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久(B9)对盆栽小菊株型的调控效果试验初报

2021-08-27叶志琴蒋逍逍李春丹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菊株型药害

叶志琴 杨 娟 蒋逍逍 李春丹 池 坚

(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1615)

近年来,盆栽小菊作为优秀的观赏盆花,在国内家庭园艺、市政景观中的应用比例逐年增加,而如何精准地控制盆栽小菊的株高、优化株型,是国内盆栽小菊生产中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内盆栽小菊重要的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之一。比久B9(daminozide) 别名丁酰肼、N-二甲胺基琥珀酰胺等,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可通过叶、茎被植株吸收,有延缓生长、矮化植株、控制株型、延长花期等作用[1-2]。因此,探明B9在盆栽小菊生产中的具体作用,明确适宜的喷施浓度和最佳的施药时间,从而实现对盆栽小菊株型的精准控制,进而建立商业化花卉生产技术体系,对盆栽小菊的国产化和规模化优质生产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笔者以盆栽小菊“swift”为试验材料,研究了B9不同施用浓度和首次施药时间对盆栽小菊生长的影响。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材料为荷兰菊“swift”,属单瓣型盆栽多头小菊品种。试验于2020年夏季(7月-9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五厍生产研发基地的设施温室内进行。试验选取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健康插穗,采用直插法,将荷兰菊定植于盆口直径为14 cm的塑料花盆中,每盆种植4株。栽培基质为国产泥炭∶进口泥炭∶珍珠岩=4∶4∶2,混合拌匀。试验材料置于设施温室内的潮汐式苗床上统一管理。

1.2 试验设计

1.2.1 B9不同施用浓度对盆栽小菊生长的影响

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至处理(7)分别配制B9400、500、600、700、800、900、0倍液(折B9施用浓度分别为2.5、2.0、1.67、1.43、1.25、1.11、0 mg/mL),在盆栽小菊株高5 cm时喷施,喷施7 d后测定株高,并统计药害发生率。每处理重复3次。

1.2.2 B9首次施药时间对盆栽小菊生长的影响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在盆栽小菊株高4、5、7、10 cm时开始施药,4个处理的施药方式均为每隔10 d喷施1次,每次均喷施同样浓度的B9溶液(初次施用浓度为800倍液,后期施用浓度为500倍液),于盆栽小菊盛花期时测定株高、叶长、叶宽、单花直径等。每处理重复3次。

1.3 统计分析

测定结果均采用SPSS 18.0、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LSD法统计各处理间结果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B9不同施用浓度对盆栽小菊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喷施B9后7 d,各处理盆栽小菊的株高增长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处理(1)的株高增长量最低,仅为0.72 cm,处理(6)和处理(7)的株高增长量均在2.0 cm以上,尤其是处理(7),株高增长量达2.30 cm,且与处理(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B9施用浓度达800倍液及以下时,对盆栽小菊株高的控制几乎无作用。从药害发生率来看,随着B9施用浓度的增加,盆栽小菊的药害发生率显著增加,处理(1)和处理(2)盆栽小菊的药害发生率分别达17.55%和3.10%,说明B9施用浓度在500倍液及以上时,盆栽小菊的药害发生率显著上升,且盆栽小菊生长也受到抑制,叶片边缘发生焦灼,故不建议施用较高浓度的B9溶液。综合来看,B9施用浓度在500~800倍液时, 对盆栽小菊有显著的株型矮化控制作用,且药害发生率较低,可作为盆栽小菊生产中B9适宜的施用浓度范围。

表1 B9不同施用浓度对盆栽小菊生长的影响

2.2 B9首次施药时间对盆栽小菊生长的影响

在市场销售中,盆栽小菊的最佳株高范围在20~25 cm,该株高的盆栽小菊植株小巧可爱,且便于包装运输。由表2可知,B9首次施药时间不同,对盆栽小菊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首次施药时间越早,对盆栽小菊生长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其中,以在盆栽小菊株高达5 cm时首次施药,获得的成品的株型和株高表现为最佳,而在盆栽小菊株高小于5 cm时首次施药,获得的成品低矮,株型不佳,反之,在盆栽小菊株高大于5 cm时首次施药,获得的成品长势难以控制。同时,对比不同处理盆栽小菊成品的其他生长指标发现,B9首次施药时间除了影响盆栽小菊的株高外,对叶长和叶宽也有显著影响,随着B9首次施药时间的推迟,盆栽小菊成品的叶长、叶宽逐渐变大,叶色也随之变淡。此外,不同处理成品的花型无显著变化,各处理成品的单花直径均在3.35 cm左右,说明B9首次施药时间对盆栽小菊成品的单花直径影响不显著。因此,最适宜的B9首次施药时间是在盆栽小菊株高5 cm时,此时施药可实现盆栽小菊成品的最佳观赏性,从而满足市场对矮化、紧凑盆栽小菊的需求。

表2 B9首次施药时间对盆栽小菊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盆栽小菊花型娇小、花瓣密集,通过优化B9的施用方案,在盆栽小菊“swift”株高为5 cm时,以叶面喷雾的方式均匀喷洒B9500~800倍液,可促进盆栽小菊植株矮化、茎秆粗壮,使其更耐运输,且由于株型矮化,在盆栽小菊的规模化生产中,单位面积的苗床可摆放16~18盆,透光性、透气性更好,有利于提高盆栽小菊成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节约生产成本,从而有助于促进成品销售。

在观赏植物种植中,应用较多的植物生长延缓剂有B9(丁酰肼)、PP333(多效唑)、CCC(矮壮素)等[3-4],其中,B9作为能抑制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和赤霉素生物合成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在菊花生产上应用,可延缓菊花植株的营养生长,从而促使叶片浓绿、植株紧凑粗壮、根系发达、根系干重增加、冠根比例缩小及有利于控制植株徒长或花芽分化[5]。同时,B9不同于多效唑等生长延缓剂,不易在基质中积累,能很快被微生物分解,不影响基质的后续重复利用,生态效益较好。此外,其他研究发现,施用B9会导致盆栽小菊出花时间晚1周左右,故还可结合设施温室内的温(湿)度调控、光处理技术等,实现盆栽小菊的花期调控和高效生产。因此,B9可在盆栽小菊的国产化和规模化优质生产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小菊株型药害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结局开始了
少女的遭遇
作物药害如何急救
秋后算账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
果树药害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