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与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2021-08-27崔常俊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非遗语文教学

崔常俊

摘   要: 说唱文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门类,将其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是极具创新意义的改革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耳闻目染,体验文化韵味;借鉴改写,打通文体壁垒;练笔创作,锻造写作功力;古为今用,转化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语文教学健康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非遗”   语文教学   说唱文学

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课题,“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在与时俱进中发扬光大……是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恒久坚守的人文主题”[1]。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2](52-54),都是必须关注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如何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深厚营养,并且与语文教学实践完美对接,以故为新,继承发展,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把传统说唱文学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将是一条新颖的改革思路,对于传承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具有重要意義。

中国传统说唱文学源远流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色”[3](111-116)。先秦时期有瞽矇说唱、优孟衣冠,荀子的《成相篇》具有开创性;唐代有俗讲、变文,宋代有讲史、小说、说经、鼓子词,金代有诸宫调,元明有词话,明清有弹词、鼓词、宝卷、子弟书、木鱼歌、莲花落、道情、小曲等,丰富多彩。说唱文学通俗易懂,形式灵活,韵散相间,说唱兼行,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唐代俗讲借讲佛经故事来劝善。变文说唱流行一时,城市乡村都有表演、劝善娱乐的功能。明代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讲述包公故事,蕴含劝善惩恶的思想。弹词多唱儿女情长、家庭琐事,篇幅较长,受到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的喜爱。鼓词多唱金戈铁马、英雄征战传奇故事,豪放阳刚,摄人心魄。这些生动活泼小的说唱文学形式若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精彩呈现,必然会取得既新奇又有益的效果。

一、耳闻目染,体验文化韵味

听和看是摄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的海量资源,手机的强大功能,为说唱文学融入语文教学提供了便捷的科技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化部门或“非遗”保护部门的网络资源,安排学生收看收听弹词、鼓词表演,了解这些说唱文学的历史源流、表演特点、主要内容和艺术趣味等,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扬州弹词《悠悠运河柳》创意新颖,展现运河两岸的风情民俗。温州鼓词《洪水无情人有情》讲述温州人民及海外同胞捐款捐物以救灾的动人事迹。《白蛇宝卷》演绎感人的爱情、痴情、亲情,令人慨叹万千。山西柳林的秧歌、鼓书、道情等,宣传地方文化,展示传统艺术,文化与旅游融为一体。“语文课程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单独地传承传统文化这一问题,还应在语文课程的实用目标与文化目标的关系域中深入把握”[4](53-57),学生通过观赏说唱文学,体验浓厚的文化气息,品味独特的语言特色,增强传承优秀文化的信心。

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说唱文学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道德模范的光辉事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比如可把这些故事改编成河南坠子、河洛大鼓等说唱文学形式,接地气,受欢迎,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长沙弹词的表演艺术备受热捧,演出不断,内容丰富,合理选择相关曲目,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补充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老舍指出:“鼓词、相声、评书、琴书等曲艺形式有不少智慧,民间艺人世界暗藏有生命力的东西。”[5]显示出鲜明的中国气派,若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则可以借助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产生积极影响。

从艺术方面来看,说唱文学最明显的风格是通俗易懂,虽土得掉“渣”,但有趣有味。如清代车王府藏鼓词《西游记》,改自小说,屡出新意,“改编与创新的基本原则是世俗化、生活化、趣味化,即尽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世界”[6](165-172)。北京鼓词《封神榜》的基本情节与小说相似,但思想内蕴更加靠近普通民众,更加体现现实主义精神,更加符合草根阶层的审美口味。河南坠子历史悠久,传统深厚,风格鲜明,高亢质朴,人物形象突出,善恶分明,唱腔丰富,变化多端,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安徽、北京、天津等地。评书艺术只说不唱,感染力极强。单田芳先生是举世公认的评书大师,他善说、会演、能评、擅学,绘声绘色,令人身临其境。他所说的100多部书至今仍然流行于网络、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授课内容,运用说唱文学材料及技巧,编一套鼓词,唱一出坠子,演一段评书,肯定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口碑爆棚。而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为说唱文学进入校园提供了政策支持,如何操作运转值得研究并实施。

二、借鉴改写,打通文体壁垒

中国传统文学样式极其丰富,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词等,《昭明文选》收录的作品类别有数十种之多,如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等。就时代而言,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均为代表性文学。文学体裁之间的界限是可以打通的,如唐代诗歌达于鼎盛,后人无法超越,宋人先是学习借鉴,随后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亦独具面目。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打破文体之间的壁垒,融通无碍,蔚为大观。在语文教学中说唱文学与其他文学样式之间如何打通,值得探讨。

(一)文体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其他文体改写成说唱文学。说唱文学流畅利落,易读易记,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里收录了《花名歌》,俗不伤雅,韵味盎然。“文本改写出新意,课堂表演添兴趣”[7](34-37),学过《窦娥冤》,可以鼓励学生将其改写成弹词并演唱,既有助于理解戏剧的艺术风格,又有助于体味戏剧与说唱文学的区别与联系。教完《孔雀东南飞》,可以指导学生将它的五言句式扩展成七言诗赞并表演,温故而知新。讲授过《大卫·科波菲尔》,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评书并演说,体味中外文化的差异与沟通。教师如果采取这些措施,势必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亦随之活跃、精彩。

(二)旧瓶新酒。仿写是练习写作的必由之路。李白曾经三拟《文选》,杜甫广泛学习前代诗歌而集其大成,韩愈对《尚书》《春秋》《左传》《诗经》等经典反复揣摩进而形成猖狂恣肆的文风。创新来自模仿,模仿是创新的必要步骤。在2018年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评选中,中篇弹词《焦裕禄》夺得桂冠,其他如京韵大鼓、天津时调、扬州清曲及四川清音等说唱文学形式相继登台,赢得观众称赞。苏州宣卷近年来受到文化部门的重视,得到传承保护,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层出不穷。绍兴宣卷《哭笋救母》有改写有仿写,其中清廉文化因素被挖掘、创新、宣传,古为今用,创造转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说唱文学的语言、结构、技巧等都可以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仿写弹词开篇,作为演讲稿的开头,比赛效果自会不凡;仿写鼓词片段,赞美身边的好人好事,演出必当夺人眼球;仿写河南坠子,讲述学校生活的趣味镜头,当会使人相视而笑。教师指导学生仿写说唱文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练笔创作,锻造寫作功力

单纯的模仿如幼童学步,一旦融会贯通,则可以尝试自由抒写。在宋代词人群体中,周邦彦可谓集大成者。他写词,融汇了温庭筠的秾丽,融合了韦庄的清艳,借鉴了冯延巳的缠绵,吸收了李后主的深婉,汲取了晏殊的蕴藉,发展了柳永的铺叙手法,终于造就了富艳精工的个人风格,成为词家正宗。“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深入推进,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引起我国高中语文教师的注意,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8](135-136),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说唱文学写作的思想性。传统说唱文学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运用俚俗的语言讲述市井凡人喜闻乐见的故事,娱乐与劝善并举。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9](115)俗文即包括宋元话本在内的各类说唱文学,劝善惩恶为其旨归,即在其中表彰符合当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物事迹,以教化世人弃恶向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这一传统,鼓励学生借助说唱文学的形式讴歌正面人物,赞美积极事迹,传播正能量。比如,在学习了古代著名作家作品之后,可以用创作弹词开篇,讲述作家生平,概括作品内容,评论作品艺术,形式多样,生动灵活,在创新的同时,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写作能力,一举多得;在教学了近现代小说作品之后,可以借鼓词的形式续写,联系实际生活,设想主人公在当代社会的奇遇,歌颂伟大的时代。在学习了外国文学作品之后,可以用说唱文学的形式复述情节,品味中西文化的意味差异,创造令人惊异的另类“画风”,坚守文化自信的同时,体会文化的交流互动。

(二)重视说唱文学写作的艺术性。说唱文学品种丰富,各具风格。弹词柔,鼓词刚,小曲轻快,评书形象,如此等等,多彩缤纷。歌颂英雄人物、正面典型,可采用鼓词的形式,慷慨激昂,情绪高亢,思想性与艺术性达于统一;讲述生活趣事、校园一角,可采用小曲的形式,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叙述国家大事、重大工程,可以采取评书的形式,大气磅礴,音韵铿锵,宏大叙事与厚重思想有机融合。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思考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对立、交融,理解文学源于生活的理论思考,提高创意写作的实战能力。因此,说唱文学融入语文教学,“将有益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益于语文在学生整个人生中‘奠基作用的完整实现”[10](36-38)。

总之,说唱文学与正统诗文相比,更加通俗明快,接受范围更加广泛,与正统诗文可以多维互动,共同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剔除说唱文学的糟粕,发掘积极价值,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探索构建独特的语文教学形式,推进语文教学健康发展,无疑是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思路。

参考文献:

[1]陈鹏,靳晓燕,姚晓丹.营造奋斗情境   厚植家国情怀[N].光明日报,2019-6-8(7).

[2]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5).

[3]方光耀.特色与民族音乐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0(6).

[4]温小军.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个必要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9(06).

[5]孙郁.于阡陌野径开辟文学新境(高峰之路)——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N].人民日报,2019-1-29(20).

[6]纪德君.古代小说经典的民间重构——清代车王府鼓词《西游记》论略[J].学术研究,2016(04).

[7]杨成海.文本改写出新意,课堂表演添兴趣[J].贵州教育,2014(14).

[8]杨新洪.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9]鲁迅.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0]王泽龙.语文课程中曲艺文学的缺位与缺撼[J].教学与管理,2016(28).

猜你喜欢

非遗语文教学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