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畜强发展 牛羊奔小康

2021-08-30闫艳红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草食青绿饲草

文│闫艳红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给畜禽的饲料供应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压力,转变畜牧业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势在必行。青绿饲料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据统计,苜蓿、黑麦草、青贮玉米等青绿饲料的种植经济收益普遍优于小麦等粮食作物,如西南地区大规模农户种植水稻和玉米的每亩收益分别仅为108.87元和211.58元,而种植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的每亩收益分别为1096.27元和1416.35元。可见,发展青绿饲料产业,转变饲料来源结构,既有利于改善饲料品质,突破我国“人畜争粮”的困境,又能实现“草畜强发展,牛羊奔小康”,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益。

四川省属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2.7亿亩,青绿饲料资源分布广泛、类型丰富,水热资源充足,适合发展青绿饲料产业。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本地区农牧民“靠天养畜”“以粮为纲”“草不如粮”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加上川西北高原牧区现有人工种植牧草生物产量低、玉米广种薄收,不能满足牦牛冬春季饲料的需求。同时,一些先进的饲草种植利用模式在该地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农牧民接受程度低,使落地见效程度不高、效果不大。

因此,应着眼于四川省不同生态区域的自然禀赋和生产条件差异,基于该省复杂的气候和土地类型,充分考虑地方气候对饲草种植利用的影响。在四川省不同生态型地区,筛选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的地方性饲草品种和高产栽培利用模式,以畜定种,种养循环,建立适于川内五大区域的青绿饲料周年保障技术,保障四川省草食家畜青绿饲料供给,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助力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民种养收益,促进乡村振兴。

经过研究示范,在四川省农区平坝地区和盆周山区,优化集成了青贮玉米、高丹草、黑麦草(燕麦、大麦)轮作、套作种植利用技术和全价青贮技术,以及多年生高大禾本科“青饲+青贮”技术和“人工草地放牧+舍饲”技术,利用优质的平原耕地,建立轮作机制与青贮模式,充分利用草山草坡,多元化实现该地区青绿饲料周年保障;围绕种植模式优化,优选出天然草山草坡多年生牧草种植利用技术和成都市平原地区二季青贮玉米和饲用燕麦机械化轮作生产利用技术,实现草食家畜青绿饲料全年稳定均衡供应;针对川西北高寒牧区,提出了牦牛“夏秋季天然放牧+冬春季半舍饲”种养技术、青贮饲用作物高效种植技术、全价青贮技术和“人工草地青贮饲料+划区轮牧+舍饲”技术,通过转变传统的天然放牧生产方式,实现该地区青绿饲料周年保障。

轮作、套作种植利用技术和全价青贮技术在四川省农区平坝地区和盆周山区累计示范推广近400万亩,生产各类优质饲草2800余万吨,纯增收84亿元;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夏秋季天然放牧+冬春季半舍饲”种养结合和以种定养技术,与从外地调运青贮饲料相比,每吨可节约成本600元,农牧民年纯收入增加32亿元,目前已在川西北高寒牧区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该技术不仅能收获高产优质的青绿饲料,还能达到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继而转变传统的天然放牧生产方式,实现南方地区青绿饲料周年保障。

猜你喜欢

草食青绿饲草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河南省: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
欢迎订阅2015年《草食家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