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同理心沟通开启心扉

2021-08-27杨薇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同理心人际交往活动设计

杨薇薇

关键词:同理心;人际交往;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3-0038-04

【活動理念】

同理心是一个人认识、理解他人情绪的基础,缺乏同理心,人就无法正确表达情绪,传递关怀和理解,也无法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高中生随着身心发展,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在待人和待事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在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时,习惯站在自我的立场,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很少从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从而引起人际沟通中的矛盾和冲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即培养同理心,学会感知他人的感受与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与观点,体察他人的情绪与体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活动目标】

1.认识同理心,了解同理心沟通的步骤。

2.感知同理心沟通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案例研讨中的反思与表达,提高同理心沟通能力。

【活动准备】

1.《同理心沟通1》《同理心沟通2》视频材料。

2.课堂活动任务单。

3.多媒体课件。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活动过程】

一、暖身导入:热身游戏——双手摆“人”字

师:欢迎大家来到心理课堂,首先让我们做一个热身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作“双手摆人字”。

活动规则:第一、三、五排的同学向后转,同学们前后两个人为一组,举起双手,双肘撑在桌面上,用双手摆出一个“人”字来给你的同伴看。

师: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同学摆出来的“人”字都是左手高于右手,形成一个自己方向看的“人”字,经过老师多次重音标读“给同伴看”后,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调整为一个反向的“人”字,即右手高于左手的“人”字字形,这种反向的“人”字字形才是他人眼中的“人”字。

请同学们思考:从刚才的热身活动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师总结:一是人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然地从自身角度去回答问题。二是从自身角度认为正确的答案在别人眼中恰恰是错误的,我们眼中看到的真相跟别人眼中看到的完全相反。因此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去感受、理解他人,这是帮助我们读懂他人的重要方式。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同理心沟通。

二、感受同理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观看漫画《不就是一只小海龟嘛!》,感受“同理心”。

师:接下来,同学们同桌两个人为一组,一个扮演漫画中的小女孩,一个扮演父亲。在交流过程中感受:(1)两组漫画中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2)你认为哪一组更好?为什么?

学生分享:

第一组漫画中,小女孩对父亲说她的小海龟死了。

父亲的回应是:不就是一只小海龟嘛!我再给你买一个。

小女孩的情绪变化:由伤心变为更伤心

第二组漫画中,小女孩对父亲说她的小海龟死了。

父亲的回应是: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事情。

小女孩的情绪变化:由伤心转变为逐渐平复

当女儿说小海龟是她的好朋友时,第一组爸爸说不就是一只小海龟嘛,不理解女儿对小海龟的感情。第二组爸爸更能理解女儿,爸爸认真倾听小女孩说话,接纳小女孩的伤心情绪,认同女儿的观点,小海龟是她的朋友,失去小海龟是挺难过的。

师:我们说第二组漫画中的爸爸更有同理心,那么什么是同理心呢?

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位置和角度,设身处地去感受、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并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对方,从而有效促进人际沟通与交流。

同理心并不是简单认同,更不是同情。那么同理心都有哪些特质呢?

(1)将心比心:能够将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谅他人,并以此作为处理生活中人际关系、解决沟通问题的基础。

(2)体察情绪:具备较高的体察自我和他人情绪、感受的能力,能够通过表情、语气和肢体等非言语信息,准确判断和体认他人的情绪与情感状态。

(3)同理心是一种能力,它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

三、同理心沟通步骤

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那么如何做到同理心沟通呢?接下来我们通过观看两段视频,学习同理心的沟通步骤。

1.观看视频,学习同理心的沟通步骤。

(1)接下来大家一起观看视频《同理心沟通1》《同理心沟通2》,同时将课堂活动任务单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视频《同理心沟通1》文字内容:

小天:怎么了你?是不是昨晚又没睡好?

小澜:别提了,昨晚和我妈打电话的时候又吵架了。

小天:这次又是为什么事儿吵呀?

小澜:我妈一直想让我考公务员,可我毕业后想继续学广告设计,然后她总是说,女孩子嘛,找个稳定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可我就是想干广告这一行呀!

小天:可是我觉得公务员挺好的呀,你看现在那么多人做公务员!

小澜:可是我只想做广告设计呀!

小天:那你应该找个时间和你妈妈谈一谈,把话说说清楚。

小澜:没用的,她只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小天:你也应该试着理解理解你妈妈嘛,毕竟她也是为了你好。亲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我当年也是为了考研还是工作的事和我妈吵过,后来坐下来谈一谈,双方都做了妥协,事情就解决了,所以,你也应该和你妈妈谈一谈。

小澜:算了,算了,不聊这个了。

视频《同理心沟通2》文字内容:

小天:怎么了你?是不是昨晚又没睡好?

小澜:是啊,昨晚打电话时又和我妈吵架了。

小天:这次又是为什么事吵呀?

小澜:我妈一直想让我考公务员,可我毕业后想继续学广告设计,然后她总是说,女孩子嘛,找个稳定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可我就是想干广告这一行呀!

小天:是啊,父母总是搬出那套老观念,根本不理解我们真正想要什么……

小澜:她们总是这样,还说是为我们着想。

小天:对呀,其实她们不知道要是真正为我们好,就不该给我们那么多束缚,指手画脚,让我们这么烦躁和焦虑。

小澜:就是就是,我妈每次让我做这做那,完全不考虑我怎么想。

小天:唉,父母总以为我们是长不大的孩子,喜欢替我们做选择。我当年也是为了考研还是工作的事和我妈吵过。

小澜:是吗?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呀?

小天:我们坐下来好好谈了谈,把各自的想法说清楚,各退让了一步。

小澜:真好,我妈就只会坚持自己的意见。

小天:是啊,父母有时候真的十分固执,很难接受我们的观点,但是总是吵,估计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吧。

小澜:你说得也对,总是吵架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我想我可能还是需要找她好好谈一谈。

小天: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可以多做一些尝试。我看你这么喜欢广告设计,可不要轻易放弃哦,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小澜:谢谢你,你这样说,我感觉好多了。有你这样的朋友的支持,我自然会坚持下去的。

思考与分享:第一组对话的最后小澜沉默不语,而第二组对话中小澜很愿意和小天倾诉,那么第二组中小天是怎样回应小澜,让她感受到被理解的?

“父母总是搬出那套老观念,根本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小天在识别小澜陈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其实他们不知道要是真正为我们好,就不该给我们那么多束缚,指手画脚,让我们这么烦躁和焦虑。”小天将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出来,告诉小澜“我很理解你”。

“总是吵架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可以多做一些尝试。”小天引导小澜进行自我审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总结同理心沟通步骤:

1.辨识:识别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反馈:将体会到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出来;

3.引导:引起对方的自我审视。

同学们,通过刚才观看视频以及分享,我们学习了同理心沟通的步骤,那么现在同学们的同理心沟通能力怎样呢?接下来我们进行课堂实战演练吧。

四、学以致用——你倾诉,我同理

案例呈现:假设你的同学向你倾诉

情境一

期末考试快到了,好烦哦,上次考试我的排名后退了,如果这次又考不好,我可能就上不了好大学了。

A.不会的,你只要好好努力读书,就可以考上的。

B.你为什么不先去找老师聊一聊,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C.别烦了,看开点。

D.你很担心期末考试考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学。

师:选项D是同理心的回应。

当你的同桌向你做如下倾诉时,你如何同理心回应,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同桌两个人为一组,一个人倾诉,一个人回应。

情境二

每天中午在宿舍午休,总有同学不睡觉吵到我,他们又是我的同学,我怕说了她们会觉得我事儿多而讨厌我。

学生的回答:

生A:中午午休时,有同学不睡觉会影响你,让你感到很为难。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语气委婉地和她沟通,心平气和地说,不行的话就向老师反映或者自己戴耳塞。

生B:去和不睡觉的同学交流,不要担心她会觉得你事儿多,也许她只是没意识到会吵到你。可以和这位同学好好交流,中午是休息时间,休息不好会影响到大家下午上课的学习效率。

情境三

我现在越来越不想上学,总是学不好,以前我在班里成绩排名很好,可是上了高中我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很厉害,是不是我太笨了,不适合读书?

学生的回答:

生A:我很理解你,高中学业压力更大,我也遇到过和你一样的困惑,你是有一定的实力的,要相信自己,不要太担心,也许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我们一起想办法,我陪着你。

生B:刚到一个新环境肯定会有些不适应,周围也都是优秀的同学,有压力是很正常的,你不需要和她们比,只和自己比,每天都有进步就很好啦!世界上聪明的人像星星一样多,但只有最明亮的才会被人记住,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让自己成为一个发光体。

五、真情告白,同理同心

师: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告诉我们:要不下论断地、尊重地、用心地去倾听,要用理解的方式去回应对方的感受,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角度去理解、去思考。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没有由于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而产生误解,请同学们以“你的感受,我懂”为题写一封告白信。可以写给自己的朋友、老师或者父母亲人。

六、总结

拥有同理心不仅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温暖、亲和,同时当你对他人有这样的关爱和理解的时候,你对自己也可以更加包容和支持,同心同理,让生活更加和谐美满。

【活动反思】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常常急着给对方讲道理、提建议,往往忽略了对方在向你倾诉困惑时的情绪,或是焦虑、烦躁,或是担心、不安,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在尊重、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同时给予反馈,告诉对方“我懂你”,在对方调整好情绪后,适时地引导他进行自我审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环节,以用手摆“人”字活动导入,引出“同理心沟通”话题,学生们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在考虑问题时常常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第二环节,感受同理心。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同样的事情,由于回应不同导致氛围不同。认识同理心,并与同情、认同进行区分。

第三環节,观看视频,学生通过观看两组视频,进行对比,第一组视频最后两人没有办法继续交流,第二组视频中的对话更加和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分享,总结出同理心沟通的步骤。

第四环节,采用讨论和辨析的形式,实践前面总结出来的同理心沟通步骤,巩固学习效果。

最后的总结升华阶段,创设氛围,鼓励学生理解、感悟、成长。

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总结、分享,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相支持和理解,收获成长。另外,在案例分析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及课堂应变能力,这节课如果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举一个自己遇到的相关困惑的例子,大家一起解决,检验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适当调整,灵活应变,提高课堂辅导效果。

编辑/刘 芳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同理心人际交往活动设计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浅淡“同理心”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