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红色中华第一书”

2021-08-26黄显功

华声文萃 2021年1期
关键词: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

黄显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中国近现代发展史,可以断言,对中国近百年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无疑是《共产党宣言》。经专家统计,自1920年8月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以来,各种中文译本超过20种。100年来,《共产党宣言》是我国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12月受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而起草的纲领性文献。1848年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24日,由马克思执笔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德文正式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从只言片语开始

在中国,首次登载《共产党宣言》内容的出版物是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从1899年2月到4月,《万国公报》第121至124期上,刊载了一篇由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其中首次提到了《共产党宣言》中“资产者与无产者”一节中的一段话。

1903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了赵必振翻译的日本福井准造所著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其中以较长篇幅介绍了马克思学说,并简要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的写作过程及主要内容,还引录了《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段话:

“同盟者望无隐蔽其意见及目的,宣布吾人之公言,以贯彻吾人之目的。惟向现社会之组织,而加一大改革,去治者之阶级,因此共产的革命而自警。然吾人之劳动者,于脱其束缚之外,不敢别有他望,不过结合全世界之劳动者,而成一新社会耳。”

1903年,马君武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主办的《译书汇编》第二卷第11号上发表了《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附社会党巨子所著书记》一文,其中提到了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附录了马克思所著书籍,依次为《英国工人状况》《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这是迄今所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书目的文字记载。

在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刊的机关报《民报》上,多次发表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文章。如在1905年底至1906年初的《民报》第二、三号上连载了朱执信(署名势伸)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首次重点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并以较多的笔墨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部分内容。

1907年8月,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张继、刘师培等人发起,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社会主义的团体“社会主义讲习会”。在1907年至1908年间,这个留日学生团体的机关报《天义》曾陆续刊登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部分译文。《天义》报曾多次报道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的消息。如在《天义》第八至十卷合册中,即刊有《共产党宣言》“已由社会主义讲习会请同志编译,不日出售”的新书预告。从《天义》报的记载来看,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很可能在这期间已完成,但是至今未能发现完整的译作实物传世,仅在《天义》报上看到部分的《共产党宣言》译文。

中华民国建立后,上海以其独特的环境优势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中心。这一时期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译介的文献主要是中国社会党绍兴支部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二期上刊登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注:马儿克,即马克思)一文。此文对《共产党宣言》作了概要介绍,并译载了《共产党宣言》中的十条纲领,称赞《共产党宣言》“不啻二十世纪社会革命之引导线,大同太平新世界之原动力”。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共产党宣言》在中國的翻译、研究与传播进入了新阶段。1919年4月,在李大钊、陈独秀主编的《每周评论》第16号上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最后部分的几段重要文字的译文。其译文与现行本十分接近。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和第六号上发表了影响深远的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中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段落,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理论和观点,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文初版首印一千册

“五四运动”前后,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此时,《共产党宣言》片断文字和部分章节的翻译,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与理论渴望。因此,陈独秀认为应尽快把《共产党宣言》全文翻译出版。当时,担任上海《星期评论》主编的戴季陶计划找人翻译《共产党宣言》,在《星期评论》上连载。《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后,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陈独秀当时正在上海主编《新青年》,也极表赞同。于是,戴季陶向陈望道提供了《共产党宣言》的日译本,陈独秀请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共产党宣言》的英译本,一并提供陈望道作为翻译的底本。

1920年4月,陈望道译完了《共产党宣言》,他带着译稿来到上海,请李汉俊校阅,再转请陈独秀审定。陈独秀对此译稿非常满意,将文稿交给戴季陶,准备在《星期评论》上连载。不料,该刊因“言论问题”遭到查封。

当时陈独秀在《新青年》编辑部一人独当编务,于是请陈望道前来协助杂志的编辑。此时,共产国际东方局派俄国人维经斯基作为代表来华,联系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抵沪与陈独秀见面,共商建党之事。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共有八名成员: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当时在日本)、杨明斋、李达。

陈独秀在筹建中国共产党时,深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译本相当缺乏,因此与维经斯基商议,筹措经费印刷《共产党宣言》译稿。由维经斯基提供经费,在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十二号租了一间房子,建立了一家名为“又新印刷所”的小印刷厂,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初版的《共产党宣言》首印一千册。此书32开,竖排平装,封面以红色印刷书名与马克思肖像;内文以五号铅字印刷,共56页,每页标“共产党宣言”眉题,文中部分专用名词后注有英文供参照。封面标注“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作者标注为“马格斯、安格斯合著”、“陈望道译”。同年9月又印了第二版,改正了首印本封面错印的书名(首印本封面标题错印为《共党产宣言》),书封上的书名和马克思肖像也由红色改为蓝色。为了能让读者买到《共产党宣言》,陈独秀等人于1920年9月30日巧妙地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编了一个通信形式的新书广告:

“你们来信问《陈译马格斯共产党宣言》的买处,因为问的人多,没功夫一一回信,所以借本栏答复你们的话:一、‘社会主义研究社,我不知道在哪里。我看的一本,是陈独秀先生给我的;独秀先生是到‘新青年社拿来的,‘新青年社在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二、……凡研究《资本论》这个学说系统的人,不能不看《共产党宣言》,所以望道先生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功夫,把彼全文译了出来,经陈独秀、李汉俊两先生校对……”

之后,《共产党宣言》在几个月里重印了十几次。《共产党宣言》出版后不到一年,中国共产党在沪诞生。

(摘自《光明日报》2011.6.15)

【链接】

《共产党宣言》在国内的版本(1949年前)

从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文译本出版到1949年,共有6个完整的中文版本陆续问世:

陈望道译本(1920年8月) 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华岗译本(1930年) 上海华兴书局出版,首次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并加上了1872年、1883年和1890年的三个德文版序言;

成仿吾、徐冰译本(1938年8月) 由中共公开组织翻译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由延安解放社出版;

博古译本(1943年) 新中国成立前流传最广、印行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

陈瘦石译本(1943年9月) 第一次由非共产党人翻译的版本,其目的只是将它作为研究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参考资料;

莫斯科译本(1948年) 内容包括《宣言》正文和七篇序言,还包括编者对马克思、恩格斯修改和补充《宣言》观点的说明,是当时内容最全、翻译质量最高的版本。1949年初,该版本运到中国,从6月起,人民出版社和一些地方出版社相继重印该版。

(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陈望道与省立安徽大学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
英译汉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专题前言:理解译本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后来未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