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SWOT分析的西藏茶产业发展研究

2021-08-30张子威王贞红

茶叶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茶区西藏茶叶

张子威,王贞红

西藏农牧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经过几十年的试验,藏东南的察隅县、波密县、墨脱县与藏南的错那县、隆子县等地区种植、发展茶产业,茶产业已成为西藏高原特色重点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关于西藏茶产业的研究在逐渐增加[1-6],但大都停留于表面分析。在茶产业领域,有不少学者运用SWOT理论对茶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与讨论[9-12]。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7-8]及SWOT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对西藏茶产业的发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期为推动西藏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西藏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宜茶区气候条件优越

司辉清等[13]将藏东南和藏南几个宜茶县的气象资料与内地茶区进行比较,得出西藏宜茶区相比内地茶区存在着一些独特的优势:一是西藏宜茶区位于喜马拉雅山麓,散射光多,且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小,更有利于茶树积累营养物质;二是西藏宜茶区春夏秋降水比例大,有利于茶树对水热资源的需求。

1.1.2 茶品质优良

西藏茶区生态环境优异,茶叶“绿色”优势十分突出。钟蓉军等[14]和罗淑华等[15]对土壤理化性状检测结果表明,西藏高海拔茶区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超过国家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853—2004)中茶园土壤肥力Ⅰ级指标,这在低海拔茶区不多见。而正是因为西藏茶区土壤和环境上的这种先天优势,使得西藏茶叶呈高品质特点。如易贡茶场的绿茶锌等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对人体有害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则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16]。

1.1.3 藏茶文化源远流长

唐代后,内地茶叶从“茶马古道”和“唐蕃古道”传入藏区,逐渐形成了藏区特有的酥油茶。酥油茶因可以“益智增热力”而长期受到藏区人民的推崇。而以酥油茶为代表的藏茶不仅是藏区人民的每日需求,还成为了藏区独有的一种待客之道。

1.1.4 茶产业发展势头较强

近两年来西藏茶园面积发展较快,至2019年底,藏区有茶园约2500 hm2,约为2018年的137%和2017年的312%。其中,茶树种植较为集中的易贡茶场种植面积为333.33 hm2,起步较晚的墨脱县从2012年到2019年4月发展高山有机茶园达595.09 hm2。以林芝市为例,不仅有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108.53 hm2,还注册成立了以墨脱茶叶有限公司、西藏雪山圣域茶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0家。

1.2 劣势

1.2.1 茶文化对茶产业的支撑力不足

首先,西藏酥油茶文化仅对传统藏茶的发展有利,而藏茶只是茶叶中的一小类,并不能代表整个茶产业,西藏现代茶产业缺乏相应的文化支撑。其次,放牧的传统生活方式与茶树种植的农耕文化存在矛盾,藏民大都选择购买四川藏茶来满足饮茶需求,很少主动从事茶叶种植和生产加工,区内人民的茶叶消费需求无法满足。

1.2.2 科技支撑力不够

西藏目前从事茶叶生产的农牧民文化水平低,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能力弱,缺乏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科学方法。部分重视人才的茶企也由于地域、行业波动大等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或者是留不住人才。此外,大部分茶区受到交通条件等的限制,目前只适合使用成熟性好、可靠性佳、老式的传统单机作业,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不具优势。

1.2.3 茶叶品牌知名度低

目前西藏虽有绿茶品牌林芝春绿、易贡云雾、莲花秘境墨脱茶,红茶品牌易贡红、藏地红,黑茶品牌易贡黑茶、易贡康砖茶等,但这些品牌产量少,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极小。据对西藏茶叶消费调查结果显示,西藏民众在购买茶叶时约有74%的人在意茶叶品牌,这意味着他们会选择比西藏茶叶品牌知名度更高的内地茶叶品牌,不利于西藏茶叶品牌的发展。

1.3 机遇

1.3.1 政策支持和其他省市的帮助

西藏茶产业正逐步形成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机制。台湾茶产业专家团队到林芝进行考察和技术指导。广东省援藏工作队优选了3名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分别担任林芝市农业农村局、易贡茶场和墨脱县农业农村局领导,搭建了粤港澳大湾区“7+2”西藏特色产品和旅游交易推广中心助力西藏茶叶的销售。

1.3.2 有机茶产业发展潜力大

目前仅墨脱县已发展高山有机茶园32个,总面积近600 hm2,且在接下来的几年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无论是从自身条件还是市场条件来看,西藏的有机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3.3 旅游业的带动

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西藏近年来游客逐年增加。2018年接待游客超过3368万人次,同比增长31.5%;旅游总收入达到379.37亿元,同比增长29.2%。拉萨和昌都的“茶马古道游”和林芝“桃花旅游节”等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18]。西藏茶叶作为旅游吸引物之一融入到第三产业之中,让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1.4 威胁

1.4.1 传统藏茶和名优茶市场竞争激烈

在藏茶市场上,以“南路边茶”为代表的四川雅安藏茶占据了全国藏茶产量的40%以上,被藏区人民视为“生命之茶”[19]。在名优茶市场上,内地一些知名品牌市场份额更大,如绿茶有西湖龙井、红茶有祁红和滇红、黑茶有云南普洱以及四川边茶等,这些内地茶区品牌的茶叶竞争力都超过西藏茶区品牌的茶叶,给西藏茶产业的发展带来冲击。

1.4.2 其他农林产品掠夺土地资源

目前,我国各省区对每一类用地的面积都有规定,茶园作为其中的一类对土壤等条件有着特殊要求,尤其是西藏可种植茶树的土地严重不足。以自然条件最好的林芝市为例,2020年计划种植1666.67 hm2茶叶的土地中包含基本农田841.64 hm2和林地818.07 hm2,这些土地都需要协调各部门进行性质变更后才能用于茶树的种植。

2 基于AHP-SWOT模型的分析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沙旦于20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通过判断衡量各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18]。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研究对象及西藏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结果进行整理,确定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建出层次结构的模型。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确定了指标后,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得到比较判断矩阵。在专家打分时引入Satty提出的1 ~ 9的相对重要性标度(表1)。表中的两个因素i和j分别表示两个进行比较的标准,由标度aij为元素构成比较判断矩阵。

表1 重要性标度Table 1 Importance scale

层次单排序。对于比较判断矩阵A来说,存在一个最大特征根λ和特征向量ω,使得Aω=λω。

一致性检验。利用公式CR = CR/RI进行一致性检验,若CR <0.1,则计算结果有效,否则无效,需要调整后再次进行检验。

2.2 分析模型的建立

根据SWOT分析的结构,建立以西藏茶产业发展研究为目标层的层次结构模型(表2)。

表2 西藏茶产业发展研究层次结构模型Table 2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ibet

2.3 权重值计算

通过对10位行业专家进行咨询,对西藏茶产业的SWOT分析中12个标准打分与统计,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特征向量和CR值,得相对重要判断矩阵共5个(表3 ~表7)。

表3 西藏茶产业研究比较判断矩阵Table 3 Comparative judgment matrix of tea industry research in Tibet

表4 西藏茶产业研究优势比较判断矩阵Table 4 Comparative judgment matrix of advantages of tea industry research in Tibet

表5 西藏茶产业研究劣势比较判断矩阵Table 5 Comparative judgment matrix of disadvantages of tea industry research in Tibet

表6 西藏茶产业研究机遇比较判断矩阵Table 6 Comparative judgment matrix of opportunities of tea industry research in Tibet

表7 西藏茶产业研究威胁比较判断矩阵Table 7 Comparative judgment matrix of treats of tea industry research in Tibet

计算后得出西藏茶产业发展研究指标权重见表8:优势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宜茶区气候条件优越(S1),劣势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科技支撑力不够(W2),机遇中影响最大的是政策支持和其他省市的帮助(Q1),威胁中影响最大的是其他农林产品掠夺土地资源(T2)。通过四象限分析法构建西藏茶产业发展的SWOT四边形进行战略选择(图1)。

图1 西藏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四边形图Figure 1 Quadrangle figure of SWOT analysis of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ibet

表8 西藏茶产业发展研究指标权重Table 8 Research index weight of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ibet

计算每个象限内四个三角形的面积:S △ OAS = (0.1412×0.1350)/2 = 0.0095,S △ WAO = (0.1350×02372)/2 = 0.0160,S △ TAW = (0.2372×0.0748)/2 = 0.0089,S△ SAT = (0.0748×0.1412) = 0.0053,所以S△WAO>S△OAS>S△TAW>S△SAT。可见,西藏茶产业发展应优先选择WO战略,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抓住发展机遇,利用好外部条件,减弱自身的劣势,同时保持自身发展优势,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20]。

3 基于AHP-SWOT分析的西藏茶产业发展战略

3.1 强化顶层设计

在茶树品种方面,按照气候适宜、市场适销思路,进一步明确各地主推品种。在林芝市易贡茶场、山南市勒乡和日喀则市吉隆镇分别建立本地适生茶苗苗圃基地,以苗圃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适宜种植区域规模化种植。在茶树集中种植的林芝市“三县两场”,即波密县、墨脱县、察隅县以及易贡茶场和察隅农场建立茶产业合作机制,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实现茶产业的统筹发展及优势互补。

3.2 增强茶产业的科技支撑

西藏宜茶区要加强茶农的文化素养,做好茶叶科技培训、推广和普及工作,使新技术和新方法能更快地被从业者接受。政府和企业应做好茶业人才的“引进来”与“走出去”,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和福利引进复合型人才,依靠广东省援藏的资源,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茶叶专家到西藏进行指导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组织当地的茶叶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内地进行全方位培训学习。同时实施多层次的人才联合攻关,培育出符合现代化茶业发展的创新主体,提高西藏茶产业的科技含量。

3.3 打造龙头企业和品牌

在政府红利和市场前景的支撑下,各主体应进行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相关部门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与扶持,发挥合作社在促进茶生产方面的标准化作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股权型利益联合机制,带动小农户生产与有机茶产业发展有机衔接。通过自上而下的整合资源,依靠集聚的规模和资金,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机茶叶企业,在茶区发展出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在品牌建设方面,可聘请专业策划公司从品牌定位、品牌特征、品牌设计及品牌故事等方面对西藏茶叶品牌进行整体策划,同时积极通过各种媒介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3.4 茶产品质量差异化战略

西藏茶产业可以通过产品质量差异化的战略,即利用消费者对西藏茶叶认知度还比较低、市场评价基本空白这个契机,以高质量有机茶品牌形象进入市场,挖掘西藏茶叶的文化内涵,在市场上树立特色优势。采取适合进入市场初期的撇脂定价法,用较高的价格来影响消费者对西藏茶的品质感知和价格感知,在快速收回成本的同时又能缓解西藏茶在茶市场上的竞争压力。而高定价只是一种暂时策略,因为目前西藏茶叶产量比较少,传统六大类茶叶细分市场竞争激烈,先打造精品走高价路线抢占“高端雪域有机茶”这个细分市场的份额,待产业发展产量增加后,在保证产品品质不低于同类型品牌的情况下再进入中低端市场和其他细分市场。

3.5 基于供给侧提质增效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藏区消费者的认知中,茶的保健功能依次是提神(48%)、美容养颜(17%)、祛火(11%)和减肥(8%),其他的一些如降血脂与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21]鲜少有人提及。西藏茶叶目前多用于低层次饮用需求上,对于茶叶保健功能和茶衍生产品的需求尚未挖掘。今后应采取横向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品质高的茶叶走高端有机茶的道路,品质稍低的茶叶可以开发茶食品及其他相关工业产品,将茶叶带向更广阔的发展领域。此外,对西藏群众来说,边销茶“氟含量超标”问题是长期以来影响群众安全饮茶的难题。为此,要把“降低氟含量,为群众提供低氟健康茶”作为产品技术研发的突破口,在不破坏原有边销茶口感的基础上,突破低氟茶生产技术难题,加快西藏茶产业的提质增效。

4 结语

本文首先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影响西藏茶产业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等内外部环境因素,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对SWOT分析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计算以此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劣势和机遇在影响西藏茶产业发展权重较高,宜茶区气候条件优越在优势分析中权重最高,政策支持和其他省市的帮助在机遇分析中权重最高。利用四象限分析法得出西藏茶产业选择WO战略作为发展战略,最后基于AHP-SWOT分析结果提出西藏茶产业下一步发展战略,为加快西藏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茶区西藏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都是西藏的“错”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神奇瑰丽的西藏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一个人的西藏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