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信息化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之路

2021-08-24方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7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方芳

[摘 要] 近年来,信息化高等教育理念逐渐崛起,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开始上升至国家战略及教育方针政策等层面。依据国家相关文件会议精神,立足于课程信息化的视角,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存在如下问题:高校体育课程信息化比重失衡;教学与科研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师资培训与人才培养脱离实际;教学质量评价理念与方式贫乏。同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完善课程,平衡理论与技术设置;教师树立以研促教、研教结合的信念;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师生培养模式;发展和完善多元综合教学评估体系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举措,旨在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信息化;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学研究改革项目“高校公共体育武术套路连环拳的有效教学改革研究——以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为例”(cgkjg-202044)

[作者简介] 方 芳(1984—),女,重庆人,学士,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体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7-0089-04   [收稿日期] 2021-04-20

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受教育者的整体数量和当前社会需求产生了诸多矛盾,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开始向大众化、社会化的方向演变。从2012年9月召开的首届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到2015年7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再到2020年12月召开的世界慕课大会。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再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直至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工作要点提出要发布《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系统布局未来5~15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近期召开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均开展了系列教学改革。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纲领性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关文件及各大会议中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及“坚决取消清考制度”等观点,将教学质量提升到国家战略性的层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在信息化的浪潮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路径的探讨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一、课程信息化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迭代更新迅速,已然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对教师、高校、高校教学及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有教师”要求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先生”;“科教融合”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完成教学这一首要任务的能力,更要有一定的科研实力,这一点对教师甚至高校的课程发展与教学改革亦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任职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课程思政”等观点的出现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这恰恰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简言之,课程信息化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如下意义:(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加强高校教师科研水平;(3)提升教学技术能力和培训质量;(4)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5)加速知识传播和更新速度。

二、课程信息化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困境

(一)高校体育课程信息化比重失衡

高校体育教学可分为理论课教学与技术课教学,其中理论课教学为辅,技术课教学为主。但就体育课程信息化来说,二者呈相反趋势,高校体育课程信息化以理论课程信息化教学为主,技术课程信息化为辅。我国网络课程体育教学内容见表1。

以“体育”为关键词对4个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相关课程的搜索,搜索结果有重复,即同一门课程可能出现在多个平台,本文仅以数量作为统计结果。依据教学内容对搜索结果进行分类,由于只讨论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之间的比重关系,所以将既包含理论教学又包含技术教学的课程归为技术教学。由表1可知,4个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共搜索出相关课程553门,其中仅理论课程344门,占搜索总量的62.21%;包含技术课程209门,占搜索总量的37.79%。只有学堂在线的仅理论教学(44门课程,占47.83%)与包含技术教学(48门课程,占52.17%)平分秋色。从整体来看,我国网络课程体育教学如同失衡的天平,呈畸形状态发展。

(二)教学与科研二者关系处理不当

高校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运动等级、参赛级别与名次,由此可以明显区分出高校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体育教师授课内容以技术课教学为主。而能够取得一定运动成绩与运动等级的体育教师,将同龄人读书学习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运动训练,进而取得运动成绩与运动等级,导致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理论研究水平相对较低[1]。自20世纪90年代始,高水平运动员可获得直接就读高校的资格,自此“体育技能强、学历高”逐渐成为趋势,也弥补了有一定运动成绩与运动等级的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之间的差距。

高校體制改革迫使普通高校向研究型方向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同时具备教学与科研能力,而这不仅是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其必将面临的考验。能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体育教师较少,由于教师职称的高低与福利待遇、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等密切相关,因此科研能力稍弱的高校体育教师也热衷于搞科研,但其功利色彩较重。为科研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为待遇而科研,反而出现科研成果多而不精的状况。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