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一点是小事,做坏一根钢轨是大事”

2021-08-28李玉婷冉瑞成

当代党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重轨重钢钢坯

李玉婷 冉瑞成

烘钢炉的闸门打开了,工人们紧张地从一片火海中拖出500公斤重的钢坯,借着活动地辊的推送,轧钢机敏捷地捉住钢坯,送入档口,钢坯冒着火焰直射过去,接着又从第二个眼口中钻了回来。

当钢坯从最后的眼口中吐出来的时候,已是十多米长呈T形的火红钢轨了。热锯机呼呼作响,火星直冒地把它两头切平,再送入冷却场中,现出了青黑的钢铁本色。

“第一根钢轨做出来了!”现场响起兴奋的欢呼声。

这是1950年5月10日,重钢(重庆解放前为第二十九兵工厂,后更名为西南工业部第一零一厂)钢轨场轧制钢轨的现场。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根标准85磅重轨诞生。

为早日踏平山川阻隔,开启西南经济交流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1950年6月15日,盛大的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重庆浮图关下的西南军区操场举行,重钢造的标准85磅重轨将用于成渝铁路的铺设。邓小平亲临开工典礼,并激动地致辞:“四川人民渴望40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然而,就在成渝铁路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在重钢指导钢轨生产的西南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第一副局长刘柏罗在北京出差时却意外发现,标准85磅重轨在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钢轨标准手册》上竟然查不到。

一问才得知,这种传承于汉阳铁厂的英制钢轨在世界上已经属于落后淘汰产品,这就意味着建设中的成渝铁路急需研制和更换新轨。

为尽快完成换轨任务,早日实现成渝铁路的铺设与通车,重钢全体职工开始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

1951年,新型钢轨,即38公斤/米钢轨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包括鱼尾板、垫板、螺栓等配件全部需要重新设计研制。这项工作由重钢工程技术人员潘继庆、马修文、邹承祖等承担。在前5次试轧均告失败的情况下,技术人员进行修改样板等尝试,终于试轧成功,这种新型钢轨被称为“中华38公斤钢轨”。

与此同时,重钢三厂以徐宝陞为首的垫板研制小组,经过反复探索,利用厂里唯一一台450毫米轧机,成功轧制出了150毫米宽的合格垫板,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成了一条从炼钢、开坯、轧钢、热剪、热冲再到检验、打捆、装船半机械化的垫板生产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垫板的历史。

“中华38公斤钢轨”与垫板研制成功后,被陆续用于成渝铁路建设,并对已铺设近百公里的旧式钢轨进行了替换。

为顺利完成生产任务,一次,钢轧场的程和龙小组为了把重达1000多公斤,并且温度高达1000℃的红钢抢救出来,不少工人的手、脚都被烫伤了,组长程和龙要他们去休息,他们却说:“伤一点是小事,做壞一根钢轨是大事。”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钢轧场一班一天轧制137根钢轨,创历史新高,机工场9天时间创造了6次新纪录,车槽组将车一对1—3号轧辊的时间由10天缩短为6天……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全线铺上了重钢生产的新型钢轨,每根枕木上都安装上了重钢生产的垫板。

成渝铁路圆了川渝人民近半个世纪的梦想,改变了西南交通格局,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重轨重钢钢坯
这里保存着重庆的钢铁记忆
钢坯库行车作业的辅助驾驶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重轨矫直残余应力有限元模拟研究
搭个舞台与历史对话
重钢3号高炉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重轨淬火温度场数值模拟软件开发
基于拉速的钢坯重量SV M回归预测
重轨连铸坯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
2012年9月钢坯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