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POA”理论为依托的《英语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究

2021-08-27王俊英刘宇周莹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英语语法

王俊英 刘宇 周莹

摘   要: 语法的精髓在于语言的使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灵活地运用语法规则指导具体的阅读、翻译、写作实践。通过剖析POA教学理论的内涵,探究POA理论对语法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和适用价值,以此理论为依托,借助慕课、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尝试构建英语专业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语法教学充分融入读、写、译的语言应用实践中,有效强化语法意识和语法应用能力。

关键词: POA理论   英语语法   混合式教学模式   语法应用能力

一、引言

英语语法是遣词造句、语篇理解和语篇构建的基础,是学生形成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在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英语语法”是专业基础课,通常在一年级的一、二学期开设,该课程能够助力其他专业课程顺利、高效开展。学生在语法课程中形成的对英语词法、句法结构与规律的系统化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其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准确分析字、词、句,在“英语阅读”课程中攻克长难句,使英语口语表达更加流畅、有条理性。其次,对英语写作类和翻译类课程的支撑作用更大。简言之,语法的精髓在于语言的使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当前的语法教学仍以词法、句法等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的讲授为主,对阅读、翻译、写作技能的应用训练明显不足,可选择性输入材料有限,学生习得的语法知识没有内化,在不同情境中对所学语法规则的灵活应用能力不强,导致在口语、翻译、写作中仍存在诸多语言表达错误。语法课堂教学活动以问答和讨论为主,虽设有小组研究性学习环节,但过程性评价并不规范,总体来看,教与学的融合度不高,学生参与不够充分。因此,在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紧张的形势下,如何更新教学设计理念和流程,使学生真正内化所学语法知识,把语法知识转化为语法能力,赋能阅读、翻译、写作实践,是课程组教师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理论综述

1.“POA”理论内涵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由文秋芳教授团队于2014年正式提出的一种新型外语教学理论,是对“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该理论体系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组成(文秋芳,2017)。其中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学用一体”“文化交流”和“关键能力”,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方向;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是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引;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均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的,是POA具体实施的步骤和手段(文秋芳,2018)。

不同于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所提倡的“学生中心说”和体现的“重用轻学”问题,POA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主张,倡导将“学用一体”的教学设计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并强调“以评为学”。首先,POA理论主要针对较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该理论认为,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较高级学习阶段的课程内容都具有較强的专业性,教师若只担当咨询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很难延展探究的广度和深度,无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学习效果来看难以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POA认为教师在提供一般化帮助和引导的同时,更应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驱动任务场景的设计、产出总任务和子任务的确定、输入性材料的选择、产出任务的促成评价及产出结果的分析和完善上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及时做出合理安排、总结和评价。其次,在教学假设上,虽然“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都重视输入和输出的作用,但是并未揭示输出对输入的驱动作用,且因过于强调任务的交际性,使得教师放任过多,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充分,导致“重用轻学”的问题。POA“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具体的流程设计将听、读的输入性学习和说、写、译的语言产出运用紧密结合,实现动态对等,使学生“以用促学”“以学助用”“学以致用”和“学有所成”(文秋芳,2017)。

2.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核心内容是对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的融合。混合式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拓展延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评估,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开拓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强调的是教师指导性与学生创造性的结合。

在线上教学平台的辅助下,教学地点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的三尺讲台,呈现了地域空间的半开放性;线上的预习、辅导和答疑可使线下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更有效的分配;教学内容上打破了教材的限制,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在平台数据的支持下,教学评估更具把控性。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为教学改革带来的种种机遇,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信息化教学需求加大,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POA”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英语语法”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建设

大多数院校的英语专业语法课程教学仍围绕某一套特定的语法教材展开,使用较广的是章振邦教授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六版)。虽然该教材的编写体系完整严密、内容丰富、理念先进,但知识点繁多,且难度较大,一般本科院校的语法课程仅有60学时左右,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单纯依赖教材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法学习水平和需求梳理学习要点,将教材内容和相关慕课教学资源,如暨南大学的国家级精品课“英语语法与写作”和集美大学的“英语语法和句子写作”课程系统整合,自主汇编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讲义材料,并在学习通平台自建“英语语法”课程,上传相关学习资源,创建相应题库。

2.线上预习阶段的“驱动”

课堂教学的前一周,教师发布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自主完成《英语语法与写作》(暨南大学)及《英语语法与句子写作》(集美大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并在学习通平台借助英文期刊、等级考试试题、经典英文小说选段或中英翻译作品等文本发布驱动任务及相应的语法输入性材料,学生结合材料,对语法规则进行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以小组形式完成驱动任务,上传平台,并准备在线下课堂以口头报告或演讲形式输出。

以“定语”的学习为例,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对慕课和讲义材料的自主学习,总结归纳定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尝试采用段落改写的形式进行输出。教师设计的场景为: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外文化节,届时会邀请外教和所有的留学生朋友参加,你有幸被选为英语专业的发言代表,将以“中国传统习俗”为主题进行发言,旨在向外国朋友介绍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有一篇发言稿,但发言稿的句子均为简单句,语言表达连贯性不强,请尝试应用语法知识尤其是定语知识对其改写,完善句子结构。学生对此任务尝试进行输出,发现不足,教师对学生的产出困难进行诊断。学生在改写过程中会发现对非限定动词作定语尤其是不定式作定语的形式概念模糊,对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定语的意义理解不够全面,对定语从句的先行词的确定和关系代词的选择不够准确,对主谓一致的问题把握不清。学生了解了自身在定语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会更有意识地进行二次输入,优化输出。在此阶段,学生亦可在平台的讨论区提问并展开交流,使线下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3.线下课堂教学的“促成”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学习通平台的签到功能监督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基于课前“独立自主”和“小组协作”的驱动任务完成相关的成果展示,在听取学生汇报时,教师可通过视频形式将学生展示情况记录下来并分享到平台,利用平台互动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报告中出现的典型、普遍问题,从输入材料中选择有用的部分进行再加工。而后,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描述产出任务,设计句子翻译、长难句语法项目分析或段落改写、续写等多样化的产出练习,提供充分的促成材料,在教师专业的分析跟进和引领下,深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渐进增强说、写、译的语言产出能力。在每一个产出任务完成之后,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二次语言产出成果进行再评价,并对重要知识点和语法规则进行梳理和强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同样以“定语”为例,在完成上述段落改写形式的驱动任务之后,教师说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知识目标为重点掌握动名词、不定式、分词作定语的不同用法和意义,掌握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使用(that and who,that and which,as and which,but...),理解并掌握双重和多重定语从句的辨别和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层面使学生能灵活、准确运用定语和定语从句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较难英文段落的语法分析及复杂句的翻译和写作。德育目标层面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相关语料的选择性输入和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励学生在对外交流中能够用准确的、富有意义的英語表达思想,讲好、传播好中国故事。基于这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教师确定的产出任务为:将一段150词左右的有关“中国书法文化”的中文介绍翻译成英文,文中有多处表达可采用定语结构,学生需要进行分析和挖掘。因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词汇障碍,教师会在文中对一些专业术语和较难词汇进行提示。为确保顺利完成最终产出任务,教师会在促成阶段设置句子分析、改写和翻译形式的子任务,针对驱动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重点对非限定动词作定语和定语从句的应用进行促成。针对非限定动词作定语,教师会从输入材料中选择十个例句带领学生进行定语的分析,总结不定式作定语的不同情况,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定语的不同用法和意义,阐释与所修饰名词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定语从句的学习,教师首先会给出十组句子,每组包含至少两个简单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形式的定语从句将其整合成复杂句,也会给出较复杂的汉语句子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因此,在促成阶段,教师从非限定动词的定语表达、定语修饰语与所修饰名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定语从句的改写到复杂句的翻译,遵循POA理论在促成上的渐进性、多样性和精准性,使学生在最后段落翻译任务产出时能够准确地对定语成分进行分析和挖掘,并完成语言转换。

4.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产出评价

在各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利用平台的记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量化,并强化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根据学习通平台的签到情况、预习效果、驱动任务质量、成果展示情况及聚焦于语言输出的单元测试等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总体评价,评价手段更丰富,有了平台数据统计的支撑,评价结果会更客观。其次,POA的评价方式倡导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课内和课外评价贯穿结合。在输入促成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句子分析、句子改写和翻译等子任务的产出成果进行即时评价,同时结合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课后学生完成段落改写或翻译的最终产出成果,并上传学习通平台,教师随后在线上对其进行再评价,并对产出成果的优秀范例进行线上展示和公开讨论学习。

四、POA理论应用于“英语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POA理论强调,驱动环节的交际场景的呈现要具备真实性。在上述针对定语从句学习的案例中,驱动环节设置的场景为中西文化节的“中国传统习俗”主题发言稿的改写,此情景是学生日常社团活动中经常接触到的,具备交际的真实性,且对中国传统习俗的介绍是学生日常口语、阅读、写作的热点,英语专业学生担当着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职责和使命。因此,这一交际任务的设置兼具实用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在语言表达上,大一学生此前肯定进行过类似的应用,但不论是口头陈述还是书面写作,学生大多使用的是口语化的简单句,不能准确、流畅地应用包含不同从句类型的复杂句进行话题阐释。语法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进行选择、改错,而是将语法知识内化,带动其形成较强的口语、翻译、写作能力。

2.POA倡导的“学习中心”和“学用一体化”要求教师认真计划、组织和主导“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师的有效引导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组教师应群策群力、仔细斟酌、详细制定每个教学单元的驱动任务,并提供充分的可输入性材料。POA对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且考虑到课时紧张,为确保学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更高效地完成语言产出,教师最好在学期初将每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驱动任务告知学生,使其能够有意识地构建系统的语法知识框架,并有充裕时间提前预习和进行产出实践的模拟。

3.POA指導下的“英语语法”课程的每项驱动任务应具体明确,根据讲授内容的特点,每个教学单元围绕阅读分析、翻译、改写的一个或两个方面的驱动任务展开,切勿面面俱到,给学生造成较大负担,适得其反。另外,驱动任务的难易度需把握好,可从句子的分析、翻译和改写逐步渐进过渡到段落的分析、翻译、改译或改写。输入性材料的选择要多维多视角,除了迎合专业四级考试需求的测试题材料外,还要多关注时事,多搜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新闻素材和话题,从语法视角进行语言剖析,尝试拓展性的翻译和写作,如此,学生的驱动兴趣更浓厚、成就感更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自信,激励其在对外交流中更积极地用准确的、富有意义的英语表达思想,传承、传播中国文化。

五、结语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POA教学理论不再单纯地应用于传统的语法课堂教学,而是借力信息技术,综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灵活、便捷、开放性、交互性和课堂面授的真实性、现场感、反馈的及时性等优势,优化创新英语语法的教学组织和学习方式,通过“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和“评价”的教学流程设计为语法知识的运用提供具体的实现路径。POA理论主张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相互联动,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以用促学”“以学助用”“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在学习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关注学生关键语言能力的提高。在POA视角下展开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在传统的语法知识性输入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合理的产出任务,包括句子翻译、长难句语法项目分析、段落改写、续写或续译等不同形式的“学”与“用”紧密结合的语法教学活动,提供充分且具可选择性的输入材料,结合师生评价体系,将语法教学与读、写、译充分融合,学习语法的同时带动学生综合语言产出能力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3]毕争.“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教学材料设计与使用[J].外语教学,2019(7):61-65.

[4]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37-43.

[5]张芳.基于慕课与传统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16-317.

[6]赵巍炜.基于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3):76-79.

基金项目:

1. 2020年河北省教育厅英语教改项目,以“POA”理论为依托的英语专业独立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YYJG060)。

2. 2020年唐山学院教改项目,基于慕课和学习通平台的商务英语专业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编号JG20 123)。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英语语法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有提示词的题型解析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评估
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