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2021-08-26李新刚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学生

李新刚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平行与垂直”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为后续进行的教学反思提供研究对象;随后从学生主体、教材内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学生;“平行与垂直”

一、“平行与垂直”教学

在教学“平行与垂直”这一课的过程中,我将玩具小火车及其轨道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开开心心地欣赏小火车在轨道上“扑哧、扑哧”地前进的情景。小火车的“华丽登场”一下子就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去了,尤其是男生,更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小火车看,恨不能过去玩一会。

我又为学生们提供了用硬纸板制作的一个四轮小车和一个先平行后渐宽的轨道,然后在讲台上为学生展示小车的运动过程。我先慢慢推动小火车在平行轨道上前进,然后推着它进入“轨道渐宽区域”,小车由于受到的阻力变大而速度减慢。最后,前面的两个车轮被越来越宽的轨道给“别”下来了,学生们看起来有点失望。我急忙趁热打铁,引领学生们探究小车的车轮为什么会掉下来。然而,小火车的车轮跑了很多圈,却没事。从这里,我为学生们引出了“平行”这一数学概念,告诉学生们宽度始终一样的线是“平行线”,它们永远不会相交在一起。

我還领着学生做了第二个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将一支新铅笔立在桌子上。学生们很快就做到了。然后,我让学生们用三角板的直角部分去靠近直立的新铅笔,发现新铅笔能够和三角板的竖直边重合。这时,我就为学生们引出第二个数学定义“垂直”,并且告诉学生们新铅笔与桌面的角度是90度,且只有角度是90度时,新铅笔才会立在桌面上。

二、“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与策略

(一)“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

1.对教材内容的反思。小火车与轨道是一对“完美搭档”,二者相得益彰,共同验证出“等距离的车轮”与“等距离的轨道”之间的默契与和谐。因此,小学生们能够从“火车轨道的永不相交”这一特性来判断出二者的“平行关系”,因为“平行线”的定义就是“在一个平面内不会发生相交关系的直线”。而小纸车的车轮掉落实验则属于一个“反面教材”,小火车在具有平行关系的轨道上不会出现“掉轮现象”,但小纸车却在不规则轨道上很快就发生了“掉轮现象”。由此可见,轨道是否“平行”将直接决定着车轮的“寿命”,而车轮的“寿命”反过来也能够直接证明轨道是否具有平行线的特性。

在“竖立新铅笔活动”中,虽然小学生还不知道“新铅笔”的成功竖立与初中物理中“重力方向”的相关知识完全一致,却也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切身体验到“90度是造就成功竖立新铅笔的最佳角度和唯一角度”。然后,教师再从实物操作转变到数学知识的理论状态,引导学生继续去探究“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这三个数学知识。最后,教师还在一系列生活实例中再次验证和展现“90度”,如墙角、桌角、黑板角、十字路口等。

2.对学生主体的反思。“平行与垂直”看似简单,对于小学生而言却非常抽象和深奥。因此,教师不能只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说教为小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这样会让小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因为他们只是从理论推理中获得了一定的认知。

因此,教师借助小火车的“平行轨道”以及小纸车的“不平行轨道”之间的直观展示和实验过程,能够让小学生亲眼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平行线”实物,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特殊性质。

3.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在“平行线教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让小火车在平行轨道上进行循环往复的运动,展示平行线的神奇魅力。然后,教师又通过小纸车的车轮掉落展示小纸车车轮与不平行轨道之间的不和谐、不匹配与不共存。这样,一正一反两个实验例子都将研究对象瞄准了“平行线”这一目标。因此,这种设计能够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特性,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知印记,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平行线”的认知效果。

在“竖立放置新铅笔活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一个充满趣味性、实操性、探究性和主体性的课堂活动,将学生成功引入对另一个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思考之中。教师以“竖立新铅笔”作为引出“垂直”这一数学知识的“引子”,能够在轻松自然中快速调控学生的认知方向。因此,教师以游戏化的课堂活动作为学生进行数学认知的研究媒介,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可行性、实操性和实效性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师预设的课堂活动之中。

4.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小火车”与“小纸车”的合作展示让小学生全面认识了“平行线”,而“竖立新铅笔”活动又让小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眼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因此,这些趣味活动自然能够点燃小学生的认知热情,使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5.对课堂效果的反思。本次课堂教学成功地培养了小学生进行数学认知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和合作的自觉性,因而直接优化了小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思维方式。本课成功之处在于“小火车”、“小纸车”与“竖立新铅笔”活动的实操性认知活动实现了小学生的实践学习,帮助他们提升了认知能力。本课不足之处在于火车轨道的整体是圆形的,与纯粹的“平行线”略有差距。

(二)“平行与垂直”的教学策略

1.实物教学。无论是平行线中的“小火车”“小纸车”,还是垂直中的“新铅笔”,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是小学生特别熟悉的日常物品。因此,本次教学活动有突出的实物教学或生活教学的“痕迹”。实物教学或生活教学具有突出的亲和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因而能够有效吸引住小学生们的注意力。数学认知属于理解抽象思维活动,因而实物教学能够让小学生轻轻松松地进入认知状态,有助于小学生实现“无压力认知”和“无负担认知”。

2.趣味教学。“小火车”与“小纸车”在数学课堂上的出现属于趣味元素,让小学生将新铅笔树立在桌子上也属于趣味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属于特点突出的趣味教学,借助趣味元素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克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抽象逻辑思维缺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因而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多处于情绪化、自主化的阶段。趣味元素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持续推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直观教学。无论是“小火车”与“小纸车”活动,还是“树立新铅笔”活动,都是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直观认知和直观思维的人性化认知的方式。教师利用趣味活动让小学生亲自动手、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快乐交流,让小学生在有所见中有所想,在有所想中有所得。因此,直观教学顺应了小学生直观认知需求,自然能够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遵强.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策略[J].新教师,2018(10): 64-65.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