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班级标识”促建班级文化的实践探索

2021-08-27夏建军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主任工作

夏建军

摘    要:“班级标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着班级文化建设。在具体实践中,班主任可从“仪式”上唤醒、“活动”中丰富、“彼岸”处坚持等三个方面运用“班级标识”,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助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班级标识;班级文化;班主任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教育存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一个集体能从初建到行政班级、班集体,再到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其核心与灵魂在于班级文化的构建。班级文化的营造对学生起着导向、规范、熏陶、凝聚的作用,于无形中发挥着立德树人的作用。但从实际来看,不少班主任在实践中往往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而班级制度与文化建设又紧扣着学校的常规,如若轻视略过,势必会造成行为文化建设缺乏载体、缺失常态化和连续性。笔者试结合带班时通过项目化、序列化的班级活动建构“扬帆”精神的经验,谈谈运用“班级标识”助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一、“仪式”上的唤醒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梅兰妮·格列瑟认为,仪式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安定感和信赖感。班级标识建设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应是取一个好听的班级名字、找一个好看的图案就结束了。班级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观察班级日常活动,寻找可能的载体,然后通过有仪式感的班级活动,唤醒并引导学生认识班级文化。

在班级成立之初,笔者开始了第一个系列主题班会“把事做好,养成习惯”。其基本的内容与活动如表1所示。

围绕常规和“班级标识”,笔者希望学生快速进入高中生的角色,并开始思考优秀学生、优秀班集体应具备的特质。在第二周的班会课上,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给出了许多优秀的特征:“爱运动”“干净整洁”“非常乐观”“学霸”“团结”“安全”“善于学习”等。笔者趁势要求学生思考:“安全”应该是一个正常班级需要考虑的问题吗?“干净整洁”是一个班级的目标,合适吗?没当上“学霸”和“学神”,就该羞愧吗?借此让学生认识到:所谓的“好”与“个性”也需要接受他人与社会规约的评价;与结果相比,我们更看重过程;一个学生和一个班级最应该具备的其实是“善于学习”与“团结”。关于“善于学习”,我们用最通俗的语言概括了“入班即静,入座即学;把事做好,养成习惯”的十六字班级公约。在第四周,学校开展“班容班貌”评比,一位艺术特长生将自己的水彩画“扬帆”带了过来,高超的技艺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赞美。笔者抓住契机,加急采购,在当周的班会课上完成了用全班同学指印组成的“扬帆图”,并以“扬帆”作为班级的标识,开始了我们的高中之旅。

二、“活动”中的丰富

電影《我们这样的人》里有一句台词:“世界上大多数门是关着的,所以如果你想进入某扇门,你的敲门声音最好有趣些。”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多数强调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控制,来引导学生遵守纪律,维持班级良好的学习秩序。在这种情况下,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多是由班主任主导的,内容多是既定的,但群体认同感更需要通过寻找相似或参与相同活动来实现。教师要通过项目化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做和体验中感悟、领会,进而唤醒、点亮标识中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精神内涵。

(一)顺势而为,赋予凝聚力——点亮“甲板”意识

行政班到班集体的一个区别,就在于班级的认同感。班级凝聚力的培养,首先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集体的关注与期待。但关注班级不等于关注某个学生,而应将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纳入考虑。尤其是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要让学生不会因为意见未能被采纳或未能发声而感觉被忽视。

学校每年的运动会都是在9月开学之后。按照要求,每个班级要制作一面班旗。笔者顺势将这个任务作为一个集体活动放在班级里面进行了讨论。有学生提议将我们第四周提炼的十六个字放大后放上去,但被大家当场否决了,因为这样做不够美观。笔者顺着这位学生的思路,让大家设计出一个能体现我们“扬帆”特点的徽章。很快,大家就给出了1.0版本的初稿,是一只飞翔的海鸥,翅膀中间有一颗闪耀的星星,形似我们的班级序号“一(6)”。有学生提出这只“海鸥”容易与和平鸽弄混,还不够鲜明,需要用浪花组成数字,再画上海鸥的创意。这个2.0版本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班级里电脑技术好的学生在课后马上做出了数字版的班旗。但是,做完之后大家仍觉得空落落的。所以由笔者拍板,将所有学生的姓氏放入了班旗的空白处,最后得到了大家都满意的3.0版本,如图1所示。

耗时2节课倾力打造的“扬帆旗”,不负众望在学校班旗评比中获得了好成绩。在随后的班会课上,笔者很正式地带大家回顾了班旗的“诞生史”,让大家明白这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一起修改出来的结果。“轮船开得远,每一块甲板都不能漏水。”这不仅向学生展示了“把事做好”的过程,也让学生体验了得到第一份班级荣誉的兴奋。而把每一个学生的姓氏放入班旗,更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班主任“一个都不能少”的温度。

为了巩固这种集体中的幸福感,在之后的各类活动中,笔者建议后来接手的班主任不断地让这个“标识”重现:班会课资料采用了带班旗的统一封面;在高二升高三的“升楼”仪式上,发了印有标志和姓名的勋章;在成人礼上,发放了印有祝福和标志的日程安排本,提醒学生做好复习安排。这样的活动既有仪式感,又让学生产生了“我们不一样”的骄傲。

(二)逆势而谋,提升抗挫力——呼唤“水手”意识

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形成,不能简单地照搬学校或者其他班级的目标,而是应该从班级自身的教育实践和班级成员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只有与本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定出的班级共同奋斗目标才会被所有学生接受并认可。尤其是在班集体遭遇挫折时,如何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转“危”为“机”,是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内容。

我们班虽然男生占了绝大多数,但是运动会的第一天结果一出——我们班在田赛和径赛上几乎全军覆没,震惊了所有人。加上有运动员受伤,第三天的八字绳比赛面临没人参赛的窘境。那天的晚读时,班里出奇地安静。当笔者走进班级的时候,立刻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当看到几名运动员向我投来的复杂目光时,笔者喊停了领读的学生,特地当着所有学生的面,表扬了带病上场的A学生。“选班干部的时候,一定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当学习委员,体育最好的当体育委员吗?”笔者顿了顿,又说,“谁说男生多体育就一定要好,关键是要具备体育的精神,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笔者用班级电脑放了《入海》这首歌,鼓励大家:“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梦想会回答生活,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样。”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笔者把参加集体八字绳的选手带到了班级前面的空地上,不断鼓励他们,并把他们跳的过程录制下来,不断回放,寻找停顿的原因。比赛的结果从名次来看未必尽如人意,但是和自己最初的成绩比的话,从170余个到最后比赛的290余个,多了100多个,大家也颇受鼓舞。笔者发挥了自己的摄影爱好优势,在运动会后专门制作了视频和相册,肯定大家的努力与付出,也让大家有了一段有趣的回忆,并看到彼此的闪光点。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对于考试变革不甚了解,加之选考组合原因,几次考试均不太理想。周记中,既有不少学生对大学满怀憧憬,也有不少学生忧心忡忡,对自己有过高或过低的期望,自然影响着学生各自的情绪变化与成绩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我们在宣传栏旁边开辟了一个“对话栏”,选拔一支“招考信息小分队”,每周更新收集到的高考相关信息以及班级学生选考科目对应大学专业的信息等。学生可以通过留言交流他们想得到的信息。通过师生互动,也让学生掌握了收集、辨别、筛选招生与专业信息的能力,缓解了学生的焦虑。

三、“彼岸”处的坚持

“彼岸”,在哲學上指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青年总会有着锐不可当的书生意气。同时,当代高中生由于受到网络文化影响,其心智成熟得更早,“标识文化”的构建容易出现低幼化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因此,笔者认为,“班级标识”的内涵建构,需要班级管理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士人精神”为精神底色,秉持“文化育人、育文化人、育现代人”的理念,还可以建立基于“士人精神”的班级文化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

六个评价维度中,左边的“对话”与“实践”关注的是社会参与,“对话”指“对方辩友”的意识,“实践”强调可操作性;中间的“思考”与“文化”关注的是精神文明底色,“思考”侧重科学精神,“文化”侧重人文底蕴;右边的“骨气”与“担当”强调修身品格。其关系如图3所示。

笔者邀请班级语文老师运用自己专业优势,在班会上将时事与优秀的电影、书籍、阶段性的德育目标相结合,发挥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是非观、思辨能力,从而培育理性处事、友善待人的现代公民。

相比较其他途径获得的素材,时事素材的优越性在于其“热”“鲜”与“活”。“热”指其所受的关注度,虽不乏浮躁炒作,然而恰恰符合高中生思维活跃、情感充沛的年龄特点,更易获得学生的关注,因而借此引发思考。“鲜”指其时效性,它弥补了学生校园生活封闭性的缺憾,也具当代性。“活”指动态性,其事件往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最后呈现的往往是一幅众生百态图,令人可叹可笑、可悲可恼、可思可感。“事—书—影—评”结合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将经典中的道理运用到解决真实问题中去,希望学生能心有彼岸,意识到未来由“我”掌控,心向远方,行必有方。

学年举行的“事—书—影—评”活动整理如表2所示。

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以“班级标识”为载体的班集体文化的构建过程,核心是通过项目化、序列化的活动,以学生为本、因势利导,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思想灌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正向内驱力。通过“事—书—影—评”一体的活动,能够结合具体的载体,让学生具体思辨,并逐步建构自我的价值观和人生信条,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班主任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