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制作的录音技术在广播电视台监听系统中的应用

2021-08-26阳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应用分析

阳毅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声音的制作与传播技术也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变得越来越先进。人们对声音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理解程度不断加深,这就让人们在多媒体的环境下,对声音信息的使用,开展多层研究。本文将研究声音制作的录音技术在广播电视台监听系统中的使用情况,找到广播电视台监听系统中的相关部分,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可以通过总结找到提高我国多媒体信息领域有关声音技术能力,找到发展方向。

【关键词】声音制作;录音技术;广播电视台;监听系统;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1..021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多媒体技术信息产业开始飞速发展,而声音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其使用的技术和传播技术在行业中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说,很多广播电视工作者对声音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技术创新,其目的是提高制作节目的传播能力和感染力。监听系统作为广播电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使用的录音技术不仅可以对节目的制作水平产生决定性影响,还会反映广播电视台的工作水平。因此,广播电视台的工作者一定要对声音制作的录音技术在监听系统中的使用进行研究,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1. 录音与广播电视台监听系统的组成

录音指的是对声源进行有效录制的过程。在录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传声器和录音机进行调音,通过控制台的管理程序对需要录制的声音进行录制。工作者可以利用动手记录的方式或电子记录的方式将声音进行有效存储,之后对录制的声音使用媒介进行合成处理,使其可以在广播电视台或其他的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声音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过程是被群众所知晓的一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在我國的广播电视台节目中,经常使用一些录音技术进行声音制作。

专业的监听系统主要指的是使用音频播放设备、监听控制室、放大器以及扬声系统等专业设备与系统构成。这些设备和系统看似简单,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学习较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能力的辅助才能灵活使用。工作人员在制作声音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设备进行正确操作,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声音学以及电子学方面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协同使用才可以有效保障声音制作工作的任务可以顺利完成。在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对声音进行检测和评价,录音师和音响师可以根据检测结果的不足之处对音色与节目舞台进行正确地调整与布局,这样做主要是保障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可以完美地呈现在听众和观众的面前。

录音与广播电视台的监听系统,都是声音制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节目的制作与呈现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要保障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默契地配合,完成声音的制作,使节目可以完美呈现。

2. 对监听系统使用音响的性能要求

监听音箱指的就是用作监听的音响,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耳机进行,监听音箱经常被使用在较大的场地之中,主要是因为音控的设备距离较远,音控室多为封闭的,因此不容易对音乐表现的现场效果进行监控。使用监听音响的作用就是为了实现对现场音频的及时有效调节,使用监控音响进行现场监听工作时,在音控室内可以对现场的音频进行实时监控,进而保障音频调节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声音监听和录制工作中,要想对声音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就一定离不开有效的音响设备。在评价声音质量的过程中,我们会通过音响作为声音的载体,这里的音响指的就是监听音响,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声音进行监听和录制,进而保障声音的质量可以达到标准。

声音的质量对节目的播出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提升对音响性能的掌控能力。音响高频区域的变化以及各种数据的变化都会对声音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对音响的性能进行发掘和了解,进而保障录音和监听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一米处的最大输出声压应该达到110dB,这样设定是为了保障声音的传播效果,其次,我们要保障实际的耐输能力要处于两倍与额定输入功率的情况,这样做可以提高相关工作的容错率,再次,我们要保障输出声频率耳朵特性不平均度应该处于5%左右,让设备的低音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顺态性的良好,在左右方向进行监听的时候,音响的频率应该保持一致。通过对监听音响性能的有效控制,我们可以有效保障声音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的具体要求选择更加合适的音响,将音响应用在录音的工作中,通过其强大的性能提高声音的质量,为后续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确立良好的基础。

3. 对监听环境的要求

即使拥有最好的监听设备,也要在听音环境理想的状态下,才能发挥监听设备最好的听音效果。室内声场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声波可以在各个界面之间进行一连串的反射、吸收和透射作用;二是可以与自由声场产生不同的音质;三是由于房间之中会产生共振情况,这就有可能会引起某种频率的声音被加强或减弱;四是声能在空间分布的情况产生了变化。在录音与监听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对室内建筑中的声场设计有效减少声音的聚集,对房间声染色的情况进行改善,在最大限度上保障音质不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我们可以将室内建筑设计分成音箱摆位的摆放与室内建筑声场的设置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我们不要认为一对音箱随便放置就可以顺利的开展工作了,这种想法是不科学且不专业的,我们不要将物品摆放的重要性看轻,这其中有非常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学习。首先,如果将音箱放置在墙角处,那么当我们将低音频率提升至1.5dB到2dB时,发射到墙上产生的低音波会比较强,这就让低音产生不自然地加重情况。如果音箱的后部有倒相管,那么就应该让音响与后墙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定不能让音响直接靠墙壁放置,不然,从倒相管中发射出来的低音会在碰到后墙之后再反射回来,并对一些低音频率产生一定的干涉作用,进而导致声音出现失真的情况。

放置音箱的高度应该让音箱中的高音扬声器中轴线和聆听者的耳朵处在同一水平线之上,这样做可以让高音重放产生最佳的收听效果,这是因为中高音的成分在传播的过程中拥有极强的方向,一般不会产生绕射的效果。低音扬声器需要和地面与桌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也是非常考究的,它会对低音的厚度和质感产生决定性影响。一般情况下,音乐工作室使用的监听音箱都是小型的书架箱,很少使用落地箱,因此,我们只需要将音响摆放得与耳朵齐平就行了。音箱之上不要堆放物品,在音箱的周围也不要摆放其他的物品。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室内的声场应该是均勻扩散的,并且要避免回声、颤动回声以及房间声染色情况的出现。声聚焦会对音质造成比较大的破坏,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容易产生的,凹面可以对声波形成一种集中反射的现象,这样会使反射的声音逐渐聚焦到一点或是一个区域中,这种情况产生的声音会在这个区域变得非常特别响,这种现象就是声聚焦,声聚焦的出现会让室内的声压变得不均匀,造成较为严重的声染色情况,对音质造成破坏。

4. 处理混音效果

在录音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录制声源本身的声音,还会将一些混音一起录入并融入其中,这样做可以提高音效。在录音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反射声音的方法,将音效提升。在室内声场的设计当中,我们要重视混响的时间,混响时间指的是室内的声场达到稳态,在声源停止发声之后,声压级降低至60dB所需要的时间,这段时间就是混响时间,经常被称作T60或是RT,使用的单位是秒。房间混响时间的长短情况主要是由房间的吸音量与体积大小决定,体积大的同时吸音量小的房间,拥有的混响时间比较长,吸音量大的同时体积小的房间,混响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就比较短。在判断混响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站在房间的中间,通过拍手的方式进行测定,明确混合时间的长短以及需要录制的内容。混响时间太短的话制作的声音的清晰度较好,但容易发干,丰满度不够,听起来枯燥无味,不亲切和自然,混响时间太长的话就会导致声音出现含混不清的情况,声音显得宽阔,声像模糊,定位不准,当混响时间正合适的时候,制作的声音比较圆润,非常动听入耳。因此,在录制声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混响的时间,不同的声音对录音会有不同的处理需求。在录制音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混响时间比较长且频率特性也比较平衡的房间,使用远距离拾音的方式进行录制,这样录制出来的声音比较自然,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另外,一定要多拾取直达声,减少反射声的出现,这样是为了避免混响的时间变得过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监听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广播电视台监听系统来说,只有将监听设备与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和处理,才能保证声音在制作结束之后可以完美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提升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感染力。另外,这项技术的研究以及使用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因此,需要的技术也比较高,在使用广播电视台监听系统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对相关问题进行预案,提高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戴先军.录音技术在电台播音系统中的应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3).

[2]程龙.电台监听系统中声音制作的录音技术研究[J]. 北方音乐,2019(23).

[3]王玉莲.声音制作的录音技术在电台监听系统中的应用[J].传媒论坛,2019,02(11):120,122.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台应用分析
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推广方式探讨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抚州市广播电视台非编制作系统网络探究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