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2021-08-26郭昱彤韩蓉

求知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角色游戏幼儿

郭昱彤 韩蓉

摘 要:角色游戏具有社会性、自主性、想象虚构性等特点,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进行角色的选择与扮演,在游戏中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同伴交往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3-0004-02

角色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与同伴进行互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同伴交往能力。

一、角色游戏和同伴交往能力的概述

(一)角色游戏概述

角色游戏是学龄前儿童通过模仿、想象,再基于自己的主观想法,依靠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再现身边社会生活的游戏[1]。角色游戏具有社会性、自主性、想象虚构性等特点,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进行角色的选择与扮演,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因此这是幼儿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

(二)同伴交往能力概述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一种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的社会能力。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促进其社会情感、社会技能、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的发展。基于此,我们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各项同伴交往活动,例如:角色游戏等。

二、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的价值

(一)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

皮亚杰指出,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然而,摆脱“自我中心”意识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需要暂时“忘却自己”来扮演着各式各样的社会角色,这就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了解大人的行为动作,把自己对角色已有的认识进行重新组合,能够运用语言、动作或者借助一定的游戏材料来扮演游戏角色。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为了保证游戏的成功开展,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理解同伴的想法,适当地进行让步(如案例1所示),如此一来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

案例1:在“娃娃家”的活动中,花花和莉莉都想要扮演“姐姐”的角色,两个人都不想放弃这个角色。最后,莉莉思考了一下对花花说:“我来当大姐,花花你来当二姐,这样我们都是姐姐啦!”花花点头赞同,说:“好呀!这下我们都是姐姐啦!”于是,两个人又开心地玩起来了。

(二)角色游戏有助于干预效果的概化

幼儿习得的新技能在学校之外的适当情境中得到应用是社会技能训练的关键所在,这也被称为——效果的概化[2]。为了实现效果的概化,应该针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场景进行训练。角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想象活动,幼儿可以借助角色游戏做一些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事情,例如,扮演火车司机、医护人员、交警等。这些丰富的游戏体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实际生活中的日常规则,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意识。所以,角色游戏可以更好地帮助干预效果的概化[3],进而发展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学会合作

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在想象的条件下,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幼儿模仿成人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到扮演角色的内涵,也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通过合作保障角色游戏的有序开展(如案例2所示)。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参加游戏,更加容易被同伴接纳,从而帮助幼儿发展其同伴交往能力。

案例2:在“开餐厅”的活动中,游戏刚一开始,一群小客人就奔跑着涌向了餐厅,有的要汉堡,有的要牛排,有的抱怨为什么餐厅还不上菜,还有的吃完饭要求结账的。一时间,小宝、小明和小刚手忙脚乱,餐厅面临“关门”的风险。三个人仔细想了想,经过讨论决定:小宝扮演厨师,小明扮演收银员,小刚扮演服务员。厨师负责做菜,收银员负责收钱,服务员负责端盘子、收盘子,三人分工明确,合作有序,保证了餐厅的正常经营,三个人开心极了。

(四)角色游戲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在后天的环境和社会中不断发展的,它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如何扮演他人的角色,把自己当作别人所希望的角色[4]。可以说,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不断获得区别他人和自身的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亦是培养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基石。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

丰富的游戏情境和材料可以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允许进行角色游戏的幼儿可以进出其他区角,保证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和游戏情节的完整,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深化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培养同伴交往能力(如案例3所示)。以物代物是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之一[5],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使用各式各样的玩具、物品来进行游戏,但是往往会存在幼儿争抢游戏材料的场景,这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既可以购买成品材料,也可以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玩具,例如,用废旧纸箱做成娃娃家的茶几等。同时,游戏材料的准备并不单单是幼儿教师一个人的工作,幼儿教师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制作和准备,为游戏的进行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案例3:玲玲和小伟在进行“开餐厅”的游戏,有一个小客人想吃吐司,小玲突然皱起了眉头对小伟说:“做吐司需要烤箱,可是我们现在没有烤箱,这可怎么办?”小伟:“我可以去隔壁做一个烤箱。”于是,小伟去隔壁的建构区,用木板制作了一个烤箱,然后把烤箱拿回至角色游戏区内,小玲用小伟制作的烤箱为小客人烤制了吐司,从而保证了本次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保证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支持角色游戏的开展

一些研究表明,虽然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因为角色的分配发生一定的争执,但大多数幼儿都可以通过条件、说明等方式进行角色的协商[6],这些经验对幼儿而言是积极且宝贵的。因此,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要给予游戏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充分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自我的需求以及理解同伴的需求,在游戏中体验到与同伴分享、合作、交往的喜悦,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三)教師适当介入,开展科学指导

幼儿教师应该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介入,为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科学指导。幼儿教师的指导需要分一定的情况:

第一,当幼儿呈现出发呆、沉默的表情并且无事可做的时候,往往是游戏情节难以继续发展的时候。这时,需要幼儿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适当的介入,从而保证游戏的继续开展(如案例4所示)。

案例4:小雅在公交车的游戏中扮演司机的角色。然而,她在进行游戏时神色有些茫然,东张西望的,不知道该如何做一名司机。这时,老师以乘客的身份加入游戏中,微笑着对小雅说:“司机师傅你好,我想在这一站下车,可以麻烦您停一下吗?”小雅连忙做出刹车的动作,回应道:“没问题,这位乘客。XX站到了,请您拿好东西安全下车。”

第二,当游戏过程中出现同伴交往冲突时,教师要视情况进行适当的介入。例如,当幼儿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时,由于幼儿年龄小,处理问题的方式单一,幼儿教师必须以教师的身份进行介入,对幼儿错误的行为进行批评说明,让幼儿意识到争吵和打架不是同伴交往的正确方式,学会沟通和交流才是同伴交往的合理方式(如案例5所示)。

案例5:在“医院”的游戏活动中,天天扮演护士的角色,壮壮扮演医生的角色。突然两个人互相指责起来,壮壮生气地朝天天吼道:“护士,你为什么不拿手术刀给我!”天天也很生气,狠狠地把壮壮推倒在地。老师连忙跑过去询问状况,原来,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护士在一旁开小差,没有及时把手术刀递给医生,影响了医生的手术。老师分析了两个人的行为,指出了两个人的错误,在角色扮演时要注意礼貌用语,当你的行为出错时要及时主动认错。两个人听完老师的话后,互相承认了错误,重新开始了游戏。

第三,关注特殊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经常会有性格内向或者因为害羞不敢参与游戏的幼儿。这时,需要幼儿教师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引导,积极鼓励这些幼儿加入游戏中,让他们学会主动与同伴进行交往,让幼儿逐渐消除内心的恐惧,渐渐学会与同伴交往,培养其同伴交往能力。例如,在娃娃家中,老师可以扮演妈妈,内向害羞的幼儿扮演宝宝,“妈妈”带领“宝宝”去别人家做客,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渐敢于开口与同伴讲话。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参与游戏的意愿增强,乐于参与其他主题类型的角色游戏中。

(四)鼓励“班与班”之间开展游戏

鼓励幼儿园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角色游戏,可以有效地拓宽幼儿的同伴交往范围,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小伙伴,在游戏中提升交往技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在开展“班与班”之间的角色游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创设积极的游戏环境,丰富游戏材料。幼儿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一定要新颖、有趣,游戏材料也要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充分激发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让幼儿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来选择适合的游戏主题,同时也可以吸引爱好相同的幼儿聚集在一起,在游戏中不断丰富同伴交往技能。

第二,教师要主动引导。因为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游戏,幼儿之间难免会有些陌生和拘谨,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也要向两个班级的幼儿仔细介绍游戏的主题、内容、角色的基本特征,让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时更加从容。

[参考文献]

[1][5]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91-192.

[2]周宗奎.儿童的社会技能[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4.

[3]李 皓.混龄游戏情境中幼儿社交策略的短程团体游戏训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4]柯 艳.自我意识与角色游戏[J].早期教育,1989(5):10.

[6]马慧明.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郭昱彤(1996— ),女,重庆人,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韩 蓉,女,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角色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