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行为理论对民办独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021-08-27戚旭阳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指导作用

戚旭阳

摘   要: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重要话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入英语语用学教学。而言语行为理论的实用性能够使中国英语学习者恰当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因此对于言语行为理论如何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民办独立院校   公共外语教学   指导作用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学者奥斯汀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大学上所做的一系列讲座上提出来的。1962年奥斯汀去世后由他的学生整理了讲座上的内容并以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为书名出版。后来美国哲学家赛尔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逐渐发展成为语言哲学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奥斯汀认为语言既可以用来描述事物又可以“以言行事”,也就是通过说事来做事。他认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言语行为。这种“以言行事”的重要思想是语言行为的理论基础,并且这一理论打破了人们以前对于语言的性质和功能的认知。奥斯汀认为施为性话语虽然在语法上可以构成陈述句,但是可以不具有陈述或者描述性功能。奥斯汀区分了“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他认为“言有所述”只是涉及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言有所为”则是词汇的本身含义,代表了某些特定的行为。奥斯汀认为话语具有话语意义和施为意义两层含义。话语意义指的是词汇字面上的意思,是对于事物的客观性陈述;施为意义指的是说话一方的话语在听话一方达到了某种效果,比如陈述、请求、允诺、建议、命令或者警告等。奥斯汀在此基础上把话语分为表述句和施为句。表述句意在“以言指事”,施为句是“以言行事”。

比如说:

(1)I go to work from Monday to Friday.

(2)I teach Chinese.

(3)I watch movie once a week.

例(1)、例(2)和例(3)都是表述句,说话者不是要去做某事,只是想要表达一个事实,因此三个例子都是表述句。

(4)I do.

(5)I apologize.

例(4)和例(5)都是施为句,这两句话完成了特定的言语行为。例(4)是完成了结婚过程中的宣誓行为;例(5)是完成了做错事向别人道歉的行为。这些话语在说出的同时完成了这些行为,也就是所说的通过说事来做事。

随着不断的研究探索,奥斯汀最终发现和施为句一样,表述句存在真假和恰当与否的问题。他深入研究后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这三种行为中最为学者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后来美国哲学家赛尔将言语行为理论对单独的话语的研究发展到对于人类交际行为的研究。赛尔认为语言就像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有限制的有意图的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言语行为也可以归类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他把言外行为分为新的四种类型:表述句,这一类型指的是说话者对于自己所说出的话语里做出了对于某件事情的表态,做出了对于内容的真假判定;指令类,指的是说话者让听话者按照说出的话语做事;承诺类,指的是说话者对其将来的行为采取不同程度的许诺;表达类,指的是说话者的话语内容包含某种心理状态;宣告类,指的是说话者说的话语内容符合客观发生的事实。赛尔认为每一类行为都有适从方向,也就是说话者所说的言语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阐明言语行为新的分类标准以外,赛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既是语言对显示的顺应,又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还是对人的心理动机的顺应。直接的言语行为是一个人直接通过话语形式的字面意义实现其交际意图,但是当通过话语表面意思取得了潜在意义的效果时,就是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说明要想真正理解话语的真实意思,只依靠分析句子结构和分析语义证实句子的真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话语只是想要表达某种意图的行为。例如:Can you close the window? 或者Can you pass me the salt? 说话者说这两句话的字面意义,看起来是询问听话者是否具有开窗或者递盐的能力,但是真实用意不是字面意义,而是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话人想通过这两句具有歧义的请求话语来请听话者帮助自己关窗或者帮助自己把盐递过来。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说话者的问题,还提出了听说话者的请求,也就是关窗或者递盐这一动作。说话者通过言外之意达到潜在请求。

二、民办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民办独立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别分析。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目前多数民办独立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生的成绩得不到提升,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虽然部分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在中小学时期英语学习多以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因此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民办独立院校的学生多以个性发展为主,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民办独立院校的英语授课班级人数过多,基本人数都在60人—70人,有的班级人数甚至超过70人,加大了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难度。在有限的课时中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正是由于学生人数的原因,导致部分教师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无法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锻炼,导致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不好。

三、言语行为理论对民办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听说读写是每种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更注重读写方面的教学。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英语的教学都围绕单词和语法,题型只限于翻译、阅读和作文。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检查只是局限于课本或者课文背诵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人际交往中要获取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和言后之意,言语行为理论对于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听和说往往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听说这两个方面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困境之所在。目前虽然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都放在读写方面的学习,普遍缺乏听说方面的学习,学生只在英语听力课上能听懂,在真实人际交往中无法获取有效信息。言语行为理论既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说话人的话语本身信息,也就是言内之意,又可以使学生获取话语的隐含信息,也就是言外之意。很多听力材料都隐含了很多内容。要想清晰透彻地理解听力材料的意思,必须懂得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例如A说: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up of coffee?B回答:I have a date with Ada. 这段对话中B的言外之意就是对A的邀请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因为和朋友有约,所以不能和A一起去喝咖啡。如果A没有理解到B的言外之意,就会造成双方的交际失败,可以看到话语的言外之意对于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交流中还要考虑周围的环境,也就是所谓的语境。语境指的是语言环境,指的是说话双方在说话的时候所处的状况和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所说的话往往依赖语境,因此交际双方要掌握语境知识,才不会出现交际失败的结果。一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都偏重于书面学习,忽视学生的口语能力。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英语,因此口语教学刻不容缓。教师在口语课上应该教授学生言语行为理论的相关知识。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都是有语境存在的。语境会影响话语的含义。学生要掌握好交流过程中的语境,根据语境理解说话者真实想表达的意思。教师在口语课上可以模拟很多场景,让学生根据不同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知道在不同场景该使用什么樣特点的说话方式。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使用比较口语化的语言,但是要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的对同样的话语不同的理解。比如说中国人见面常常会说,“吃饭了么?”或者“这是要去哪里啊?”等寒暄语,并无其他言外之意,但是这在英国人或者美国人看来是对于个人隐私的打探或者一起吃饭的邀请,会造成交际双方的误解,导致交际失败。外国友人来中国家庭做客,吃饭的时候觉得饭菜好吃一般会说:“The food is very delicious.”主人听到后就会中国式委婉回复:“哪里哪里,一般一般。”这种回答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正常的,但是在外国友人看来就是主人对自己的赞美表示了怀疑。这就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张开嘴说,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对方话语的言外之意,达到交际的目的。

阅读是作者通过作品和读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读者从作品中获取作者想要表达内容的过程。这是一种隔空的交流,读者可能会以个人的角度理解作品,可能产生一些误解。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某个社会的文化,这种语言传达的内容取决于文化的变化。一个人对母语材料的理解更加容易不是因为他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而是因为他对母语文化更加熟悉,他对这个材料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但是,当人们阅读作为外来语的阅读材料时,因为缺乏外来语文化背景知识,往往无法理解材料的言外之意。材料的言内之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引入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们才可能理解英语阅读的言外之意,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否则,学生只能是因为无聊、缺乏理解甚至误解的原因导致对英语厌学。

阅读的目的是解读有意义的信息,而不是解读单个单词的意思。学生的阅读目的不是学习单词的意思而是获取文本的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阅读当做一个整体的对具有意义的句子或者篇章进行理解的过程。通过言语行为理论可以知道文化背景知识影响所有的理解过程。一个人越熟悉这个材料的背景知识,对文章的理解就越好。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综合工程,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用于这个工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应该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Searle, J R. Austin on Locutionary and Illocutionary Acts[J]. Philosophical Review, 1968(4).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黄刚.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0):128-130.

[5]杨平.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2):203-204.

项目来源: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英语‘直接请求的语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校科字〔2019〕037号。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指导作用
探讨CTCS-3级列控系统对STP系统的指导作用
血清降钙素原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指导作用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美剧中拒绝策略的研究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
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应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