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平衡
——大禹建造记”品鉴会特别报道

2021-08-31

世界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禹浙江大学绍兴

2021 年7 月5 日,“走向平衡——大禹建造记”,即“大禹纪念馆品鉴会”在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景区新落成不久的大禹纪念馆隆重举行。品鉴会由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绍兴大禹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会上,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董事长董丹申老师针对大禹纪念馆的建设做了分享介绍,何镜堂院士等10 余位业界著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表达关于纪念馆建造的思考和感悟,并就纪念性文化建筑和古城的更新保护进行交流和讨论,为绍兴古城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建设厅、绍兴市委市政府、绍兴市文旅集团、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品鉴活动。

下午分享会活动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慧峰主持,绍兴市副市长陶关锋致辞。品鉴会学术交流活动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路主持。会上,作为大禹纪念馆的总设计师,董老师以“当代语境下古城复兴的历史责任”为题,分享了关于纪念馆建造过程中的设计思考。活动后,《世界建筑》就大禹纪念馆的设计以及其延伸的设计思考和感悟进行了采访。

1 何镜堂院士评价大禹纪念馆设计(摄影:汤华生)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董事长,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

WA:您的设计作品中有许多带有纪念性质的建筑,从“两观三性”出发,您如何评价大禹纪念馆的设计?

何镜堂:“两观三性”是我们多年来创作实践的一个理论总结,即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纪念性建筑尤为突出。大禹纪念馆设计理念清晰,建筑整体大气雄浑,既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展示出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总体布局上,纪念馆选址既服从和突出整个园区的主轴拜奠线,形成主次分明的脉络序列,又与园区协调,方便联系,形成一个统一体;

(2)在建筑体量上,首先尊重自然的秩序,结合山坡地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展示,压低建筑高度和形体,寻求建筑与园区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融;

(3)在建筑造型上,突出大禹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以“九鼎”为原型,抽象提练,运用中轴对称的手法,使建筑造型整体简洁大气,粗犷有力。建筑空间序列以及广场周边的水池设计和纯净倒影,更增强了建筑強烈的纪念性和整体雕塑感。

WA:您认为在建筑设计中,如何看待传统的文化元素与当代建筑材料以及当代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

何镜堂:这是个建筑文化传承与传新的主题。先谈一下我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态度。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是弘扬建筑文化、提升建筑品质、彰显建筑价值、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的一个核心问题。传承什么?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观,和而不同,不同而又协调。还要传承中外优秀的建筑文脉,古今中外,皆为我用。我们还要传承建筑本体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筑为人用。创新什么?一,创新要突出地域性,使建筑与自然和环境融为一体。二,强化建筑的文化内涵,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既本土又现代。三,突出时代性,彰显生态与技术的进步,引领时代精神。

2 大禹纪念馆屋顶鸟瞰

3 大禹纪念馆与远山近水

文化传承体现在优秀传统建筑及环境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内涵,而不是建筑或元素的具象。通过照搬特色的符号、构件来表现中国传统特色,流于形式,缺乏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盲目崇拜与模仿国外,追求形式标新,也会缺少中国特色。一项优秀的设计作品是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不但要吸收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还要与当今时代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思想相结合,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创造出有时代风貌的新建筑。

WA:绍兴是一座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城市,您如何看待绍兴老城区正在进行中的城市有机更新建设?

何镜堂: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名人辈出,是中外驰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历史,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城市建设者的历史责任。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式上,我们强调要保持文物历史的真实性,保护历史街区风貌的完整性,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绍兴一直以来积极探索老城区的有机更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卓有成效,尤其是在机制创新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有政府主导,有专门成立的管理机构,有固定的资金投入,还有全民的积极参与,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4 董丹申分享关于纪念馆建造过程中的设计思考

董丹申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董事长

WA:大禹纪念馆处处体现建筑与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请问项目最初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

董丹申:站在场地中,置身于周围现有的场景,如大禹像、九龙坛、祭禹广场以及与稽山相连的香炉峰等,置身环绕的群山之中,很自然地,你就想成为与这里“和合共生”的一部分。

纪念馆最初的意象本质上依然是一方重器,它飘然于天地之中,举重若轻。当然,它应具有我国传统的古典哲学精神,又能彰显出时代的气息。纪念馆的形象虽然发源于鼎,但融入了诸多古代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尽力消减对具体形态的象征倾向,单纯呈现出“形”的特征。其实,当初最想表达的是每个人在不同场所中感受到的“天人合一”的独特心灵体验,借助一组能获得冥想的场所——水园、中庭、天坛。

WA:平衡建筑的理论如何具体指导和体现在大禹纪念馆的设计构思上?

董丹申:平衡建筑理论,其核心的价值,在于从固有的平衡系统中寻找新的突破,在变化中建立动态的平衡。它是一种以“人本”为核心的创新的征程,它不以某个风格特征为追求,而是始终围绕项目中的情理、技艺、形质三大核心要素,追求高品质的建筑作品。针对大禹纪念馆,我们在应对人与神、现代创新与历史传承、自然与社会的平衡关系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WA:绍兴老城区正在进行一系列规划、建筑有机更新的设计实践,在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有何经验可以分享?

董丹申:在城市更新的设计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守更整体、更全面、更可持续的平衡观。现代与传统的迭代更新也不是一蹴而就,它始终置身于时代的大背景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留得住乡愁,也要看得见发展”。绍兴古城人文荟萃,古城更新既要对历史心存敬畏,同时也要积极面对时代的变革与创新,编织好城市各方主体的整体需求,才能真正挖掘出新的城市活力,防止陷入新的形式主义的浪潮中去。

5 大禹纪念馆品鉴会专家点评与分享

6 专家老师参观大禹纪念馆

猜你喜欢

大禹浙江大学绍兴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天下为家
绍兴大闯关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大禹网络:这家MCN机构,捧出无数网红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