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27荣辰初

艺术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应用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下各个领域的竞争都变得愈加激烈,各领域都必须牢牢把握住科技这把“利剑”,音乐领域亦是如此。从20世纪开始,电子音乐作为一种新兴形式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它的形成从客观上来看是音乐发展到现代阶段的必然结果,它可以很好地满足听众在音乐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上的要求。电子音乐与以往音乐的创作理念大不相同,它的出发点为声音,同时也给歌曲家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角度和技术。本文首先介绍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的相关概念,总结两者的结合历程,最后给出把电子音乐运用到电影配乐中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电子音乐;电影配乐;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J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对历史长河进行回顾,把目光聚焦在乐坛之上,可以发现我们正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由一开始走浪漫路线的“登峰造极”发展到印象流的“标新立异”;由新古典主义的萌芽过渡到现代民族乐的兴起;由序列音乐的出现到摒弃以大小调体系为基础的古典音乐。这些形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调性音乐长期以来“一家独大”的局面。紧随其后,出现了各种各样形式的音乐,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自身对音乐理念的理解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可以看出,近现代音乐正处在从单调的传统音乐形式发展到丰富的现代音乐的时期。这种环境促使大量有创新意识的作曲家的出现,进而出现了乐坛“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众多成果中,电子音乐又作为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星星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把电子音乐运用到电影的配乐中,可以在主题曲、中间插曲和场景音乐中展示出电子音乐的特点,使得整部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更加具有感染力、更贴合实际。把电子音乐应用在电影配乐中既是新时代下利用高科技的体现,又是实现两者相互发展的创新之举。

1 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简介

1.1 电子音乐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把目光转向1948年,法国的著名作曲家皮如尔·舍尔用“现实的声音”编出了一首《地铁练习曲》。作者对地铁进出站时发出的声音进行了收集,然后利用铅范盘重放,再加上简单的剪辑和拼接技术把自己所想象的音乐编成“现实的声音”,第一次为我们展示了电子音乐的魅力。电子音乐,通俗来讲就是指利用电子乐器产生不同的声音,或者是通过对乐器的声音、生活的声音、人们交谈的拾音,再加上后期合成和数字音频处理,最终在音乐理论的指导下编制而成的一种音乐。在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背景下,电子音乐具备其特有的创作理念,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崭新而又扣人心弦的艺术形式。我国音乐类高校中央音乐学院的相关教授曾把电子音乐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一是“社会化”的形式,具有经济价值、实用性和普及性特点;二是“专业化”形式,具有理论性、先进性和探索性特点;三是“家庭化”的形式,具有普及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特点[1]。

电子音乐从其产生之日起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比较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电子音乐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随着“新鍵琴”“太乐明电子琴”“玛特诺琴”等电子类音乐器材的制作并广泛地在现场演奏中被运用,电子音乐这一崭新的音乐形式面世。第二个阶段是电子音乐的发展缓速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成果是欧洲著名音乐家艾默特在德国建立了第一所电子音乐实验室,大大提高了电子音乐的处理效率。第三个阶段是电子音乐的发展突破期。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今天,计算机技术大量参与到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并且还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1.2 电影配乐简述

电影配乐的内容主要指三个方面,分别是场景音乐、主题音乐和背景音乐。场景音乐通常为在某一场景中的配乐,其目的是为某一场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变化奠定一定的基础,其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了保证影片的连续性,主题音乐通常会在影片中没有规律地出现。背景音乐通常指电影中有标识环境、具体场景、地域特色的音乐的统称,在形式上有画内乐和画外乐。它既可以来自对主题音乐的改编,也可以来自全新的设计。它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可以一次或者多次出现。背景音乐的配乐目的是提升电影故事的张力,烘托电影人物内心的情感[3]。

2 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渗透

通过对电子音乐和电影音乐历史进程的研究,可以明显地意识到把电子音乐应用到电影音乐中是新时代的一种必然趋势。20世纪60年代初期,电子音乐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第一次进入到电影音乐中。这一阶段的电子音乐由于技术的限制,仅仅充当了一种新的音乐元素,在电影配乐中的功能大多只是改善固定化的电影音乐表现模式。而且不单单是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方面有所涉及,爵士乐、流行音乐等形式也略有涉及。总体来看,电子音乐在这一阶段的应用并不成熟,大多数仅在科幻电影的音效方面发挥了作用,充当着制造恐怖气氛的角色。这是由于电子音乐处在萌芽期和发展初期,加上当时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作曲家不能够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编制出符合不同电影要求的配乐。进入20世纪80年代,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有了一定的磨合度,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领域逐渐延展,再加之一些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也为作曲家的创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是著名是作曲家吉利斯,他被誉为电子音乐领域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作曲家之一,于1970年开始涉足电子音乐并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其《火战车》《银翼杀手》等影片的配乐作品为人们称赞,可以说这些优秀的作品开创了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相互融合的新时期。当下阶段的作曲家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软件和设备,为电子音乐制造出电影场景中要求的各种声音创造了条件,推动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进入深度融合时期。电子音乐本身便具备着无限的可能,把它应用到电影配乐中必定可以为电影带来不止画面本身的内容,这显然是以前的音乐形式不能做到的[4]。

3 电子音乐应用在电影配乐中的方法

3.1 通过刻画非现实主义时空

电影是将空间、时间相结合的艺术,随着影视主题的不断更新,空间、时间都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之中。当不同的时空的同一时间,在同一时间点内交错出现时,就像影视里人物对过去的回忆,电子音乐能够把不同时空的交错感表现出来,把非现实环境中的时空感体现出来,进而带动观众顺利融入其中。电子音乐的这一特点,可以在表现非现实环境中的缥缈、虚无、流动的方面发挥作用,进而极大地提升观众对该作品的体验感。例如,第82届奥斯卡科幻片中属热门的《阿凡达》,影片的配乐师詹姆斯·霍纳在影视配乐中便运用到了电子音乐,他在交响乐的部分大量地添加了电子乐元素,从而实现了将潘多拉星球上的奇观异象展现到人们的面前。作曲家兼配乐师的詹姆斯在电影配乐上的突出特点是善于利用民族特色乐器,除此之外,他还把高科技下的电子合成设备充分结合进来,这些“蛛丝马迹”可以在作者的成名作《美国鼠谭》《泰坦尼克号》等作品的配乐中明显地感觉到。电影《阿凡达》的电子音乐设计师Simon Aranglen和交响乐演奏师Simon Thodes 在影片的发布会上曾讲到,影视中短短的几分钟情节就可有多达390轨的虚拟乐器和配乐参与其中。电子音乐能够借助自身悦耳动听的旋律、夹带着噪声感的音色及压抑的节奏把听众和观众引导到对梦境中虚幻世界好奇但又慌乱不安的情绪之中,让人们对眼前的“假象”产生飘忽不定的体验感[5-6]。

3.2 通过彰显高科技时代感

电子音乐的产生源于不断革新的工业化时代,而且在当今这个数字时代迅速地发展。可见,跟过去使用乐器演奏音乐大不相同,电子音乐在反映时代新声方面大有作用。新时代,电子音乐有了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加持,一般有两种形式区别声音音响的利用:一是用带有噪声音效的软件器材用表演音乐,做成一轨完整的音乐;二是直接将这些对比度强的噪声、电子声融入音乐,让音乐带有独特的音高和韵律。在科幻类电影中,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电子音乐,更是极大地彰显了时代感以及电子音乐与现代古典音乐之间的对比和差距。举例来说,著名影视作品《黑客帝国》,电影建筑了一个完全处在人工智能管控的世界,自然界所拥有的生命迹象仅仅留下了人类,而且他们的生存环境备受挑战。可以看出,电影的主题氛围是人工智能的冰冷以及人类的徒劳挣扎。另一部大量结合了电子音乐的影片《变形金刚》同样围绕着机器人与人类的斗争展开,第二部在一开始便展示了人类起源之际的地球本来面貌,通过电子音乐勾勒出了一幅超脱自然力量的画卷,足足持续了一分多钟机器人才开始在画面中出现。在电影的配乐中以管弦乐队为主,又加以电子合成的音乐音效,完美地表现出了该影片的机器感、未来感的主题。另外,同样流行全球的系列电影《谍影重重》,电影设立了一个科技时代拥有所有技能的蒙面、间谍形象,此处,对于音乐以及整体效果的要求是冷基调,没有煽情、欢快、轻松的旋律。电影的配乐刺骨、锋利,扣人心弦又兼具力量感,电子音乐与管弦乐的结合把影片的现代感强烈地表达了出来[7-8]。

3.3 通过体现流行的文化元素

近年来,电子音乐在各种硬件、软件技术手段的加持下,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音色来回转换,灵活广泛的音高和力度张弛是以往音乐所不可能表现出的现代人类体验。20世纪70年代左右,从欧洲的锐舞文化开始,电子音乐逐渐被应用到派对中,并且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和追捧,发展为当时的一种最为潮流的音乐形式。在电影中,电子音乐时不时会充当无源音乐连接剪辑镜头的角色,保证了电影的画面的活泼和趣味性。与此同时,电子音乐还利用自身特殊的音色以及简练重复的短小主题,与影片人物的性格相呼应,使得整部影片的陈述流畅、严谨。除此之外,电子音乐还会以有张力音乐的形式呈现各种场景的氛围感。将电子音乐贯穿于电影配乐中,这种音乐形式上表现出的统一,使得画内即有源音乐与画外音乐即无源音乐之间保持了一致性,让它们一起把影片的基本格调确立起来[9]。

4 结语

电子音乐的产生是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对审美艺术不断追求的必然结果。在不同艺术形式可以优势互补的背景下,把电子音乐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电子音乐蕴含着的无线可能性为电影配乐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电子音乐的音乐语汇和音乐组织方式都与以往的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使用大不相同,在電子音乐渗透到电影配乐的过程中,电子音乐由一开始充当音效的角色发展为能够在整部电影的配乐中发挥作用的蜕变,充分显示了电子音乐的强大和流行。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作用可以从刻画非现实主义时空、彰显科技时代感以及体现流行文化元素这三个角度加以发挥。纵观电子音乐以及电影配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得益彰及相辅相成。将电子音乐的应用运用到电影配乐中,不仅可以很好地表现电子音乐的音色、音域、主题、内容与编辑手段的特长,扩充音乐传播渠道,还可以提升电影艺术感的张力,进一步表现电影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管菲菲.运用电子音乐技术在无声电影《淘金记》中的实践与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 孙雨薇.论电影配乐的创作手法及其作用——以电影《敦刻尔克》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09):242-243.

[3] 赵宇彤.电子音乐在好莱坞电影配乐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4] 邱雪莹.电子音乐理念应用于科幻类电影配乐的创作特征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8.

[5] 陈喆.电子音乐技术在当代电影配乐中的重要性[J].通俗歌曲,2017(04):228.

[6] 石蕾.电影配乐中电子音乐的运用特点[J].电影文学,2012(10):135-136.

[7] 刘恩洋.电子音乐在科幻电影中的多点创新与多样重构[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20.

[8] 班建东.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的运用——以Hans Zimmer的作品为例[J].北方音乐,2016,36(10):209-213.

[9] 孙煜.《电影音乐,一段历史》—译介及其音乐美学相关问题的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3.

作者简介:荣辰初(1989—),女,上海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打击乐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应用方法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改进神经网络的电子音乐辨识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电子音乐信号辨识模型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关于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