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支架式教学法研究综述

2021-08-27徐山燕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研究综述英语教学

徐山燕

摘   要: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在国内外教学实践中效果突出。为了解国内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收集并分析资料,得出如下结论: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研究内容比较传统,研究方法单一。一方面要增量,另一方面要提质,扩大研究范围,创新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并积极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促进支架式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深入融合,增强外语教学效果,不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输送高质量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教学   研究综述

1.引言

支架式教学法的定义有很多,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定义源自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1](62-63)。

支架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2](29-3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潜能,这种教学思想符合我国课程改革的标准,在国内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为了解国内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收集数据并分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促进支架式教学纵向深入发展,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以硕博论文为检索种类,通过高级检索选择硕士毕业论文,主题词设置为“支架式教学”,不设时间限制,数据最后更新时间是2021年3月29日,共检索到575篇硕士论文,手动删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硕士论文313篇,剩余262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一般是基于文件、著作或杂志或者已经发表的、别人收集的数据,然后对已发表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或综合的一种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分析和评价收集到的数据,旨在更好地了解支架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为今后支架式英语教学研究进行提供参考。

3.数据分析

如表1所示,基于上述检索条件,得到的最早将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硕士毕业论文为2004年,所以研究时间跨度为2004年—2021年。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从整体来说,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自2004年起至2016年呈上升趋势,从2016年到2020年基本呈波浪式上升。2021年发文量为0篇,因为2021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数据还没有上传到中国知网。为了便于分析,将2004—2021按时间先后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2004—2009),初探阶段(2010—2015)及发展阶段(2016—2021)。

3.1萌芽阶段

为了更好地分析数据,首先将收集到的数据根据研究对象进行一次分类,再根据课程类型进行二次分类。因为在收集到的数据中研究对象不涉及研究生等其他教育阶段的学生,所以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六种:大学、高中、高职、中职、初中和小学。从课程类型来说,英语的课程类型主要分为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和英语翻译五种。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如下:

萌芽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2004年—2009年,如表2所示,这一阶段共有9篇论文。国内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首先应用于高中英语,三年后首次应用于大学英语,四年后首次应用于初中英语,这一阶段支架式教学还未应用到高职、中职和小学英语教学中。

首先,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赵海燕(2004)首次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搬到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舞台,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结论。侯红娟(2007)首次将支架式教学法与大学英语相结合,初探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彻支架式教学模式。张湘丽(2008)首次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证明了支架式教学有助于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研究对象来看,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始于高中教学,但研究重点集中在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上。从课程类型来说,这一阶段主要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写作。如:吴凡(2008)、徐惠燕(2009)、张灵贤(2009),他们的实验结果均支持支架式教学对英语写作有促进作用。通过支架式教学,学生的英语写作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所改善。另外,杨坤伦(2005)还从学习者、教师、教材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支架式教学法在国内的适应性问题。

萌芽阶段,研究者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乎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如:第一,一些教师未受过支架式教學法专门、系统的培训,如何确保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技术问题?第二,实施支架式教学法的关键是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其搭建支架,如何精确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第三,虽然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在课上有限的时间内为不同学生搭建不同的支架。第四,支架式教学法的思想核心是知识的获取在于学生的主动构建,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灌输性教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与新的教学方法相差甚大,学生能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思想或者说学生先前养成的学习习惯会不会影响支架式教学法的使用等问题。

3.2初探阶段研究

初探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2010年—2015年,如表3所示,这一阶段共有89篇论文,研究数量远远超过萌芽阶段的9篇。萌芽阶段仅仅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英语、大学英语及初中英语教学,初探阶段将支架式教学的使用范围延伸到高职英语、中职英语和小学英语教学。

如表3所示,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张玉瑜(2012)第一次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英语,探讨了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张莉波(2013)初次探究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证明了支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支架式教学法首次出现在中职英语中是2015年,这一年共有3篇论文出现(孟继伟,2015)和(赫玉星,2015),他们分别将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英语阅读、口语并证明了其有效性。吴晶晶(2015)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尝试了支架式教学。

从研究对象来看,有46.07%的文献涉及高中英语,26.97%的文献有关大学英语,其次是12.36%与初中英语相关,说明了支架式教学在本阶段的研究仍然以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为主。从课程类型来说,研究聚焦在英语写作和阅读上。如:王金迪(2015)和卢艳萍(2015)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马红霞(2015)和石益锐(2014)将其分别应用于初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写作,他们的实验结果都证明了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董洁(2013)和韩玮(2015)分别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英语和高职英语阅读并肯定了积极作用。张昊(2013)和王丽华(2014)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认为支架式教学法虽然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较有效,但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这一阶段还拓展了将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口语(卓倩,2014)等,听力(杨曼曼,2012)(刘伟,2011)等、词汇课(王海晴,2015),还有少量的语法课(赖超然,2015)和翻译课研究(刘晓燕,2011),研究成果丰硕。

初探阶段对于萌芽阶段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解决,如:在这一阶段教师对于支架式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比上一阶段更深入,但是还没有到达信手拈来、灵活使用的地步。有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教师不能精准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不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不同的支架,也不能确定撤离支架的最佳时间。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没有答案。如: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养成的学习习惯会不会影响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此外,这一阶段遇到的问题更具体,如:就小组讨论而言,小组内学生的差异如何控制,如何让每个成员都积极地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的观点都能得到重视,如何让学生不同的认知思想实现和谐交流。

3.3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的时间跨度是2016年—2021年,如表4所示,这一阶段共有164篇论文,研究数量远远超过前两个阶段的总和。与上一阶段不同的是,在发展阶段支架式英语教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是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对大学的研究热度下降,对高职英语、中职英语和小学英语的研究仍在缓慢发展中。

如表4所示,从研究对象来说,有52.44%的文献与高中英语教学相关,32.88%的文献与初中英语教学相关,此阶段研究集中在中学阶段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中学学段相较于其他学段的学习者,因需面对中、高考,拥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和更大的学习压力,使中学阶段的教师更有“干劲”。二是支架式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知识的获取是通过学生的自我主动构建的。大学生经过10多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于被动,不太容易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处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期,但由于这些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一般希望去中学任教,因此会把研究对象放在理想的学段,导致小学阶段的研究成果较少。

从研究内容来说,发展阶段的研究内容仍然以英语写作和英语阅读课为主,如:赵狭(2016)、刘丹玮(2016)、马林静(2018)、杨文清(2019)等人将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写作,他们的实验结果肯定了该教学法的有效性。同样的,张宁(2017)、秦世超(2017)、刘厚玲(2018)、石俊敏(2018)等人将支架式教学与英语阅读相结合,实验结果也是积极的。除此之外,陈雯(2018)和鹿嫚(2019)分别研究了支架式教学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阅读影响及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和阅读效果的影响,发现支架式教学可以促进初中英语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快英语速度,也可减少高中英语学生的阅读焦虑,尤其表现在阅读学习困难和阅读自信程度。吕京、杨敏(2020)[3](45-46)分析支架式教学在大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认为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不断反思、修改和再设计,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优化了英语阅读的教与学。

此阶段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口语、听力、语法、词汇等课型的实证研究较前两个阶段有所增加,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刘含琦(2016)认为支架式教学对初中生英语口语焦虑具有减缓作用。欧阳玉亮(2019)认为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杨婉怡(2019)和贾小霞(2020)认为支架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蒋志砚(2019)和王晶晶(2019)认为支架式教学可以解决现阶段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燕飞飞(2020)发现支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唐艳芬(2016)、王艳珠(2016)、仲路路(2016)、王香伊(2017)、沈君(2018)、唐阿双(2019)、王颖(2020)等人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得出支架式教学有助于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词汇教学效果的结论。

问题不断被解决,又不断出现。就萌发阶段和初探阶段而言,研究者们发现的问题比较宏观,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变得具体、系统。支架式教法有五个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小组合作—效果评价。在这五个步骤中,每个步骤都有问题出现。在创设情境中,需要教师将学生引入教学背景之中并启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多,教师往往会压缩或者省略这一步骤。在搭建支架中,主要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紧扣教学任务,提供给学生可以攀爬的支架。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到目前为止,较少有教师能够确定地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判断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独立探索中,教师应留置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所学内容。但是,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部分教师为了首先满足教学计划会压缩这一环节,甚至省略。在小組合作中,由于组内成员在性格、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管理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很难把握。在效果评价中,包括教师评价、组间评价和学生自评。在这阶段,一方面由于时间原因,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实施评价很难,特别是在大班额的班级里。另一方面有关组间评价,对学习者的要求比较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其次要仔细倾听人的展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做出对别人具有参考意义的评价。对于自评也是一样,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元认知能力,特别是自我评价能力。

4.总结与建议

4.1总结

从研究数量来看,自2004年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文献出现在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以来,发文量总数为262篇,相对于国内数量众多的外语学习者而言,研究数量不够。

从研究对象看,支架式教学在萌芽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中。在初探阶段,仍然保持萌芽阶段的研究重点,但进入发展阶段,研究中心便转移到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对大学英语的研究热情减弱。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英语、中职英语及小学英语的研究一直增长缓慢。

从研究内容来看,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写作、阅读,对其他英语课程类型研究较少,如:听力课、口语课、翻译课、词汇课等。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哪种英语课类型,研究结果都是积极的,它们的共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有助于培养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善于合作的学习习惯。

从研究方法来看,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前后测法是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主要来源,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关于访谈,有一些研究者对访谈的描述基本没有,如:是何种类的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还是结构化访谈;如何准备的访谈计划(涉及访谈信息、访谈问题和访谈的措辞),使用何种访谈策略(录音机、沉默式追问、重复式追问、肯定式追问)等问题。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应该将这一系列问题解释清楚。

4.2建议

基于上述总结,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从研究数量来看,相对于国内数量大、层次多样的外语学习群体,研究总量还不够,成果也较少,今后需要更多的研究成果。

从研究对象来看,目前支架教学集中在中学阶段,希望未来研究者在把握当下研究热点的同时,增加对高职、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此外,还应根据大学生和小学生学段的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基于国情和学情改造支架式教学,充分吸收、利用支架式教学理念中的营养。

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内容不够丰富、创新思维不足。目前,支架式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在今后研究中,在对支架式教学在传统英语写作、阅读、听力、语法、口语、词汇课等类型研究的基础上,还应该打破传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角度、多维度进行研究。

从研究方法来看,应该丰富研究方法。只有多角度研究,才会让数据更有说服力。如,补充观察记录法、有声思维、日记和教师个人行动研究等。另外,在测试设卷设计中,要注意主客观题分布合理,避免太多客观题出现学生蒙、猜的情况影响实验结果。

5.结语

本文以支架式教学为主题,在中国知网通过高级检索检索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所有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262篇,研究时间范围是2004年—2021年,通过数据分析,希望今后研究者一方面从增量,另一方面从提质,扩大研究范围,创新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并积极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促进支架式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深入融合,增强外语教学效果,不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输送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J].當代教育科学,2012(19).

[2]吴锦程.浅谈支架式教学[J].学科教育,2003(06).

[3]吕京,杨敏.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19).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研究综述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