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茶汁的制备工艺及其解毒作用实验研究

2021-08-30张宏杰

茶叶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娃儿浓茶茶多酚

谢 锋,张宏杰,朱 华*

1. 广西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2. 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

茶,味甘苦、微寒、无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有利小便、去痰热、下气消食、清头目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眼疾、风化痰以及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头痛[1]。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说明茶的功用颇多。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现代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生物碱与茶多糖等多种成分,有降血压、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病菌活性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3]。茶叶的解毒作用,据考证最早见于1717年的《格致镜源》,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4]。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对误服的有毒民族药亦有用茶解毒的记载,如《云南中草药》在昆明山海棠(掉毛草)项目下就有:“本品有剧毒,不可多服。中毒可用茶叶煎水服解救”[5]。目前关于“茶解药毒”的考辩仅见于奚茜[6]等通过考证,认为以茶解药毒最早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卷146“杂疗门·中毒药”篇,但是茶叶在解药毒方中的“权重”并不大;总结出茶解药毒的机理为以茶送服药以通过利尿导泻或以茶叶浓煎催吐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药物经茶汁炮制后是否真的有减毒作用,现代研究尚无相关文献报道,其炮制减毒实验研究尚属空白,缺乏茶汁制解毒的机制理论和实验依据。

三十六荡为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卵叶娃儿藤(Tylophora ovata(Linl)Hook.et Stend)的根及根茎,是一味传统壮药,壮名Gosamcibloegdang[7],也称娃儿藤,异名老君须、藤叶细辛、毛管细辛和落地蜘蛛等,有毒,具有行气散瘀止痛和化痰止咳等功效,在民间具有多种药用价值,除主要用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毒蛇咬伤外[8-10],还常用于癌症的治疗[11],因其所含的娃儿藤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对三十六荡的炮制,在《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中明确记载了用茶汁制解毒:先将茶叶煎成浓汁,再将三十六荡生品置缸中,喷入茶汁,闷润,晒干[12]。传统认为浓茶能引吐、消脂[13],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都只是对茶汁进行浓缩[14-15],仅有2篇提到了浓茶汁[16-17],即50 g茶叶加开水泡汁200 mL及每1 g茶叶用沸水量少于50 mL为浓茶。由于用茶汁制解毒的药物较少,缺少参考,因此对记载中所用茶的种类和浓茶汁的具体制法和浓度等均有待研究。

为考察浓茶汁的制备方法,本实验将选用不发酵的绿茶、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黑茶为材料,以茶多酚为对照品,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浓茶汁的制备工艺;同时,课题组前期的实验发现三十六荡药材经茶汁炮制后,其生物碱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探讨不同茶叶茶汁制三十六荡的毒性变化,将选用不发酵的绿茶和发酵完全的红茶分别与三十六荡炮制,并测定三十六荡炮制前后的LD50,比较其毒性的变化,为茶汁制三十六荡的炮制工艺和深入研究茶汁制减毒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茶叶样为市售绿茶、红茶和黑茶;三十六荡药材购自药材市场,经广西中医药大学滕建北教授鉴定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娃儿藤属(Tylophora)植物卵叶娃儿藤(Tylophora ovata(Lindl)Hook. ex Steud.)的全草;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UV-178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仪器有限公司);SQP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WS-26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Q5200B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3 动物

SPF级昆明种小鼠,4 ~ 6周龄,雌雄各半,体重16 ~ 18 g,购自湖南安生美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合格证号SCXK(湘)2019-0004,实验前12 h小鼠禁食不禁水。

1.4 浓茶汁的制备

1.4.1 热水浸提法

准确称取50 g茶叶,加入一定量热水浸泡一定时间,反复提取三次,过滤,滤液浓缩转移至容量瓶中备用。

1.4.2 水浴提取法

准确称取50 g茶叶,加入一定量的水,水浴锅中加热提取一定时间,反复提取三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备用。

1.5 茶多酚含量测定

采用GB/T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中分光光度法测定[18]。

1.6 正交试验设计

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条件为考察因素,选用L9(33)正交表进行试验,优化最佳的浓茶汁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浓茶汁提取工艺正交因素水平表Table 1 Level of orthogonal factors for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concentrated tea juice

1.7 茶汁制娃儿藤炮制品的制备

取净制后的三十六荡药材,切成小段,分别加定量的绿茶和红茶浓茶汁,拌匀闷润后烘干。

1.8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9-20]

分别将三十六荡原药材和不同炮制品粉碎过筛,称取一定量粉末于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回流提取(物料比为1∶25)3次,每次2 h,合并滤液浓缩成浸膏。灌胃使用前加入与干膏等质量的吐温80将提取物溶解(比例为1∶1),加入适量的纯水配置,密封备用。

1.9 急性毒性实验[21]

1.9.1 预实验

取小鼠60只,体重20±2 g,雌雄各半,每组4只,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每个样品按照不同浓度各选择一组小鼠进行预实验,每只小鼠均按照40 mL/kg灌胃给药一次,分别观察小鼠灌胃后4 d内情况,记录死亡时间,最后计算出各药物的最高致死剂量(Dm,指刚好导致动物全部死亡的剂量)、最低致死剂量(Dn,指刚好不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最大给药量,供LD50的测定实验参考。

1.9.2 正式实验

取小鼠170只,体重20±2 g,雌雄各半,每组10只,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各样品提取物分别设置5个剂量组,药物的稀释配置为每个梯度为上一个梯度的0.7倍,每只小鼠均按照40 mL/kg给药一次,3次/d,观察7 d内出现的中毒症状、死亡情况及各组动物的死亡数,对死亡小鼠进行解剖,肉眼观察并记录主要损害的器官及病理变化情况,计算出各样品的LD50。

2 结果与分析

2.1 曲线的测定结果

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0.032~ 0.096 mg/mL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Y = 8.12925X-0.0113780(r = 0.9996)。

2.2 浓茶汁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浓茶汁提取工艺中茶多酚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A,其影响因素较大的为加水量,最小的是提取时间,最佳浓茶汁提取工艺为A3B3C2,即提取时间40 min、加水量400 mL、提取温度95℃。

表2 浓茶汁提取工艺正交设计结果Table 2 Orthogonal design results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concentrated tea juice

2.3 不同方法提取的浓茶汁的茶多酚含量

由表3可知,三种不同茶叶提取的浓茶汁,水浴提取和浸提法中茶多酚提取率均为绿茶>黑茶>红茶,以水浴提取方法优于浸提方法。

表3 浓茶汁中茶多酚含量测定结果Table 3 Determin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in concentrated tea juice

2.4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不同炮制品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见表4,不同炮制品小鼠死亡情况的影响见表5。

表5 茶汁制三十六荡不同炮制品提取物灌胃后小鼠的死亡情况Table 5 Death of mice after gavage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of Tylophora ovata made of tea juice

由表4可知,药材经过浓茶汁炮制后急性毒性作用变化的顺序为:红茶炮制品>生品>绿茶炮制品。实验中观察发现,小鼠死亡时间集中在给药后的第2 d和第3 d,且第2 d的死亡小鼠数量最多,未死亡小鼠一般在给药后的第3 d开始恢复正常饮食及活动;存活的小鼠7 d内小便,被毛、肤色、鼻子、眼睛与口腔分泌物均没有异常,体重呈自然增长;灌胃后1 ~ 3 d小鼠大便颜色较正常小鼠大便深,呈深褐色;对死亡小鼠进行解剖,肉眼未发现异常现象。

表4 茶汁制三十六荡不同炮制品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Table 4 Acute toxicity test results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of Tylophora ovata made of tea juice

3 讨论

3.1 浓茶汁的提取工艺

课题组根据文献记载的浓茶汁制备方法进行了预试,发现50 g茶叶加水200 mL,水量太少;茶叶提取3次,第一次冲泡会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会有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17]。因此,经反复预试与筛选,在正交设计实验时确定了加水量及反复提取3次。

由实验数据可知,浓茶汁中茶多酚提取率正交的极性差异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浸泡茶汁时,有部分的茶汁残留在茶叶上没有过滤出来;二是过滤时有茶叶的残渣堵塞滤纸,需经常更换滤纸,滤纸上也残留部分的茶多酚,有可能导致茶多酚提取率的降低。有研究表明制茶工艺与提取温度都会对茶多酚的含量有影响[22-23],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以未发酵的绿茶水浴提取的茶多酚含量最高。

3.2 茶汁制三十六荡急性毒性

实验结果表明三十六荡经绿茶汁炮制后有明显的减毒效果,而经红茶汁炮制则表现出增毒效果。课题组同时还测定了三十六荡炮制前后其主要毒效成分娃儿藤生物碱的含量(另文发表),通过比较发现浓茶汁中的茶多酚含量越高,炮制后的娃儿藤生物碱含量就越低,相关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茶叶中主要含有生物碱、多酚类、芳香物质和茶氨酸等化学成分以及多种维生素物质、少数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茶叶能与植物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当发生植物碱中毒时,多饮茶可以降低生物碱对机体的毒副作用[24]。蓝宇敬[25]等通过对药茶方剂的研究认为,“茶解药毒”说明不是茶解毒后减低药效,而是使用了茶的药用价值,起到了增效减毒的作用。三十六荡的毒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通过浓茶汁炮制,有可能会降低其游离生物碱浓度,使其更多以盐的形式存在,因此采用浓茶汁炮制三十六荡,可以达到减轻生物碱毒副作用,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是三十六荡中的总生物碱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因此经过浓茶汁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和药理药效作用的变化,还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

猜你喜欢

娃儿浓茶茶多酚
古驿方言“娃”的用法探究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浓茶损伤肾脏
属于冬日的褐
不想贫血,少喝浓茶
肠道微生物与茶及茶多酚的相互作用在调节肥胖及并发症中的作用
喝茶宜浓不宜淡吗?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纸杯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