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定艺术“高照”的研究与调查

2021-08-29谷博屿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城师傅艺术

谷博屿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正定县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①。历经数千年的积淀,正定承载着无数的优秀传统物质与精神财富,除了久负盛名的“五大古寺四大古塔”②,还有像“常山战鼓③”“舞狮子”等这样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正定高照便是其中之一。

高照,又称(中幡)④,因其主要传承地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城铺村,故此多称“正定高照”。新城铺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多县市交界处,春秋时期鲜虞国定都于此(图1),将其发展成为旧时要塞,后唐、宋等数个朝代为传递信息,均于此设立驿站;《正定县志》中记载了清代新城铺的状况:“府城驿,在城东北45里属真定府,驿马68匹,马夫34名,兽医1名。”可见当时的新城铺村作为驿站的高度成熟。直至明代正式命名其为“新城铺”,新城铺所承载的历史光辉,从现存“马号”⑤遗址也可略探一二,充满了民俗性的正定高照正是孕育、发展、成熟于此。

图1 鲜虞国(今新城铺村)所处位置

正定高照形似“华盖”,上有5层伞,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寓意五谷丰登;竹竿上方有十根翅鸡翎代表十全十美、国泰民安;两边各一绣球及角旗代表幸福美满,幡衣寓意吉祥如意(图2)。表演形式为运用不同的姿势(如二郎担当、旱地拔葱、双武花等),将高照抛掷空中(图3),并用身体多个部位承接,类似于杂技中的“顶竿”⑥。其间需要保证高照不沾地并稳步前进,随以鼓锣等工具。表演时场面宏大惊险、引人注目。正定高照因其高度的观赏性和技术性而深受人们喜爱,但因形制复杂、沉重,使得它的学习对于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素质要求都很高,真正能够掌握核心要领的传承者屈指可数,郭建兵目前为正定高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传承人。日前我们就正定高照的传承对郭建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

图2 现存高照组成样式及尺寸

图3 艺人用不同身体部位承接高照

郭建兵,正定县新城铺村人,十三岁左右师从董占友开始学习高照技艺,经过十几年的刻苦训练,技艺娴熟。迄今为止,郭师傅不仅将高照带到各地进行表演,并且积极为正定高照申请非遗保护,现为正定高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唯一)⑦。在目前正定高照没有正式表演队伍的情况下,独自坚持正定高照的教学、普及与演出组织等传承活动。

一、正定高照艺术的产生与传承

正定高照,源于民国以前。古代皇帝出行时,伴有盛大的仪仗队,队伍中有士兵专举幡旗。皇帝多次出行使得新城铺百姓得以见到士兵抛耍幡旗,便开始模仿。随着百姓审美、娱乐等需求的变化,士兵的幡旗开始在百姓手中,发生形制上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正定高照⑧。

在解释高照的由来时,郭师傅说道:“古时候皇帝出征打仗的时候,旗手们会举着一根吊着幡旗的竹竿,这就是最初的高照,他们没有事情的时候扔旗子耍,慢慢地就演变成各种好看的动作,经过这个新城铺啊、或者打仗的这些地儿,老百姓看着(旗手扔旗子的动作)挺好看,就开始自己找旗子扔着玩,后来没有战争了,国盛民强了,或者哪儿有个喜事、过个庙会了,找它庆贺庆贺哩。”

正定高照的诞生是具有偶然性的。高照起初只是旗手手中的幡旗样式,后为了保证高照抛掷空中之后的美观,当地百姓逐渐将高照的样式脱离幡旗的范式,将旗面部分拉长,使得高照抛掷空中后形成一种卷曲的美感(图4);旗手们向上抛掷幡旗的单一动作也发展为了数十种表演形式。由最初闲暇时刻抛耍幡旗到如今完善的高照表演系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图4 正定高照被抛掷空中时的卷曲形态

谈及高照的传承,郭师傅说道:“咱们国家现在就是‘两幡一照’,嘛叫‘两幡一照’?中幡和高照是一种东西,天桥的中幡、香河的中幡、正定的高照,这是国家级的东西,其他的都不能算,这个需要经过一代代的传承,我现在是第六代,我现在的仨徒弟是第七代,还往(以)前再追,也追不到了,(老师傅)都去世了。”

由于民间艺术所具备的不同于学院派艺术的民俗性,百姓不会去专门对它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与记载,更多为“师傅教徒弟”这种直接性的口授形式,因此,现在很难去追溯其更多的发展历程。

“我从七、八岁上跟着人家练少林寺功,练少林拳。到了我十二岁,我胳膊伤到了,等好了之后不能再练(少林拳)了。我是六零后,那会儿穷,吃不上饭,得挖野草吃。我才十几岁,我看着去哪儿耍高照请你吃饭哩,为吃,就去拼了命地耍高照哩”。

据郭师傅回忆,起初正定高照的传承人是并不会招收外姓徒弟的,讲究自家传承,“父传子、儿传孙”一代代地进行传承。但是高照艺术由于本身操作所具备的高难度,加之表演收入微薄等因素,造成了传承人的后代不愿从事于高照传承工作的境况。因此,为了高照艺术得以继续传承,传承人不得不开始接受外姓徒弟。

二、正定高照艺术的形制与舞动方式

现存的正定高照总高9.9米,宽5.5米,总重73公斤,竹竿直径为15厘米,高9米,竹竿下方固定用的铁箍直径15.2厘米,厚0.8米,高1.5厘米。表演者在表演时将其抛掷空中,在落地之前用额头、鼻梁、手肘或者手去接住高照。不同的承接方式呈现的视觉效果不同,每个动作也有不同的名称。“我从小十几岁上就开始耍高照了,到今年我都五十五岁了,现在唯一能把这个耍下来的,就我自个儿了,我培养的三个徒弟才能把基本动作完成,教高危险的动作,比如把这个东西(高照)去扔到脑门上(去接),或者扔到牙上、到鼻梁上,他们都不敢,你看这高照一百多斤,砸到你鼻梁上,砸塌了就,可是你不去锻炼这个鼻梁骨的承重力是不行的。它这100斤的东西你得练到170斤(的承受力),这是在正常的情况下。练不到那个程度根本就不叫他们去碰高照,基本上你(还)得先练上‘槽井’⑨(图5)(图6)一段时间。”

图5 训练场中的槽井

图6 郭师傅示范使用槽井

通常在无风的情况下进行表演是相对而言较安全的,将高照上下抛掷、承接,高照的重量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如初学者使用的高照,在无风状态下约为40斤。但若是在有风的状态下,人的承受力必须要达到高照重量的三至四倍,当风力到达4或5级时,就不能进行高照的表演了。

“现在是用竹板,像以前我们都拿家里的擀面杖(往头上砸),你现在拿着啤酒瓶子随便往我脑袋上使劲一砸,我这个脑袋根本就没事。你得把它(脑袋的承受力)练出来,它(高照)的重量才能往你身上砸,一开始就是拿小木板慢慢砸你的头,‘疼不疼不?’边打边问,慢慢加重力气。一直敲到你的肉皮子(变得瓷实),你看我脑袋的这两个(鼓包)都是砸出来的。”

“你不可能只练这一个(部位),高照往下落的时候赶上刮风了,它就落不准(位置)了,所以你得脑袋所有位置都得练,你看我这头皮都特别厚,像两张皮,练成这样就行。再说它(高照)这东西砸你,容易造成颈椎受伤,(严)重的情况下,能让人瘫痪,所以说这是有技巧的,平常人你是练不成的,去教(大众)基本就让练练基本动作,抱抱高照什么的,图个红火热闹。”

正定高照由于本身的重量以及表演形式需求(向空中抛掷),对于训练者的身体素质、精神要求都很高,并且一旦决定投身传承高照其中,就是一生的事业。

三、正定高照传承现状

“以前每次去耍这个高照的时候,走到哪儿都是人山人海,都围着看。最多的一回,是去离我们七十多里地的一个黄庄⑩表演,因为过庙会就喊我们去(表演)。大街上人太多了,根本走不过去,把你围严实了,你看那个树杈上、墙头上、房檐上,哪儿都是人,都是为了看这个(高照表演)。最后房子上站得人太多了,把房子踩塌了,还砸伤了俩(观众)。”

郭师傅回忆,在20世纪70年代是正定高照最受欢迎的时间段之一,那时高照队伍经常需要去新城铺周边的县市进行演出,每次演出,观众都表现得十分热情。郭师傅近些年积极为正定高照申请非遗立项,从县级、市级最后到国家级,正定高照经国家级非遗的官方认证以及依托现代媒体资源⑪,其传承、发展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一些关注。

“现在玩儿的东西(消遣性物品)多,看(高照表演)的人越来越少了,一堆小孩都不知道高照了。经常也就过年啥时候,政府请着在村子里表演表演。这两年还好了点,申请非遗后,时不时也来点人过来专门问高照(的情况)。”

以往的正定高照,是有一个专门的“班子”进行长期排练、表演,当中有师傅,也有徒弟;而现在,并没有一个专门表演高照的常驻团队或者任何机构、组织对其进行管理,全由郭师傅一人,自发性地进行传承与发展。从高照表演的道具准备、人员安排、场地排练到人员的差旅费用,都需郭师傅一人组织安排。正定博物馆⑫选择将正定高照纳入馆中进行展览,需要的资料以及高照道具,都是直接联系郭师傅。“现在(出去表演)都是我自己去,有时候叫上我家孩子,还有叔叔伯伯家里的孩子们一起去,敲鼓都是随便找几个人,鼓点敲成了,就在一边儿,配个场,你跟着我去我一天给你一百块钱,再开一个大车拉着大家伙去(表演地),都是(临时)找的人去哩。带上的高照道具,都是我自个儿准备,我找人家(布料)店里说个尺寸,人家就给我弄,弄下来一个幡衣就几百块钱,后来我就让我媳妇儿用缝纫机做,能省不少。”

“人家请我出去表演一次,不赔钱都不错了,也不指着挣钱,就图个热闹。我现在是开了一个中医诊所,出去表演,停业一天也得损失个几百,但是没办法,我不去做,就真没人做了。”郭师傅的诊所对面就是放着高照道具的库房,里面放着郭师傅自己准备的所有高照表演道具(图7),库房旁边是简易训练场(图8),村民们也经常到这里锻炼身体。

图7 放置在库房中的高照道具

图8 由栏杆围起的正定高照简易训练场

四、结束语

通过对正定高照的研究及对郭建兵的访谈,可以看出:正定高照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花会艺术形式,其道具造型优美、表演场面宏大,蕴含着新城铺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已然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文化符号以及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认同的源泉之一;高照艺术的产生、发展都得益于新城铺作为旧时要塞的天然优势,也并不是百姓刻意创造而生的,具有偶发性;其发展是当地百姓们一次次地实际使用与表演,在原有军队幡旗的形制上进行改进,不断地追求外表的美观与使用的规范性,才造就了现在特有的正定高照的样式与表演形式。

从传承方式的角度看,由最初的“家族继承”到了后来的非亲非故也可以“拜师”,可以看出高照的传承也受到了社会变迁的影响,为自身的传承寻得了合适的道路。高照的重量、高照艺术的高技巧性以及较长周期和艰难过程,成就了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和艺术属性,但也对传承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提出了高要求。一代代高照传承人,用近乎苛刻的要求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将高照样式、技艺不断精进,并创造出了数十种表演花样,他们的坚持,也更显宝贵。

正定高照目前面临了一些传承困境。正定高照在以往是被人们当作一种生存的手段,是其传承情况火爆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条件改善,正定高照对于人们也变成了一种娱乐手段,其传承的必要性仿佛被大打折扣,愿意投身于此的人相比以往数量大幅减少。目前正定高照艺术仅由郭师傅一个人自发性地传承,后继无人的趋势逐渐显露,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团队合作才能进行的艺术表演来说,一个人显然是不够的,并且高照的传承由以往的团队到现在郭师傅一人支撑,造成了对于排演的安排缺乏专门的规则与制度的问题,传承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正定高照目前的传承人只有郭师傅一人,人们对于高照的学习热情不高。结合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特点,可以尝试将高照的讲授由口授转换为录制,这样对于高照的学习时间限制会得到宽松,并且对于高照的长期发展来看,也更具现实性与可行性。

部分图片来源:

图1: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14/01/58655553_821333506.shtml.

图2:此高照图样由国家级非遗正定高照传承人郭建兵提供。

注释:

①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国务院1994年1月4日批准)。

② 五大古寺:隆兴寺、开元寺、天宁寺、临济寺、广惠寺;四大古塔: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

③正定县历史上是“常山郡”所在地,常山战鼓因此得名,由鼓、大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常表演于婚丧嫁娶以及节日典礼等场合。(张媛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定常山战鼓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的研究[J].科技风,2015(01):248.)

④ 高照,取吉星高照之意,又称中幡。(武威振.正定高照[J].当代人,2012(12):20-21.)

⑤ 马号:养马的处所,这里指新城铺村内的一处遗址。

⑥ 表演者用竹竿在身上做出各种动作,基本相当于杂技中的“顶竿”。主要动作套路有托塔、盘肘、二踢脚、双武花、单武花、旱地拔葱、孙猴背剑、二郎担山、老虎大撅尾、跨栏等。(《彩云长在有新天——璀璨河北》[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477.)

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序号:285;项目编号:VI-3.

⑧ 武威振:正定高照[J].当代人,2012(12):20-21.

⑨ 槽井:练习高照时的辅助器材,由一个用来穿过竹竿的圆形以及三条固定的棍形器材组成,将作为高照基本构件的竹竿放置其中,槽井垂直高度须到达所使用竹竿的三分之二,以保证竹竿(包括使用者向上抛掷时)的平衡,帮助新手在其中进行承重力练习。

⑩ 黄庄:位于石家庄藁城市西部的一个村庄。

⑪ 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传统文化的魅力被不断体现出来,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逐渐明确化,从而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宋艺文.新媒体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西部广播电视,2020(08):65-66.)

⑫ 建成于2019年10月,馆内设有专门进行非遗文化展示的展区。

猜你喜欢

新城师傅艺术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纸的艺术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