接等技术[2-3],总体而言实施成本偏高(达800元/亩)。本研究根据光泽县气候特点,探索早稻—哈密瓜的轮作模式,力求规避春季种植的自然灾害风险,同时改善土壤环境,为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位于光泽县鸾凤乡武林村上王家小组富民蔬菜合作社基地(27°5′N、117°3′E,海拔236 m),设施大棚建设于2018年,前茬作物为哈密瓜,2020年3月20日土壤取样测定,pH 6.1~6.5,有机质含量34.09~39.20 g/kg,全氮2.05~2.23 g/kg, 全磷0.98~1.09 g/kg,全钾3.64~3.68 g/kg。

1.2 试验处理

设置早稻+哈密瓜、早稻+菌肥+哈密瓜、蔬菜+哈密瓜3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

表1 试验处理

1.3 田间管理

1.3.1 育苗 4月1日早稻育苗 (品种为株两优22),苗期管理1个月,5月1日移植。7月13日哈密瓜育苗(品种为耀农25号和红冠),苗期管理11 d,移植。1.3.2 整地 7月16日机械翻耕20 cm,晒地3 d;7月18日二次机械翻耕,晒地3 d;施基肥,基肥用量为海藻有机肥10 kg/亩、复合肥30 kg/亩、硼镁肥3 kg/亩、根脉通20 kg/亩,整地做畦,畦宽80 cm。

1.3.3 定植 7月24~25日定植哈密瓜,孔株距40 cm,大行距2 m,小行距60 cm,栽植密度1 800株/亩,定植后浇定根水(滴灌)。

1.3.4 苗期管理 哈密瓜移植后7 d要预防哈密瓜茎基腐病和土传病害。移植后14 d注意预防哈密瓜靶斑病和螨虫等。移植后20 d吊蔓、打芽后要预防哈密瓜蚜虫、角斑病等。春季哈密瓜选择12~14节、秋季选择14~16节作为结瓜蔓,其他侧枝、子蔓应及早去除。当留果子蔓第一节有雌花出现时,于雌花后留1~2片叶摘心,然后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间应在每天上午9:00前完成,此期间要特别注意预防靶斑病和茎基腐病。人工授粉5~7 d后,根据各果实的长势及发育情况综合判断选留1蔓1果。病毒病在哈密瓜定植后各个时期都有发生。最好的防治方法是立即将病株拔除并移至棚外安全销毁,以防感染棚内其他植株。从哈密瓜雌花授粉完成到成熟的阶段,为果实发育期。根据品种的不同,果实发育期一般在40~45 d。果实开始膨大以后,棚温白天控制在30℃左右,夜间控制在18℃左右,昼夜温差为10~15℃,以利果实养分的转化和积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提高品质。一般来说,设施大棚栽培哈密瓜在基肥施足的情况下,在坐果之前都不用进行追肥。疏果之后,哈密瓜植株进入肥水需求的高峰期,应该视植株长势适当追施膨瓜肥。膨瓜肥应采用速效肥,一般每亩追施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30~40 kg,可分2次施用,间隔时间为7 d左右,随水施入。同时,在果实膨大期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2~3次,促进植株健壮和果实发育,增加糖度,在果实采收前15 d停止肥水。移植后75 d左右哈密瓜采收。坐果节卷须干枯,坐果节叶片叶肉失绿,叶片变黄,此特征可作为果实成熟的象征。

1.4 测试项目与方法

1.4.1 土壤理化性质 在0~20 cm土层,取土壤样品,水分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容重采用环刀法,土壤风干样品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检测,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全磷采用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全钾采用NaOH熔融-火焰光度计法,pH采用pH计法。

1.4.2 哈密瓜产量 哈密瓜横径和纵经采用软尺测量;心糖和边糖采用专用测糖仪测量;哈密瓜产量采用试验小区面积换算为亩计算;哈密瓜发病率和病株采用田间计算法 (发病率=发病株/试验小区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哈密瓜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不同处理结果表明,与习惯蔬菜+哈密瓜轮作模式相比,早稻+哈密瓜、早稻+菌肥+哈密瓜处理的病株率为10%,低于前者20%,喷药次数也低于前者(表2);与蔬菜+哈密瓜处理相比,早稻+哈密瓜、早稻+菌肥+哈密瓜处理单果重分别提高26%、27%,果皮网纹合格率分别提高41%、43%,总产量分别提高23%、27%,总产值分别提高23%、27%(表3)。

表2 不同处理哈密瓜发病率

表3 不同处理哈密瓜的经济效益

2.2 土壤环境

土壤容重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生长变化的重要因素。定植期土壤水分对哈密瓜生长至关重要。试验结果表明(表4),定植期(7月26日)早稻+哈密瓜轮作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为28.40%,较蔬菜+哈密瓜处理下降1.60%,相同的气候和管理条件,前者较后者土壤水分含量更低与其土壤容重较低有关。早稻+哈密瓜处理土壤容重为1.00 g/cm3,低于蔬菜+哈密瓜处理(1.19 g/cm3),这与早稻生长期间留存大量根茎残茬有关。

表4 试验前后不同处理土壤容重和土壤水分含量

2.3 土壤线虫群落

哈密瓜收获期(9月27日)不同处理土壤线虫群落分析结果表明(表5、附图),传统蔬菜+哈密瓜和早稻+哈密瓜轮作模式,土壤线虫群落均以腐生线虫为主,其中滑刃线虫数量早稻+哈密瓜处理较蔬菜+哈密瓜处理有增加趋势,增幅为10倍。早稻+菌肥+哈密瓜处理由于有菌肥中微生物介入,腐生线虫数量大大降低,丝尾垫刃线虫和螺旋线虫数量有明显提高,其中丝尾垫刃线虫数量大幅增加。

表5 哈密瓜收获期不同处理100 g土壤线虫群落(单位:条)

附图 不同处理哈密瓜植株根部结瘤典型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设施农业淹水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也有所减小,从而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后作果蔬早生快发,提高根系活力。定植期、授粉期、膨大期、成熟期哈密瓜生长与最后的产量、品质均密切相关,而且环环相扣。定植期就是重要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早稻—哈密瓜水旱轮作,在哈密瓜定植时段,土壤容重低,土壤水分含量低,利于哈密瓜苗期生长。哈密瓜在南方种植,土壤含水量通常偏高,更易于发生靶斑病、茎基腐病、叶斑病。试验观察表明,早稻+哈密瓜、早稻+菌肥+哈密瓜处理后,瓜苗颈部更为粗壮,成熟产量分别达2 773 kg/亩、2 865 kg/亩,产值分别达1.37万元/亩、1.43万元/亩,产量显著高于习惯蔬菜+哈密瓜轮作模式。

哈密瓜成熟期,传统蔬菜+哈密瓜和早稻+哈密瓜处理土壤线虫群落均以腐生线虫为主,早稻+菌肥+哈密瓜处理腐生线虫数量大大降低,丝尾垫刃线虫和螺旋线虫数量有明显提高,其中丝尾垫刃线虫数量达每100 g土453.33条。不同处理均未发现根结线虫,这说明影响哈密瓜根部生长的不是一种或某几种病原,而是整体的种群属性,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菌肥哈密瓜土壤水分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北京土石山区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
“甜蜜产业”
“甜蜜产业”
生物菌肥种类及用量对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影响
衡水湖湿地芦苇的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年产50万吨生物有机菌肥项目在孝义开工
我最喜欢吃哈密瓜
施用微生物菌肥应注意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