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艺葫芦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2021-08-27刘奥迪庞超越吕凯迪赵燕

种子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炭疽病防治技术

刘奥迪 庞超越 吕凯迪 赵燕

摘    要:工艺葫芦属葫芦科、葫芦属植物,爬藤生长。聊城东昌府区作为“葫芦之乡”,年综合效益已经超过10亿元,近年来工艺葫芦的产业链日趋完善、完整,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与雕刻技艺远销海内外。炭疽病是影响葫芦品质及产量的一大常发病害。针对工艺葫芦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供参考。

关键词:工艺葫芦;炭疽病;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8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6.429       文献标志码: B

1   工艺葫芦炭疽病的症状

工艺葫芦炭疽病在生育期中、后阶段发病严重,发病部位除功能叶外,还有茎蔓、果实等部位。幼株发病时,病菌来自种子,在子叶部位病症明显,初时为黄色小点,后扩散形成近圆形棕褐色病斑,直径在20~50 mm;植株成株期发病时,叶部呈现明显的黄色水渍状圆形褐斑,斑缘泛有褐色晕圈,叶上病部的大小不等,如果不及时治理则会在叶上形成连片病斑,并轮生有黑点状分生孢子;茎蔓部位受病菌侵染时,病部凹陷,有近圆形水渍状病斑,颜色随为害程度从淡绿色发展至黄褐色,且表面附有黑色孢子,发病后期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物枯死;果实受病菌侵染时,以膨大期为主,果实上先是密布近圆形水渍状病斑,病斑随发病程度从暗绿色发展至黄褐色,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会促生由黑色孢子形成的同心轮纹,病害严重时将导致木质部形成连片病斑,即“花脸斑”。

2   工艺葫芦炭疽病的危害

聊城东昌府区作为葫芦之乡,已传承千余年历史,炭疽病是葫芦加工成为工藝葫芦过程中的最大阻碍之一,建立在葫芦成果品相完好或形状特异的基础之上。工艺葫芦在经葫芦艺人加工后,其自身的价值会提升数倍,有着极高的收藏与观赏价值。工艺葫芦炭疽病病菌经连年种植与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工艺葫芦在田间的炭疽病发病率更为严重,生产上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工艺葫芦的田间生长过程中发生发育不良、产量下降、品相降级等问题,成为制约高效栽培以及工艺葫芦商品化的一大阻碍。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技术

3.1.1   选用无病种子

选留无病饱满的种子,播前用55 ℃水浸泡并搅拌0.5 h,期间保持温度恒定,然后用清水冲洗数次以保证种皮表面黏液与杂物清除干净。浸种后置于冷水中2~3 h以消除余热,中间换1~2次水,除热的同时也使种子更好地吸收水分,种子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发生膨胀后,置于3~25 ℃温箱中以纱布覆盖保湿、催芽,每24 h浇1次水,待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1.2   营养土消毒

按照芦苇渣∶珍珠岩=3∶1的比例配制[1],每立方米混加复合肥0.5 kg,然后使用50%浓度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混匀喷洒至土壤湿润后停止,然后使用塑料薄膜封严土壤,以获取更好的杀菌效果,然后将土分装到营养钵或穴盘[2]。

3.1.3   脱钵定植

种子露白后使尖端一方向下,轻轻播入基质中,距离基质深约1.5 cm,然后在温室内育苗28~35 d,此期间采用见干见湿原则进行管理,定植前提前7 d进行通风、降温、排湿炼苗。育苗期间为了防止徒长,应适当增加幼苗株间距。当株高15 cm时即可进行定植。定植移栽时,最好选取最近几天地温昼夜稳定在10 ℃以上时的天气,能够避免伤根,定植后应马上浇水,加快缓苗。

3.1.4   起垄清地、合理密植

田间起垄,实行宽、窄垄作业(3 m、1.5 m),垄高0.2 m,垄间0.3 m,大垄间搭架,小垄为过道,架下两垄中间挖深度0.2 m、宽度0.5 m的排水沟,株间距为2 m,定植约600株/667 m2。

定植前整高畦,在这之前须提前将土地中可见的病株残体进行有效清除,杂草、掩埋物等可使用铁铲等铲除,然后于定植前的3~5 d浇水,待水渗透后喷施除草剂,进行清地处理,并覆盖黑色膜和除草膜(主要是除杂草用)。

移植时,按照已确定的株间距定点在垄上打孔,挖开铲出适量泥土,将葫芦幼苗带土直立埋入,保证幼苗受光均匀,然后用土埋上并浇水。定植后需要检查栽苗处与地膜之间有无孔隙,若有及时用土掩埋,否则容易因为薄膜内蒸汽温度过高导致烧苗。

3.1.5   施足底肥

工艺葫芦的根系健壮发达,生长期长且耐肥力强,要施足底肥。一般按照每667 m2土地施农家肥2 000 kg、花生麸200 kg、磷肥60 kg的标准作为底肥。若土地为连作田,则应增施生物有机肥,以更好地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抵抗病虫害能力。

3.1.6   整枝打杈,及时清除带病部位

为使工艺葫芦获取更好的生长空间,要对葫芦蔓藤及时进行掐尖打顶(棚高为2~2.5 m,每株葫芦的生长面积有限,要及时打顶)。当葫芦的主藤蔓长到约为50 cm时就要进行摘心,仅保留第一或第二侧枝,以更好地促进子蔓抽生,待子蔓长至0.25 m时再次进行以上操作。

在田间进行打枝、摘心操作时,遇病、虫、畸形果应及时清除,并将剪除的病枝残果清理出种植地,以更好地保护健果,提高成品率。

3.1.7   规范用水,控湿控温

葫芦喜温,生育最适温为白天25~33 ℃、夜晚13~15 ℃。在夏季炎热高温天气,应当在清晨或夜晚及时进行浇水,以降低园内温度,白天时还应拉起园边遮阳网,棚内或温室种植的葫芦田地,应当及时打开风机或窗户,加速空气流通,降低田园空气温度。

3.1.8   轮作换茬

葫芦当年的种植地应当避免与其他瓜类和红薯接茬[3],最好是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轮作种植,在收获后应当彻底清除病株、病枝、残体和残果,清洁田园,起垄清地。在植物生长期,也应当及时摘除老、病、残叶,清除病株残果,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3.2   物理防治技术

运用田间管理技术,少施氮肥、合理密植,及时控制田间温湿指标,能够有效降低炭疽病的发病率。工艺葫芦炭疽病多发于夏季雨期,发病温度区间为9~30 ℃,适温发病区间为21~25 ℃,温度高于27 ℃时发病很轻,24 ℃为最佳发病期;湿度98%以上发病最盛,相对湿度小于47%时则不易发病。因此应当对田间进行有效温湿度管理,且及时清除田园病株残体。

3.3   化学防治技术

3.3.1   播种

播种后使用恶霉灵3 000~4 000倍液喷洒,防止烂芽和烂根。

3.3.2   套袋保护

果实套袋前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如喷洒浓度为50%的代森锰锌600倍液和浓度5%的氟蟲腈1 000倍液,可避免炭疽病菌侵染,对提高葫芦产品质量效果显著[4]。

3.3.3   杀菌剂的使用

在葫芦的整个生长期,要适时喷打杀菌剂,可以选用代森锌、杀毒矾、百菌清等药剂每隔7~10 d打1次药。打药前应先将病叶摘离田园,园外深埋或烧毁处理后再打药。

3.3.4   雨季防护

在每年7月中、下旬雨季来临之前,检查完病叶残株之后,喷洒浓度为50%的代森锰锌600倍液保护葫芦幼果。

3.3.5   果实膨大期

葫芦果实膨大期喷施浓度为40%的咪鲜胺EW1 500倍液,或浓度为37%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轮换使用两种药液每15 d 1次,共喷施3次。

3.3.6   结果后期

在结果后期,向葫芦喷洒浓度为40%的咪鲜胺EW 100倍液和5%浓度的甲氨基苯甲酸盐ME 200倍液,使用时需要混匀,可有效控制炭疽病发生,每15 d 1次,共喷施两次。

3.4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系新型生物杀菌剂,如贝莱斯芽孢杆菌、木霉菌等都对炭疽病菌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木霉菌生物农药为代表,盛宴生研究显示,长枝木霉SMF2对葫芦炭疽病病菌抑制效果达到83.95%[5],且在种植发芽前可采用种衣剂防治病害[6]。木霉菌等生物源农药具有特效期长、作用位点多、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功效,但目前在使用上也有着一些限制,例如定殖情况不稳定、相较于化学药剂有效期短暂、定殖后需经过一段缓冲期才能生效,但对于市场上当前存在的木霉菌剂等存在的种种弊病,已有相关报道可以提高其实用性与使用性。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等将来,生物源农药必将携各项优势逐步取代化学农药。

参考文献:

[ 1 ] 寿伟松,徐志豪,华卿,等.育苗基质对葫芦幼苗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5(2):11-13.

[ 2 ] 李菲,张少奇,刘国梅,等.工艺葫芦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21(7):51-52.

[ 3 ] 王德民,安泰.工艺葫芦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06(6):18-19.

[ 4 ] 刘梦铭,余薇,程娇,等.工艺葫芦高效防病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6,19(1):37-38.

[ 5 ] 盛宴生.长枝木霉SMF2对葫芦炭疽病防控及其机理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9.

[ 6 ] 阮盈盈,刘峰.木霉菌生物防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290-2294.

猜你喜欢

炭疽病防治技术
草莓育苗炭疽病防治关键因子研究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辣椒炭疽病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