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称谓“大V”的多视角研究

2021-08-25宋玲玲

关键词:语义

宋玲玲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近几年新兴称谓“大V”借助网络等媒介传播,使用人群大,影响范围广。诞生于新兴网络媒体“新浪微博”的“大V”称谓不仅广受年轻人的喜爱,在社交平台广泛使用,也逐渐受到传统主流媒体的推崇。2013年“大V”还被《咬文嚼字》收录到“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中,得到认可。从语言形式上来看,“大V”属于混合缩略形式的字母词,“V”既包含了这一称谓的起源义“Verified”又含有“VIP(very important person)”的隐含义,同时因为这一称谓发源于新浪微博平台,“V”与“微”同音,凸显了这一称谓表达权威影响力大的性质,又根据“大”可以描述对象在程度上的不一般的性质引申出对地位高的人的尊称这一语素义,因而“大V”指在社交平台上粉丝数量多、言论引导性强、影响力大的一类人,带有[+自然人][+活跃于网络][+影响力大][+受关注度高]等语义特征。伴随“大V”的高频使用,形成一大批“X+大V”新形式,显示出“大V”的强大生命力。本文结合新兴称谓“大V”的使用现状,从语义、句法、语用几个方面对该称谓的语表形式、语义特征、结构特点、句法功能进行研讨,以探究称谓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向。

一 名称来源与使用现状

(一)名称来源

“大V”的流行要从新浪微博(2014年更名为“微博”)说起。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网站采用了美国社交网络Twitter(2006年成立)的用户认证制度,经过实名认证的个人用户或企业机构组织用户在其微博昵称后都会附有类似于英文大写字母“V”的图标(个人用户为“橙色V”,企业机构组织为“蓝色V”),个人用户或者企业机构组织用户成功认证必须要满足“实名制、发博数量、粉丝最低标准、活跃量”等条件。同时,在此期间新浪微博邀请了一批名人明星入驻,吸引了众多用户,在此过程中经过认证且粉丝数目众多的实名账户就被称为“大V”。

所以,“大V”指的是“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同时根据新浪微博的用户认证标准来看,达到“大V”称号的标准必须满足“实名认证”“影响力大”“引导作用强”这三个条件,衡量后两个标准的一是微博内容的数量与阅读量;二是粉丝数量。早期不同微博平台对“大V”的粉丝数量要求不同,有10万粉丝的用户就可以被称为“大V”,但现在随着其他微博平台用户数量不断涌向新浪微博,其用户基数不断增大,通常粉丝50万以上才能称为“大V”[1]。所以“,大V”具有[+自然人][+活跃于网络][+正面影响力大][+受关注度高][+尊称]等语义特征。

当今流行的称谓“大V”因为多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名人,所以受到粉丝的追捧较多,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和“大侠”类似。并且,其使用领域也逐渐从微博领域延伸到整个自媒体领域,也因为其本身具有[+正面影响力大]的语义特征,多为主流媒体采用。如:

(1)9月9日,值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周年之际,北京互联网法院举行“京法巡回讲堂网络大V进法院”开放日活动,@央视社会与法等20余位知名网络大V及互联网公司代表走进北京互联网法院,参观在线诉讼体验区、观摩真实网上庭审,切身感受全流程网上诉讼。(人民网,2019-09-11)

(2)推荐他家的产品,很靠谱的,大V都在用,非常棒!(微博,2021-04-05)

例(1)“大V”指的是20多位来自法律、互联网科技、政务新媒体、文化传播、经济等领域的网民,凸显的是他们本身所带有的“名人效应”,具有权威效果。例(2)“大V”指的是拥有众多粉丝的美妆自媒体账户,凸显他们给普通人无形之中造成的消费观念影响。可以看到,不仅仅是在微博平台,还有整个自媒体平台,无论是对网民的个人活动还是社会事件,“大V”都倾向于凸显网络用户所拥有的“影响力大”的特征,暗含对说话者主观上的认可度。

(二)使用现状

1.主体使用领域

新兴称谓“大V”出现后,传播迅速,使用量大,下表是各大网络媒体对“大V”的使用次数统计表:

通过表1可以看出:新兴称谓“大V”兴起之后,百度网搜索频次最高,已超过百万频次,网络使用量大。而一般情况下,新兴称谓的主要使用环境为QQ、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但“大V”却有向传统主流媒体蔓延的趋势,官方主流媒体频繁使用“大V”。如:

表1 人民网、百度网、腾讯网、央视网中“大V”使用次数统计表

(3)为体验车谷创新发展、生态文化魅力,15位大V,走进该区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汤湖工人文化宫、龙灵山生态公园等特色亮点区域,用直播、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记录参观过程,并通过网络实时分享精彩瞬间。(人民网,2020-12-02)

(4)去年11月15日,字节跳动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邀请三位抖音知名“科普大V”——“大科学家来了”、“柴知道”和“地球村讲解员”,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以抖音视频为“教具”,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当地学龄儿童现场讲授地理、生物、天文等学科的科普知识。(人民网,2019-01-09)

新兴称谓“大V”言简意赅,新颖别致,能够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并逐渐呈现出标题化倾向。如:

(5)网络大V发表评论不能忘了注意义务(标题,法制日报,2019-12-04)

(6)2020“丝路大V打卡最新北京”活动启动,见证北京作为和中国力量(标题,央视网,2020-12-08)

(7)严厉打击“庄家”“大V”联手诱骗投资者行为(标题,北京青年报,2020-06-22)

2.使用“大V”的主体

由表2可知,30-39岁使用“大V”的人群最多,20-29岁次之,19岁以下、40-49岁、50岁以上使用者较少,这说明“大V”的使用人群以中青年网友为主,在这一群体中受到的认可度高。相比之下,50岁以上和19岁以下群体因为自身年龄的原因,作为社会公民参与社会事件度不高,且交际圈相对比较封闭,对新事物的接受面不广。根据表3,经济发达地区人群使用“大V”的比例高,以北上广为代表,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更快。而其他一线城市,因为经济稍微落后,语言上还是方言更占优势,像“大V”这种外来称谓无法和通用社会称谓竞争,使用量小。

表2 百度网使用“大V”人群年龄分布

表3 百度网使用“大V”人群地域分布

3.使用形式

新兴称谓“大V”使用领域较为有限,在陈述句中作指称用,可背称,也可自称。如:

(8)UP主钱亮:可能是短视频做的还行吧,又或者是借着1818的名气,我的微博粉丝啊,迅速突破了45万,45万呢,我出名了,成大V了耶!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下大V的日常Vlog都是怎么拍的(微博,2020-02-13)

(9)A:假仁假义的放生,倒不如平时多做善事

B:你怎么知道假仁假义,你怎么知道人家除了放生没做其他的?

A:因为这种放生百害而无一利。

B:你怎么知道百害无一利?

A:百度一下或者去相关科普大V那里了解一下吧,放生真这么简单,大熊猫的野化训练就不用做了。(BCC语料库)

例(8)在UP主钱亮的自述视频中,自述内容提到了“粉丝数量突破45万”“出名”这两个关键条件,符合“大V”的认证条件。两处的“大V”第一个作宾语,为自称;第二个“大V”实际上是“大V(我)”的简省形式,省去自称标记“我”,也为自称。例(9)A与B因为对网友们热议某些人打着放生的旗号做慈善事业这件事产生了不同的看法,A对此类人行为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并且希望B能够去权威人士那里了解下有关知识,这里的权威人士就是“科普大V”,指“以浅显方式普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影响力大的微博用户”,当说话人向听话人提起第三者时常常用背称,便于人际沟通,这里暗含了A对陈述对象的主观认同,表现了对象具有信服力和权威性的特征。

二 语义特征与语法功能

在语言结构的深层,语义和语法是融为一体的,语义的研究需要借助语法结构和形式,语法的研究也必须以语义为基础[2]。

(一)新兴称谓“大V”的语义特征分析

“大V”为英语缩略词“V”和汉字义标“大”构成的字母词,形式上也属于“大+X(X为指人名词)”形式的组合词。“大”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解释有七个,其中和称谓有关的义项有三个,分别是:①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②年纪大;③排行第一[3]。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表示“大X”类的指人称谓有“大哥、大嫂、大姐、大爷、大妈、大伯、大叔、大人、大师”等27个。其中,“大爷、大妈、大哥、大姐”等称谓中“大”表示对排行在前或者对年龄大者的尊称,“大人、大师”等称呼中“大”表示对官职较高或某领域类权威的尊称。根据对“大”语素义的分析可知“大+X(X为指人名词)”形式中“大”由①②③词义引申出“对地位高的人的尊称”这一语素义,在言语交际中“大+X(X为指人名词)”这一形式表示出对指称对象地位与权威的认同。

“V”为缩略词,陈原(2001)中提出“缩略语是解决词语太长和节奏太急的矛盾的结果”[4]。作为网络语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交流功能,人们想在短时间内高效传情达意,就需要将所表达的信息压缩到一串比原表达更简短的符号中。“V”是“Verified”(已认证的)的缩略词,“V”的初始义来源于用户的认证方式,同时因为本身产生于微博平台,具备“高级用户”这一属性,所以“V”也是“VIP”的代表,和“微”同音。“V”被“大”修饰,凸显了它与其他用户不同的特征,表现出这一称谓带有的权威性和引导性。

根据汉语中对名词的判定标准,即:第一,作主语和宾语;第二,名词前可加数量短语,一般不加副词;第三,表人名词后加“们”表群体;第四,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某些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和少数词除外[5]。“大V”这一字母词在网络语境中所反映的语法特征恰好契合名词的特征标准,所以可以认为“大V”基本语法功能为名词性的。

(二)新兴称谓“大V”的语法功能考察

“词的语法功能指词在句子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6]。根据对“大V”语义特征的分析,“大V”属于组合词,在网络中,就新兴称谓“大V”而言,它是体词性的,不仅可以作为名词独立使用,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同位语,并且有时候还会转为形容词充当谓语或补语,同时“大V”也能和其他语素组合,来表示某个群体或凸显某个特征,在“X+大V”形式中,X为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数量词性等多种语素。

1.充当句法成分

新兴称谓“大V”可在句中单独使用充当主语、宾语、定语以及同位语。如:

(10)网络大V带粉丝重走剑门蜀道,发现不一样的“美”(封面新闻,2020-08-26)

(11)三部门约谈自媒体“大V”,不得制造购房恐慌情绪(北京日报,2021-02-05)

(12)自媒体时代,别迷信“大V”的权威(首都经济报,2018-05-07)

(13)“网络大V”陈杰人案一审开庭(人民网,2019-11-27)

例(10)“大V”作主语,位于句首,表示在网络平台拥有众多数量粉丝的实名认证用户这一群体;例(11)“大V”作宾语,突出自媒体界名人粉丝数量多的特点;例(12)“大V”作定语,表示“大V”在社交体系中具有权威性,表领属关系;例(13)“大V”指称“陈杰人”,作同位语。

苏宝荣(2004)将由于词的词性或语法功能的不同产生的新义称为“词的功能义”,分常规功能义和非常规功能义[7]。一般来说,体词性的“大V”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属于常规句法成分,但随着“大V”的使用范围扩大,“大V”的功能扩展,由名词向形容词转变,可以充当谓语和状语。

第一,充当谓语

(14)绝对大V,绝对“巴适”,威然的看车分享(百度知道,2020-05-25)

例(14)中形容词化的“大V”被程度副词“绝对”修饰,用来描述与高地位相关的事物的性质或者评价事物的行为,这里说话人受到了车行服务人员高级客户般的招待,表示出对“看车服务待遇”的满意程度。

第二,充当补语

(15)今日大盘,表现得绝对大V(微信朋友圈,2019-05-10)

“大V”在句中充当补语时为形容词,用来对动作行为的结果进行描述或评价,说明事件行为表现不一般,影响范围大,例(15)程度副词“绝对“修饰“大V”,意为股票行市里行情很好,所持有的股票涨势惊人。

2.组词结构分析

新兴称谓“大V”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时,形成“X+大V”短语,“X”一般为形容词或名词,限定指人范围或修饰相应特征。“X”按照名词和形容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X”为名词表专业领域。

网络大V、股票大V、理财大V、自媒体大V、财经大V、影视大V

时尚大V、餐饮大V、文旅大V、美妆大V、旅游大V、房产大V、科技大V

美食大V、历史大V、读书大V、媒体大V、声优大V、医生大V、律师大V

农民大V、水产大V、龙套大V、急诊大V、丝路大V

第二,“X”为名词表活跃平台。

知乎大V、抖音大V、B站大V、豆瓣大V、微博大V、支付宝大V

快手大V、人民网大V、油管大V、超话大V、推特大V、LOL大V

第三,“X”为名词表生活领域。

本地大V、海外大V、西方大V、民国大V、江城大V、哈尔滨大V

田园大V、以色列大V、美国大V

第四,“X”为形容词表修饰特征。

草根大V、知名大V、杰出大V、无良大V、年轻大V、任性大V

根据以上对“大V”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分析可知,“大V”为组合词,在句法功能中,“大V”可以单独使用,常规功能义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以及同位语,但随着其使用功能的扩展也衍生出非常规功能义,即充当谓语和补语。在组词结构上“大V”可与表名词或形容词性的“X”搭配使用,“X”分为“专业领域类、活跃平台类、生活领域类、特征类”。

三 感情色彩与语用特点

(一)感情色彩

“大V”最初指微博上经过实名认证、粉丝数量多、影响力大的一批专家学者或者名人明星,比如姚晨、崔永元、李宇春、李开复等,因为国民认知度高、粉丝基数大所以成为最早一批“大V”。而随着“大V”逐渐标签化,人们对“大V”的认知也趋向于向“粉丝数量多”这一标准靠近,越来越多的网民靠发表一些低俗、粗暴的语言或视频吸引流量,为自己“涨粉”炒作,并在“出名之后”借助一些手段进行营销,形成影响力变现链条。这种炒作手段无形之中也影响了当代青少年人和普通人的价值观,向其传达着功利化、物质化和唯流量至上的观念,在这种消极模式的影响下,“大V”也逐渐带上了消极的感情色彩。

(16)大V说买基金要提前打埋伏,于是我就提前埋伏在诺安,谁知埋着埋着就把自己埋没了(虎扑,2021-02-03)

(17)网络大V“辣笔小球”诋毁戍边英雄,网友痛批!其真实姓名曝光!(百度网,2021-02-20)

例(16)说话人因为信任“大V”,没有对基金市场作充分了解就投身其中,结果造成亏损;例(17)具有影响力的网友“辣笔小球”因在网络上发表对“牺牲戍边英雄”的侮辱性言论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大V”具有了贬义色彩。

汉语中词语感情色彩的转移有一定的倾向性,一般来说,普遍和常见的趋势是由褒义转向贬义[8],“大V”的色彩义变化也正符合这样的趋势。其[+粉丝数量多][+正面影响力大]的语义特征主要在这一群体刚出现时具备的,这一群体大多为一些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和学术素养的知识分子或者权威人士,不仅对自身专业领域擅长也对社会新闻事件有着独特的见解,所以才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敬,并且“大”修饰指人名词时有“表尊敬”的语素义,所以一开始“大V”的语义色彩是积极的。

但随着“大V”的社会效应越来越强,产生的社会舆论也时有趋向于负面的现象,“大V”的可信度下降,并且甚至还会输出消极不良的价值观,“大V”的语义色彩走向消极化,[+正面影响力大]的语义特征被[+影响力大]的语义特征取代。

(二)语用特点

1.凸显事件焦点

2010年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以“词媒体”为这类具有信息载体功能的新词热语命名,描述“词媒体”为“以词作为核心传播内容的全新媒体形态,其利用‘词’具有的对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利于口口相传的特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加快媒体信息的传播和记忆速度”。媒体在报道中用“大V”凸显报道内容,先声夺人吸引受众的眼球,尤其是”X+大V”形式中,“X”无论是描述性词语还是修饰性词语,都能起到凸显事件焦点的作用,通过“大V”们的身份或者性质起到凸显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件的作用。如:

(18)人民日报头版批“东莞挺住”:无良大V的歪理邪说(央视网,2014-02-15)

(19)5月4日,一名网红、百万大V自爆搬家时遭遇货拉拉司机索要天价费用,不足两公里要价5400元(实际支付3440元),而货拉拉平台客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当事人炒作”。(北京青年报,2020-05-08)

(20)这两天微博草根大V“辣笔小球”接连上了各个平台的热搜,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为国戍边,岂容诋毁”,当然最新的处理结果也满足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思路,终于被拘留了。(微博,2021-02-20)

例(18)通过“无良大V”先给“大V”的言论定性,同时因为其本身具有“影响力大”的这一特征表示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例(19)“百万大V”这一称谓会给读者先入为主的印象,而实际上是针对“货拉拉”平台损害消费者权益这件事,所以实际上通过这一称谓突出了这一社会事件;例(20)“草根大V”也是紧跟事件,突出其身份与行为的反差,重点凸显事件。总之,随着“大V”因为本身带有的“名人效应”的这一标签性,能够很好地以局部行为或事件性质去链接整个事件,凸显事件中的焦点信息。

2.人际交往集群化

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当某些单个社群因为某种原因而分化成几个社群时,语言也随之分化,而语言分化程度的大小由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决定[9]。诞生于网络的新兴称谓“大V”同样也具有一定的集群性,网民们因为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在社区中组成群体,在其中流通的称谓也被打上这个群体的特征。如:

第一,因为爱好相同领域而集群的社区。

(21)今天科技医药消费等抱团弱反弹太有必要了。看了一圈基金大V评论或操作,不少人减仓抱团基金或换仓中小盘(或低估类周期类)基金。(微博,2021-02-24)

(22)10款网红大V推荐防晒,油腻窒息吗?跟妆搓泥吗?真防晒黑吗?一一上脸实测!(哔哩哔哩弹幕网,2020-06-24)

第二,因为相处相同区域而集群的社区。

(23)刷话题热度,找校园大V投稿,顶上热度,我们学校就是这么干的,带话题,刷热度,多来点人。(微博,2021-04-01)

(24)一口气发了8条微博,陈建斌老师才艺爆棚啊,写诗堪称演艺圈第一了,刚为家乡提完诗,就为自己主演的《第十一回》主演每人写了一首,四郎也太有才了!既有才又幽默,电影还未上映,豆瓣评分就高达8.4,知乎9.6,大V推荐90%,4月2日电影院不见不散!(微博,2020-03-31)

不同的社区内,有不同的称谓,具体可参见第二节第二点中“X”的分类。在这些集群性团体中,人们用不同的称谓去凸显这些群体的某个共同点,从而达成共识。一方面快捷高效地传达信息,另一方面形式简单,便于读取。

3.交际场所趋严肃化

“大V”刚出现时指称对象和使用场合都仅限制在微博平台,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V”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和平台,指称对象与群体也开始变得复杂,使得这一称谓的声誉和可信度下降,“大V”具有贬义倾向。同时随着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网络监管不断加强,网络中内容优质、社会参与度高、发挥积极作用的“大V”也逐渐受到了认可,不仅媒体会加强宣扬其积极方面,同时他们也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引导其他用户正确严谨地发表对相关社会事件的言论。如:

(25)23日下午全国政务微博峰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五湖四海的微博政务大V们齐聚一堂,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上海地铁将向来自全国的政务大V学习,更利民,更亲民地做好乘客信息服务工作。此次上海地铁shmetro新浪官方微博再次获得“全国十大交通系统微博”殊荣,在此还是要感谢网友对我们的包容与支持!(微博,2018-01-23)

(26)1月14日,市人大代表孟令悦做客北京日报客户端演播室,接受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客户端主持人刘琪榕专访,与观众分享自己带来的建议。同时,作为一个拥有653万微博粉丝的“网络大V”,也畅谈了如何通过新媒体和社交平台更好地传递两会声音。(微博,2020-01-14)

例(25)和(26)“大V”出现的场合都是以新闻媒体为主的正式场合,对“大V”也多为客观描述或评价,例(25)“大V”已经不再指称具体的个人,而是指体制内的政务微博,能够借助其公信力对公共事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具有权威性。“大V”称谓也实现了从非正式场合向正式场合的过渡。

四 结语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中的新兴称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新兴称谓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交际词汇,更反映了某时期内社会新兴事物的发展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本文对新兴称谓“大V”的名称来源与使用现状、语义特征与语法功能、感情色彩与语用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语义构词方面,“大V”为缩略式字母词,外来元素“V”与本土词汇“大”结合,构成指人名词“大V”,表示在互联网平台上影响力大的一类人,具有[+自然人][+活跃于网络][+正面影响力大][+受关注度高]这样的语义特征。在语法功能层面,“大V”可单独使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和同位语,非常规状态下还能作为形容词作谓语和补语,但用法较少,同时“大V”也可与“X”结合构成“X+大V”形式,“X”表专业领域、生活领域、活跃平台、修饰特征等。最后在语用层面上,“大V”的感情色彩有从褒义向贬义发展的趋势,使用场合也逐渐从娱乐场合向正式场合转化,并且具有凸显事件焦点和使交际人群集群化的特点。

猜你喜欢

语义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韩汉位移动词语义对比分析*
——以“”与“出”为例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基于滑动语义串匹配(SMOSS)的汉语词义消歧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