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国际马拉松赛事参赛者的社会互动研究

2021-08-30彭慧翔

中国商论 2021年14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参与者载体

摘 要:通过对多名广州马拉松参赛者的采访调查与研究表明:广州马拉松赛已经超越了比赛本身,成为社会交往的凭借、手段、形式和平台,成为参与者群体社会化和体育社会化的途径。在马拉松运动的社会互动中,跑群不仅能为个体的参与者服务还能使跑友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改善社会交往关系。马拉松参与者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目标一致。

關键词:马拉松赛;参与者;社会互动;载体;形式

本文索引:彭慧翔.广州国际马拉松赛事参赛者的社会互动研究[J].中国商论,2021(14):-118.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7(b)--03

体育活动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于社会结构或变迁的研究是现在社会学界重要的议题。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建立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促进了人类的社会联系。体育对于社会互动的关系、行为、形式等方面来说是很重要的内容。各类体育组织、体育的指导活动都是体育社会互动实践的形式。基于体育社会需要,协调个体、群体成员的行动,消除隔阂,促进交流合作,引导个体、群体为了体育的目标采取相应的行动,分享体育的快乐,个体在群体中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维持秩序,这些都是体育社会互动的表现。

1 社会互动的主体及其角色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个体与群体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演化出个人和社会、微观与宏观、行动与结构等关系。个体是社会地位、能力、作用等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生命个人;群体则是由这些个人因为一定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来的集合。

在马拉松赛事中,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就是赛事选手。因为马拉松赛事而产生的社会互动关系中,主体是参与赛事的个体及由有共同因素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由于互动是双方行为,因此马拉松赛事的社会互动产生于跑手与跑手、跑手与其所在的组织,以及各种团体、组织之间。由于社会互动的主体必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形成,单独的一个个体是不能互动的。个体、群体之间,不是因为距离接近就会形成社会互动,在他们之间必须形成交流。譬如,同属于珠江跑群的刘小姐与其朋友黄小姐,她们共同参与过非常多的活动,物理距离非常近,但是没有交谈过。直到有一天,她们在跑群里因为跑步结对的活动开始交谈,结为跑友,最后成为了朋友。可以认为,在她们开始交谈的那一刻,才是互动产生的真正时刻。

“跑群里的人很多,但是都会形成一个自己交往的圈子。不过如果参加的活动比较多而且参加活动频繁的话,那认识的人就更多了。Q群里那么多人,完全没搭过话的也有,有人过来可能只是和非常要好的朋友参加活动而已,参加完活动就散了。”(访谈对象A36)

“其实参加广马活动(的人)很多,可能有的在Q群活跃,有的在微信活跃。有些就是默默的参加活动,但有的是很积极的,譬如说联络员、活动队长,在比赛的时候做义工来提供补给等等。”(访谈对象A2)

2 社会互动的载体

社会互动的条件是发生在两个(或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并且他们之间会产生非常多的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发生在特定的情景之下,这种情景可以看作互动者交往或相互作用的途径或平台。在体育社会互动中,这些途径和平台,我们可以总结为各项体育活动的展开、体育知识传播的过程、体育信息传播工具(互联网平台或通讯平台)的使用等。体育和大众构成一个互动的系统,体育通过这些载体影响互动体,互动体通过这些情境互动、互相影响。因此所谓体育互动,就是通过载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形态。

随着休闲社会的到来,各种赛事活动在社会中逐渐普及,体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在社会互动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的个人由于马拉松跑或马拉松赛事聚集到一起,组成群体。因此各类跑步团体(跑群、跑团、俱乐部)成为马拉松赛事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载体。

目前国内跑群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发起的。这类跑群大多是由小团队发展起来,逐步扩大成大型的马拉松跑步团体。广州有两个代表:GM5和珠江跑群。这类群体大多依托网络平台联系、互动,成员加入也主要是通过朋友的口口相传。一类是商业品牌组织的。如iRUN跑步俱乐部、新百伦俱乐部、多威跑友会、TNF跑友会、泰尼卡越野跑队、特步特跑族等,耐克、阿迪达斯也都有自己的团队。另一类是网上社团发展起来的。例如“跑吧”,聚集了许多跑友讨论马拉松技术,之后演变成组团参赛。豆瓣跑吧是文艺青年型的跑步组织,以马拉松之意,行文艺青年之实,组织的活动除了跑步,吃喝玩乐、唱歌读书听曲赏电影等都在涉猎范围内,是多元化跑步团体的代表。品牌厂商的组织好处是有固定的活动、营销费用,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线下活动都很多,也各有特点。比如,iRUN跑步俱乐部每周都会在体育馆进行“铁血”训练营的活动,专业的教练会莅临现场指导。几类团体同时促进了跑步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也是马拉松赛依托的训练群体。

“我朋友介绍我关注珠江跑群,主要是吸取别人跑步经验,看有什么活动可以参加,一起跑步没有那么枯燥。”(访谈对象A7)

“之前参加特跑族是因为有衣服发,大家穿一样的衣服到体育中心跑步,以前还有鞋子的,现在人多了,没那么好了。”(访谈A30)

“我主要跟GM5的活动了,但是豆瓣也会上的,看看他们有没有志同道合的来跑广马,接待一下,等我去厦门跑也可以互利……”(访谈对象A17)

团体目标人群越细化,跑步训练方式越有趣。观察群体内人员,可以大致分成三类:集合性,这类是有共同喜好、共同价值观的人群,自发组成自由的社会群体团队;自发型,是单个或者小群体型的,没有规则很强的群体健身和互动形式;网络型,由不同的地区和行业的人群构成,在最初是网络集结而成的,往往会向线下发展。

在广州,有一个和广马密切相关的跑步公益平台──跑步驿站。广州跑友非常喜欢到临江大道进行跑步训练,促使这类群体自发创建跑步驿站。他们利用各自的人脉,在附近找健身房并说服负责人加入跑步公益中,为跑友提供免费的存包、更衣、冲洗的服务,给跑友提供便利,还给跑友提供饮料。

“其实这个驿站建立之初是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但继续发展下去就是给跑友提供便利,让他们把跑步进行下去。”(访谈对象A13)

因此,有不少跑友希望广马持续办下去,并希望广州能够有更多机构支持并为跑友提供公益服务。广马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志强说:“广州马拉松要办得好,需要每个市民、团体积极参加,跑步群体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个平台,公益平台值得推广,为市民选手提供便利。”

3 社会互动的形式

体育社会互动行为产生于个体或群体间,因此以行动者的人数规模为标准,可以分为个体之间的互动活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马拉松引起的互动亦是如此。

广马的参与者大多都与一至两个跑步群体有联系,要么隶属于某群体,要么长期或间断性的参加某些跑群的活动,或者长期与网络跑群保持联络。长期混迹于广州珠江跑群的徐小姐这样说道:“组成(参加)跑群的,有为了跑步的,也有纯粹交友的,还有为了推销的,比如做安利的、无极限的、保险的,都有啊,跑群成员的目的有很单纯的也有不单纯的,主要看自己加入群体是什么目的。”(访谈对象A20)

“群里的人私底下也有联系啊,特别聊得来的,或者住比较近的,会互相约着晨跑或夜跑,如果是一个健身房的,还可以一起去运动。”(访谈对象A34)

“进群之后,主要是看群发布什么跑步活动自己感兴趣参加,有空又感兴趣就可以申请加入,一般不会拒绝你加入,有时候还会有运动服啊、运动饮料领,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访谈对象A19)

各群体间的交往也是非常频繁的。群体间经常会举办各类交流会,特别是举办各种群间的友谊赛或者拼跑。例如,2017年4月,全国172个跑团隔空约跑,跑步主题是“点亮蓝色”,旨在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不仅是群与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体现了城市之间的互动与支持。每年12月,全国跑团还会有大型的集合活动──“标签我们的城市”,参与的群体和涉及的城市更多,广州的GM5跑群也参与其中,最多时全国有15个大型跑团参与。马拉松赛集结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人士,面向不同人群,成为一项社会事业,这个趋势在各国都趋于明显,未来该事业更会蓬勃发展。

除了跑群中个体人际交往活动的增多,旅行活动、慈善活动、跑友美食聚会、陪伴跑等活动都是跑群成员非常热衷参与的互动。例如GM5跑群组织“春游跑”,在周末组织跑友前往增城小楼跑步,品尝增城特色美食以及游览何仙姑景点。“基本上跑群的节目我不会缺席,因为节目都很多元,从跑步拓展开来,旅游、娱乐、公益活动都有……”(访谈对象A8)

笔者所访谈的马拉松参与者表示,参与马拉松群体的活动,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多姿多彩起来。除了跑群中个体人际交往活动的增多,旅行活动、慈善活动、跑友美食聚会、陪伴跑等活动都是跑群成员非常热衷参与的互动。例如GM5跑群组织“春游跑”,在周末组织跑友前往增城小楼跑步,品尝增城特色美食以及游览何仙姑景点。

4 结语

参与马拉松促进了参与者的社会交往并提升了交往能力,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目标一致。

马拉松为参与者社会互动的建立提供了最佳的活动方式,而时间上的坚持则为马拉松参与者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马拉松赛需要长期锻炼积累实力,这种锻炼增进了人的身心健康,给人带来了极大的主观满意感,这种满意感揭示了马拉松参与者间互动的基本动机。

在马拉松的社会互动中,个体因为马拉松结缘加入跑群,会在活动中形成不同的互动话题。这些互动话题帮助他们提升交往能力。例如,在跑群中,因为共同认同马拉松装备或跑步数据而组建起的“装备族”“数据党”,在互动话题中较为典型。在跑群中,特别是在跑群网络平台,他们会寻找“跑友”,对跑友的要求基本上是陪跑,相互督促以完成自己的训练目标,例如“寻找跑友,2020年挑战2020公里,共同参加广马!”这种帖子比比皆是。还有各类朋友圈的晒成绩,将自己之前所定的目标截图,和跑步仪器上的数据对比,以显示自己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的“目标”。对此有共同向往或感受的跑友,会互相关注并形成交往关系。例如,“装备族”和“数据党”经常一块活动,当然还有不同品牌跑鞋的支持阵营等,他們都有共同的“符号”特征。

因此,马拉松参与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目标要保持统一,要有共同目标,才能实现群体内和群体之间的整合。如,广马跑群会设立当年的目标,组织各位新老跑手参加训练,以维持群体活动。共同的志向、爱好及兴趣可以确保个体有类似的态度,保证在参与群体活动中因有共同的喜好而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促进参与运动的热情,培养体育信心和能力。

不同的跑友都认为,加入群体进行马拉松活动,会令他们的交友圈更广泛,自己的爱好、业余生活也有了更多分享的对象,并且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马拉松跑训练过程中,协调训练时间,商讨训练计划,确定跑步地点,确定个体的训练方法等,都需要与群体成员不断沟通去获取认同和支持,更好地体验马拉松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跑友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得到鼓励与加油,在跑步陪伴中促进交往与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马拉松赛参与者的社会互动通过人际交往和沟通,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参与者通过马拉松训练活动的人际交往作用,可以逐步改善人际交往的技巧。然而这种社会交往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这种基础包含身体的跑步实力和精神上的目标一致。这提示我们关注马拉松参与的个体感受,使马拉松这种竞技体育更好与群众体育相融。

参考文献

霍兴彦.我国业余马拉松跑者社会互动质性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04):323-326.

龚洁.恩施州马拉松参赛者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的结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9):82-83.

潘登.宿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跑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21(02):22-25.

刘明龙.马拉松赛事跑者群体特征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21(32):118-121.

赵大为.周口市马拉松跑团现状调查[J].体育风尚,2021(02):128-129.

刘俊.在马拉松兴起下高校“校园迷你马拉松”赛事组织推广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3):53-55.

杜鹏.资深马拉松跑者重复参赛意愿的影响路径——基于赛事依恋的中介效应分析[J].体育学研究,2020(34):10-18.

郭潞霞.山西马拉松系列赛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77-179.

Research on Social Interaction of Participants in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Marathon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ENG Huixiang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erview and research of several Guangzhou marathon participants, it shows that the Guangzhou marathon has gone beyond the competition itself, become the basis, means, form and platform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become the way of participants' socialization and sports socialization. In the social interaction of marathon, running group can not only serve the individual participants, but also make runners improve their soci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social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Marathon participants' social interaction is based on the same goal.

Keywords: marathon; participant; social interaction; carrier; form

基金項目: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广州马拉松赛事的社会影响研究:个体和社会互动视角》(2019GWQNCX101)。2019年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青年科研项目《广州马拉松赛事的社会影响——社会互动视角》,(2019QN002)。

作者简介:彭慧翔(1986-),女,汉族,广东汕尾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会展与节事活动。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参与者载体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当心,说谎会上瘾!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
想象拥抱能减轻疼痛
街头高尔夫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