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员参与,全程推进,全方位部署

2021-08-27俞燕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俞燕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工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及中央31号文件的发布开启了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篇章,为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校根据习近平同志“三全育人”思想,以凸显价值引领为导向,以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行业理想的新时代接班人为目标,构建“大德育、大思政”的全员育人工作平台,着力打造“教学领先、管理科学、服务贴心”的三位一体育人工程。

关键词: 高校   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三全育人”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其中,全员是育人的主体要求,强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落实教书与育人工作的统一及推动学校、家庭与社会合作共育机制;全过程是育人的时间要求,强调育人要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坚持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是育人的空间要求,体现在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1](23-28),要求高校发挥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加强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100-105)。我校一直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大格局大德育的思政工作体系。

一、“三全育人”目标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三全育人”协同工作制度设计。

当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育人主体尚未達成协同育人的共识,一些教师认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及辅导员的责任,未完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要强化教育不同主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意识和使命意识,从“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辅导员”三类育人主体出发,将“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划分为思政课教师育人工作制度、专业课/通识课教师育人工作制度、辅导员育人工作制度三个方面,通过育人主体多方合力,形成大思政大德育格局[3](7-8)。

(二)完善师资培训与协同工作制度机制。

一是加强对“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辅导员”育人系统的师资培训,定期召开教职工理论学习会,重点学习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的有关精神和文件,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二是定期召开课堂教学、学生事务管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培训,通过培训促使三大育人主体明确开展教育研究、进行教育评价、提高育人质量的路径,明确相互支持、协同合作的方式方法。三是进行学生工作培训,让思政课教师、专业课/通识课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辅导员成为高水平的管理者,打造优秀班级。四是加强团队协作培训和交流沟通,引导三大育人主体在每个学期之初和学期之末,共同商讨协同育人事宜和业务培训事宜,组建协作团队[3](7-8)。

(三)改进协同育人的工作举措。

1.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除了思政必修课的课堂教学外,我校还改进思政工作方法,凝练推广活动品牌,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推出“名人大讲堂”“校友讲座”、新生“思政第一课”等系列活动,邀请各学科领头人、优秀校友为大学生们讲授学术前沿理论、工作心得与体会,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

在课程教育方面,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新入职教师的授课导师,带领学习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同系部教师间不断研究、探讨、交流课件的建立和制作,细化课程,安排作业测验、设计讨论等,做好每个教学环节。在授课过程中,仔细分析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挖掘思政育人元素,精准化开展课程思政,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职业道德、肩负时代使命。

2.协同推进科研育人与实践育人

科研育人以学生为本,由导师负责、辅导员参与、教学部门统筹协调、企业导师实践指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员参与的教育新常态。大学科研活动的参与主体几乎涵盖高校所有教师,如毕业论文指导、大学生科研立项指导、课题研究指导、科研竞赛类指导,在各个科研环节中,每个参与主体都在履行育人的职责,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培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创新能力。

3.协同推进文化育人与网络育人

我校坚持用先进思想武装青年,以“线下教育”为主阵地、“网络新媒体”为新阵地,不断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融优秀传统文化于团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用“健康、活泼、高雅、时尚”的校园文化占领校园,增强文化自信。如:征集校区路名、楼名、食堂名,布置楼栋立柱标语,改版学院网站,征集“京江院训”“京江精神”和“京江愿景”,不断增强师生员工及校友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开展优秀文艺作品、校园摄影、微视频征集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通过主题教育、党团日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开展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习近平同志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我校高度重视新媒体宣传平台矩阵,以团委微信、微博、QQ、“苏青U+”为载体,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发布学校通知公告、学生组织管理、党建工作、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和团学活动新闻等资讯,方便学生及时了解与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办事指南。

4.协同推进心理育人

我校注重对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同时,针对心理咨询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安排专家进行督导,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根据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定期开展320、525、920、125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着重打造手语操大赛、素质拓展等参与广、体验性强、影响力大的特色活动,让学生进行群体表演,在强化班级凝聚力、加强人际交往等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各部门人员加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了以辅导员筛查为主,学生工作部、院领导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辅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关爱体系。依托新媒体(网络微信公众号、QQ、微博)平台推广“心灵之声”电台,多维度传递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创建线上工作品牌。

5.协同推进资助育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希望学有所教,也渴望学有所成。在平时的资助工作中,除了确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外,还应该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发展,做到身贫心不贫。为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在组织协调、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将助学金评定与义工时数相结合,在对学生做好经济援助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建立了奖(奖学金)、贷(国家助学贷款)、补(困难补助)、助(助学金)、勤(勤工助学)、免(学费减免)、捐(社会捐助)“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打造了“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助困网络。

6.协同推进服务育人与管理育人

制度是育人的基本保障,也是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时代发展形势,学校不断创新和发展有效、完备的管理体系。从育人主体的管理出发,着重关注教职工的引进、培养、评定、考核、监督等每个阶段的制度保障。从育人客体的管理出发,着重关注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建立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学成果反馈、实践实习管理、身心健康关爱等机制。利用有机融合的制度体系,将育人主体与客体紧密结合,推进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都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为学生的成长护航。建立制度后,首先,完善责任清单,明确职责边界,所有部门各司其职,落细到事事有人管。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重点记录学生学习、实践、身心健康等关键信息,在不涉及学生隐私的基础上,信息共享,为管理落准提供有力支撑。最后,根据相关制度有效监察每个执行环节,及时纠偏改正,在不断优化中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教育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大学生指导与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育人能力。我校细化学生服务队伍,强化学工部、教学部、各二级学院的联动机制,以学生需要为主导,按照学生实际,开设各类服务课程。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学业发展辅导”课程,挖掘朋辈资源和校友资源,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面向大三学生,开展就业意向调查,把学生分为就业、考公、考研、留学、创业等人群,面向不同类别人群按需开设“就业指导课”,带领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为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学生工作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展合作单位范围和合作深度,完善“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就业市场布局[4](82-85),提供“菜单式”就业指导服务。

7.协同推进组织育人

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如: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毕业生文明离校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大学生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月、一起学宪法系列活动、新生家长寄语、主题团日活动等。

学校积极拓展学生培养路径,将思想引领融入学生日常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辟第二课堂,以学生组织为抓手,积极组织各项志愿者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拓展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精心组织假期社会实践,如“记录四方瑰宝,携手精彩镇博”“重访红色旧址,重温红色记忆”“寻最美逆行者”“支教活动”等。

二、“三全育人”教育的经验启示

(一)加强组织建设,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以党的领导统筹全校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活力,积极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高工程。我校通过进一步健全党委、总支、支部三级组织构架,优化支部设置,构建“教管学”联合党支部,着力增强“三全育人”实效。

(二)创新思想引领,关注学生发展。

高校要多开展形式多样的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活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校部分校友在院庆20周年之际,成立了发展基金会,爱心接力,将这部分资金用于优秀贫困学子的资助,解除其后顾之忧。不少在校生们热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军入伍,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校护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在实习医院集体录制了VLOG,分享实习生活,以自己在实习中的所见所感所悟,给学弟学妹上了一堂生动的网上信仰公开课。同时,我校数十名同学踊跃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勇担责任。

(三)加强课程教育,关注实践育人工作。

对于想拓宽学术范围的学生,我校制定了导师制政策,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了大学生科研立项,进行了科研能力训练。对于学习优秀学生,我校安排专业教师强化课堂基础知识,拓展课外实践知识,组建培优班、竞赛班、京华班等提高班,组织参加各项大学生学科竞赛,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四)打造网络思政教育,注重和融办学。

高校要重视文化育人与网络育人教育,积极对接社会主流媒体和重要平台,弘扬时代主旋律,打造网络思政教育。根据党和政府的办学指示,我校结合时政举办了如快闪、建院20周年庆、光盘行动、退役士兵经验交流会、魔方墙和疫情期“VLOG‘云家书,开启信仰公开课”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多次荣登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

三、“三全育人”实施过程中的要点及难题

“三全育人”工作不仅是辅导员的工作,还要充分调动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思想引领骨干作用、其他部门人员的配合支撑作用,每位教职员工找准自己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中的准确定位,把育人作为自己岗位职责的首要任务,形成“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做教育事”的学生培育新常态。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以下问题需要重点突破:实施专业教师课程育人培育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全员育人常态化,制度化;联动各部门,把握学生的成长特点,夯实全过程育人机制;统筹学院资源,完善全方位育人平台。

四、结语

“三全育人”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空洞的原则,而是可以活化到具体工作实践的机制和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只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蔡泽寰,詹杏芳.新時代高职德育的价值维度和发展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04).

[2]倪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在逻辑与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21(03).

[3]鄢显俊.优化高校“三全育人”协同创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

[4]郑艳阳,邹德勋,宋来新.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   强化凝聚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合力[J].北京教育(高教),2020(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号:2018SJSZ757。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