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驿路梨花》为例谈悬念写作手法

2021-08-27杨红菊岳向丽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驿路悬念梨花

杨红菊 岳向丽

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取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将助人为乐这一老题材写得精巧别致,诗意和美感俱现。本文运用悬念写法,打破了行文的平铺直叙,也让文本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在文章开篇,“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成为悬念,随后行文处处设疑,悬念迭生,直到最后,才豁然开朗。可以说,悬念写法贯穿始终,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悬念写法的独特与妙处。

一、打破平淡开篇,构思先声夺人

对于记叙文,开头很重要。悬念写法的运用,让平淡的开篇生动起来。悬而不决的开头,往往是影视、戏曲创作的重要技法,更能吸引人。所谓悬念法,有设悬和解悬两部分。从故事情节发展上,设悬可以理解为“关子”,利用谜面,故意不直接说出来,吊足读者的胃口,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面,增强阅读趣味。关于《驿路梨花》的写法,悬念是一大特色。全文以“我”与老余的见闻为主线,渐次铺陈故事发展的脉络。夜行深山,出乎意料发现茅草屋,屋外种植梨花,而屋子空无一人,引出悬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一座没有人的房子,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悬念设疑,让读者继续往下读。

写作文,最难是开头。如何开篇,如何让读者从一开头就感受到阅读的趣味,需要造氛围,定调子,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悬念写法,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思,能够增强文章的写作亮点。精当、独特、趣味的悬念开头,胜过不知所云的空谈议论。因此,在设置悬念时,可以有四种手法。一是明确悬而不决的问题;二是引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三是截取精彩事件片段;四是导出与事件、人物紧密相关的情节。用悬念开篇,契合读者求新逐异的阅读心理,特别是从人、事、物的结局、现象、情景中激起读者的急切期待,让读者带着好奇主动去阅读,达到先声夺人的写作效果。

二、精心布局悬念,情节一波三折

初中阶段的写作最忌流水账,没有波澜,缺乏起承转合,整篇平铺直叙,消解阅读趣味。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于情节的叙述,要能够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在《驿路梨花》中,悬念的运用可谓精彩。文章一开头,深山月夜,梨树林边,“请进”两个字,为小茅屋蒙上神秘的面纱。从开篇设悬“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接着,瑶族老人的出现,可能是小茅屋主人;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可能是小茅屋主人,最后才道出故事原委,小茅屋为解放军所盖。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初次误会、再次误会、最后亮出结果,环环相扣的悬念,给读者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快感。

《驿路梨花》的叙事结构,一波三折的悬念布局,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教师在解读悬念写法时,也要鼓励学生学习并运用悬念,仿写作文。如某学生写“我要迟到了”,有一天早上,快要迟到了,我拼命奔跑,总算在上课铃声响起时,冲进了教室。我长叹一口气,“我没有迟到”。然而,这一切,原来只是一个梦。我睁开眼,闹钟已经响过,当我匆忙赶向学校时,结果还是迟到了。这一“翻转”写法,让叙述增添光彩。悬念设疑,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构思全篇,了解悬念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如何通过悬念,在曲折中推进写作内容。悬念写法有何好处?作者运用悬念写法有何用意?悬念写法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离奇性,也让人物、情节更加鲜活。在仿写训练中,对照《驿路梨花》学写三百字的悬念片段。有学生写了“驿路书屋”,通过设置悬念,来精心布局写作框架。

三、悬而未答作结,体会“留白”艺术

初中生在作文结尾时往往习惯于表立场、喊口号,读之思想空洞。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味香茗,令人回味无穷。《驿路梨花》结尾同样使用悬念写法。“我望著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于这一结束语,作者并未直接指明“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而是通过意味深长的悬念,让读者自己思考,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一切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在文章的结尾,利用悬念法收束,彰显了“艺术上的留白”特色。通过“留白”手法,故意不说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去感受欲言又止的深蕴。与之相似的,在鲁迅的《社戏》里,结尾同样是预设悬念写法。“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含蓄的表达,为读者创设了更多揣摩的余地,读者通过想象去找到答案。在李森祥的《台阶》中,结尾写道:“好久之后,父亲又好像问自己又好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同样是悬而不决的反问,与主题构成内在的关联,引发读者的深思。这种藏而不露的写法,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高尔基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驿路梨花》文辞兼美、情感浓郁。“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对梨花的赞美,凝聚成一种淳朴的民风,拓展了写作主题深度。《驿路梨花》中悬念的运用,活化了文章结构,开头的悬念,增强了阅读兴致,情节的悬念,紧凑而不拖沓,结尾的悬念,回环曲折,深化主题,更能启人深思。可以说,悬念法的运用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注重读写结合,促进教学迁移

对《驿路梨花》悬念写法的解读,可以让学生认识、理解、体认悬念写法的特点,并能够结合写作实践,运用悬念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学生通过阅读的吸收来促进写作的表达,实现两者的融合。学生要从阅读中学习好的写法,再应用到写作实践中。刘国正在谈读写结合时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必须结合起来,多读多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好的文本中学习精彩的写法,有计划地从阅读延伸到写作中,指导学生以读促写。《驿路梨花》悬念写法可以融入到写作训练中,让学生从悬念写法中,把握谋篇布局的特点,领会故事情节铺陈的波澜起伏,让读与写相得益彰。作文训练,要厘清写作顺序与思路。

如何制造悬念?在《驿路梨花》行文结构中,透过“梨花”的多种含义来表达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从最初的“误会”,看到送粮的瑶族老人,与瑶族老人一起修葺茅屋,遇见梨花妹妹,引出解放军修建茅屋,再到梨花姑娘照料茅屋,出嫁后妹妹照料茅屋,整个线索一波三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学习《驿路梨花》的写作手法,可以由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从仿写情节、仿写片段延伸到小说创作。悬念写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学习、借鉴名篇佳作,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以感兴趣的话题,挖掘生活素材,展开悬念写法实践活动。事实上,通过读写迁移,从经典作品的悬念写法中深化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可以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对于《驿路梨花》一文,教师要让学生品读独特的悬念写法,感受悬念写法的妙用。联系初中生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写法习惯,鼓励学生学习、运用悬念写法,让笔下生花。“万事开头难”。悬念法的运用,要注重文字的精炼,要突出主题,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驿路梨花》突破了单人单事的直叙模式,利用多次设悬,将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让雷锋精神表现出无限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驿路悬念梨花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梨花之歌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驿路桃花
浅析电影《驿路》中人性的隐恶
从《驿路》看向田邦子的婚恋观
蕲春县踏红亭
《梨花里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