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关键

2021-08-27崔金洋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未来趋势时代特征文化自信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支撑。坚定文化自信要聚焦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以“史”“时”“势”为关键培育文化自信。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厚植文化自信的历史土壤。坚持以经济建设筑牢思想根基、以核心价值指引思想方向、以国际眼光加强文化交流,以此聚焦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特征。以坚持文化创造大众化、注重文化服务多样化和推动文化传承技术化为方向培育文化自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自信;历史底蕴;时代特征;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政党对自身创造或信仰的文化价值和对自身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论述了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一是文化自信是基础性的存在,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思想指引和价值观引领。二是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磨中厚植文化自信。三是坚定文化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承接过去,更要放眼未来,发挥思想文化对经济基础、百姓民生、价值观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将增进文化自信融入时代发展的课题,将文化建设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1 史:坚定文化自信要厚植历史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这份自信源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源于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同各种剥削势力作斗争的历史,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一经形成便未曾中断的文化,坚定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使然,尤其是其中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直至今日仍然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目前我们对现存历史资料的归纳、整合仍不尽完善,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信息搜集优势整合历史资料。实时推出有偿或无偿征集传统文化相关资料的推文,发挥互联网程序的数据整合作用,定期整理已有数据材料并进行云备份,对有所破损的数字资料或档案文物进行技术性修复。另一方面,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新型传播媒介,将富有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元素融入其中,使人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感召。合理加大傳统文化创新性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优秀传统文化馆藏馆、代表性历史名城等旅游胜地拨放专项资金进行数字化改造。

1.2 发扬中国革命文化

中国革命文化是指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侵扰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在革命实践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和革命成果,经由理论升华形成的革命文化。19世纪40年代,在西方列强的暴力侵略下,中国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爱国青年、仁人志士无不用尽毕生所学探寻救亡图存之路,经历了从学习器具—制度—思想的演变,但是并未彻底改变中华民族水深火热的境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力挽狂澜,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推动中华民族“站”了起来。近30年的革命实践形成的革命精神,即使在今天依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方面,要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达形式,筑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除了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宣传标语、网络信息搜索平台和社交平台、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等都是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平台和媒介。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大众,尤其是要加强青年群体的革命史教育和革命精神学习。在推进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适当增加历史课程的分数比重,以此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中国历史,将其中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输出,增强学习革命史的吸引力。

1.3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促进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协调发展为价值取向,并不断调整自身具体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紧跟时代发展的具有指导性质的文化,它自身的先进性要求理论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聚焦时代议题。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化管理宣传部门在理论研究中的智力和资金投入,强化理论工作者的问题意识,聚焦时代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提质增效。同时,要注重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方向的思想预判和价值指引,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提炼和思想升华,对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现实价值。

2 时:坚定文化自信要聚焦时代特征

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依托社会实践的变迁而不断调整自身发展内容,以适应时代化发展诉求,从而保持自身的生命力。

2.1 以经济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和其他方面建设的立基之本,必须发挥经济建设在维护社会安定、改善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有成活的现实土壤。

其一,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实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3]在经济建设中尤其要加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将焦点聚焦于如何留住人才的现实问题上,提高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人才的福利待遇或增加优惠措施来吸引人才注入。其二,要坚持以经济建设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比重和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文旅产业的发展模式,建设文化产业信息投资服务平台。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技术输入,将智能化同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建设融合起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2 以核心价值指引思想方向

“文化自信的本质在于确立价值观‘最大公约数”[4],党和政府“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5],主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指向培育文化自信。

因此,我们应着力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人民大众所理解和践行的普遍化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缩提炼,由于其朗朗上口的特性被人民群众所熟记,应进一步加强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范及相关事件予以正面报道,增强正面典范的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此外,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在学校教育中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评优比重,注重在个人成长成才的初始阶段的正确价值导向。同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企业文化,坚持寓教于乐的活动方针,定期或非定期地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团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的日常活动中生根发芽。

2.3 以国际眼光加强文化交流

为了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多边发展趋势,融入世界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避免故步自封,必须坚持以大国思维看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共同发展的眼光加强文化交流。第一,要加强国家间优秀文化的互动交流,培养文化的包容性和先进性。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坚持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传播中国先进文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明交流,让世界各民族更全面地看待中国,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增进与各国人民之间的文明交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经济带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打造文化交流互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动沿线文化产业的投资与发展,打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多条干道。

3 势:坚定文化自信要着眼未来趋势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构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战略,必须占据时代高位,必须坚持以发展性、前瞻性的战略目光投入文化建设之中,着眼于未来文化发展趋势,保证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3.1 坚持文化创造大众化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表现为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创造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要求在文化建设上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创造多样化、多元化、创新性的文化产品和文学艺术。首先,要拓宽言路,搭建集中民智的信息平台。除了传统的信息征集渠道之外,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设文化创造信息收集网站和相关公众号平台,分类收集民众在文化创造中的意见和建议。其次,鼓励开展文化创新活动和发明创造活动,政府可为文化创造、创新活动拨付专项资金,从而激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作活力。最后,要完善相關监督、评测体系,对文化创造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并对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二次评测。

3.2 注重文化服务多样化

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在于享有文化,推进文化服务多样化是文化发展的实践趋向,也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表达。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新的阐述,表明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不仅呈现出量的增长,还对文化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创新文化服务形式,贴合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方面,要推进文化服务活动多样化。创新文化服务的具体内容,变革旧有的、单一的文化服务模式,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演出、组织文化产品体验测评活动和推动文化服务个性化等多项举措,丰富人民大众的日常文化娱乐活动。另一方面,要自觉抵制庸俗文化和不良文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类文化信息的出没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许多违反正确价值观的劣质文化,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揭开其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衣,还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一片清静。

3.3 推动文化传承技术化

技术化、智能化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何推动馆藏文化“活”起来,如何将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发展的技术性趋势愈发明显,如移动端支付明显大范围取代了现金支付,电子书籍超过了纸质书籍的购买量,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逐渐加深,为了保证文化传承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加强文化传承的技术性转化。

从空间格局上看,国际间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传承的横向坐标,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交融互通构成文化传承的纵坐标,它们共同构建起文化传承的空间交流格局,为了协调文化的空间传承关系,必须利用空间技术、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传承优秀文化。通过信息技术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和空间归类,方便后续查询工作的开展,同时互联网跨时空的特性为文化在较大范围内互通提供了技术优势。

4 结语

我们在面对如何提升文化自信的问题时,要聚焦文化产生的“根”,在厚重的历史底蕴下明晰文化自信的“源”;要实时把握文化发展的动态,推动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要以发展的眼光谋长远之“势”,推进中国文化长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牢固的思想根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57.

[4] 田克勤,郑自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1.

[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5.

作者简介:崔金洋(1997—),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未来趋势时代特征文化自信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
岛礁区攻防作战的历史演变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