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地倡议就地过年

2021-08-3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病毒传播错峰春运

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提出,鼓励企事业单位灵活安排休假,引导职工群众春节期间尽量在工作地休假。多地纷纷响应,密集发布通知提倡“非必要不返乡”,建议就地过年。比如,北京提出提倡市民群众在京过大年,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在京过节;上海提醒市民春节期间非必要不出行,鼓励错峰返乡返岗;深圳发布通知,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员工离深必须申请,其他公司尽量错峰放假,鼓励留深过年。

从防疫大局来说,这样的举措很有必要。冬天气温低,为病毒生存提供了土壤,而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则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尤其在多地处于“战时状态”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倡议对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显然意义重大。

多维解读

不妨就地过年,“云端”聚会

年复一年,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2019年,为期40天的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近30亿人次。年关时期的国民大迁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象,归乡、团圆、团聚是神州大地共同的家国记忆。辛丑年春节即将来临,在多地疫情散发的严峻形势下,回家或留下,成为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选择难题。

已有科学研究表明,冬季低温环境比较适宜新冠病毒生存,加之冬季本身也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时期,因此,这个冬天对我国而言,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又一关键时期。面对仍然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每个普通人而言,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应该成为最重要的事情。春运时期人们难免聚集拥挤,这为病毒传播扩散创造了条件。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反复的、散在的疫情仍会出现,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原来的抗疫经验与策略,正视风险,尽量减少聚集、减少外出。

中国人之所以选择春节回家过年,是因为无形的亲情纽带维系着身处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家庭成员。一年了,总该聚一聚、见一见、唠一唠,和家乡的亲朋好友诉说过往的一年。近年来,“反向春运”成了新选择,不再是子女回家乡,而是父母来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这实际上表明了春节在哪儿过不重要,和谁过才是核心。身处21世纪,短时间未见的亲情思念,并非不能填补。互联网早已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哪怕远隔千山万水,我们也可以通过视频与亲朋好友共聚“云端”,一样可以真实地向亲人表达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

防疫要力度也要温度

春节临近,个别地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出现,让这个冬天多了一份不安。为了防控疫情,就地过年成了新流行。然而,讓人们留在本地过年也许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抚慰因“无法团圆”带来的缺憾。

这就要求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要把“后续服务”做好、做足,让奋斗在外的年轻人的乡愁得以安放。有的地方鼓励企业对留守员工发放压岁红包等奖励,有的地方鼓励各级工会为外地职工送年货、提供年夜饭,还有的地方鼓励企业组织留下来的员工在工作地周边一日游、古城游、乡村游等。这些方式既照顾了物质,也兼顾了精神,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是值得借鉴的举措。而对于错峰休假也要提前谋划,人员如何调配、工作如何衔接等都需要提前做好工作,让错峰的假期同样圆满。

此外,对待进城务工人员、学生群体尤其要拿出更加人性化的措施。比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专车、专列点对点送他们回家,对留下来的可以考虑集中安置并优化食宿条件。而且,人们就地过年,也会给各个城市带来往年不曾有过的春节保障压力。相关地方和部门应尽早准备做好春节期间的物资供应、公共交通运力调配等工作,平稳物价、有序交通。这不仅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只有完善好配套措施与服务,就地过年才会成为更多人在疫情防控之下的主动选择。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做好疫情防控,过个安心年。

猜你喜欢

病毒传播错峰春运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瓜农春管忙 错峰上市“抢”市场
安全开课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流行性病毒传播生态动力学系统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南流江中下游河库洪水错峰调度的应用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十年春运路
“病毒传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